宋春輝
內容摘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文言文是一大構成部分,文言文閱讀教學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尤其是在教材改革與高考改革之后,文言文的地位更是不容小覷。然而,由于文言文閱讀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文化素養有很高的要求,且文言文與學生生活的時代相距甚遠,所以很多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中感覺困難重重。為此,改革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勢在必行。
關鍵詞:初中語文 文言文閱讀 閱讀方法 閱讀興趣
文言文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載體,也是傳統文化的一把鑰匙。通過文言文的學習,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古代的歷史與文化,學習傳統文化的精髓。但是,由于文言文與現代文差異較大,需要經過系統學習才能更好地掌握。而當下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中又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了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效率。為此,本文將從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對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改革策略進行論述。
一.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下,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比如教學方法陳舊、單一、欠缺科學的學習方法、缺乏文言文閱讀興趣等,影響了教學效率。下面筆者將進行簡要論述。
1、教學方法陳舊、單一
在傳統的文言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采取的教學方法是范讀——翻譯——重點詞匯總結歸納——主題思想歸納。這樣的教學方法是陳舊的、機械的、單一的,無法很好地促使學生主動、積極的思考,而且會因為教學方法的陳舊,導致學生的學習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相脫離,無法真正促使學生參與到文言文閱讀教學中去,因此,文言文閱讀教學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2、欠缺科學的學習方法
文言文的閱讀與現代文的閱讀有一定的共性,但是也存在著很大的區別。很多學生在文言文閱讀過程中,欠缺有效的方法,導致學習效率低下。比如,有的學生認為文言文的學習重點在于背誦和翻譯,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力氣去背誦文言文、一句一句地翻譯文言文。但是在背誦完課文、翻譯完句子之后,學生卻很容易忘記,也很少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更不會結合歷史背景去思考文言文的風格與主題。
3、缺乏文言文閱讀興趣
在文言文的學習當中,很多的學生對于學習的意義理解不足,所以在學習當中會感到困難,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或者很多的學生本身就對文言文不感興趣。這時學生的學習完全是處于被動的,學生在學習當中很難做到主動地去思考,主動地去感受,在主觀上缺乏學習的動力,所以導致文言文學習的效果不佳。
二.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改革策略
基于以上問題,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多途徑創新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方法,向學生講解學生正確的文言文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實現對文言文的系統學習,多途徑激發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興趣等。下面筆者將分別展開論述。
1、多途徑創新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方法
(1)撰寫“導學案”,供學生自學使用,幫助學生實現自讀能力的強化與提高
從新編中學語文教材的內容來看,涵蓋了諸多文言文篇章,文學體裁的樣式也較多,由此意味著學生需要掌握的字詞知識量的擴容,在這種情況之下,如若學生未能掌握正確的文言文學習方法,則將會此而在接觸和學習文言文的過程當中遭遇各種各樣的困難,久而久之,學生將對文言文知識的學習產生抵觸和抗拒心理。部分語文教師往往擔憂學生無法理解文言文內容而采取灌輸教學模式,這種越俎代庖的做法實則根本無法提升文言文教學質量,甚至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
考慮到前述問題的存在,教師應當在每次文言文課前撰寫導學案,在導學案當中明確文言文篇章的學習要求,諸如重點知識、難點知識、關鍵字詞句等,借助導學案的布置,將會讓學生的課前預習活動變得更具成效,更具針對性,由此將施行對學生文言文自學能力的全面養成。
(2)依托歷史背景組織文言文教學
考慮到文言文素材同特定歷史背景存在著不可割裂的關系,同時,文言文素材通常蘊含了較多哲理內容,有鑒于此,教師為了幫助學生習對文言文內容更為精準的理解,便應當依托歷史背景組織文言文教學活動,如此一來,將會使學生通過對文言文背景知識的學習,領會到所學習的文言文素材產生的歷史背景,進而可以從更為宏大的歷史角度實現對文言文素材思想內涵的理解,而不再如以往那般僅僅從文言文素材本身著手,這樣的學習體驗必然是更為深刻的。
2、向學生講解學生正確的文言文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實現對文言文的系統學習
正所謂“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如若堅持在文言文教學當中手把手的為學生講解相關知識點,并不能切實讓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能力得到增強,最為有效的方式,是教師應當向學生講解正確的文言文學習技法,由此方才可以幫助學生實現對文言文知識的系統學習。具體的學習技法包括:通過誦讀的方式鍛煉自身的文言文語感,善于利用辭典實現對文言文當中字詞句的領會等等,通過這些方式,將會讓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知識時不再如同以往那般完全依賴教師,而是能夠獨立進行自學提高。
(1)依托實施系統的文言文誦讀策略,讓學生的語感得到增強
從教學方法的有效性角度來看,誦讀是實現文言文高效教學的關鍵方式之一。教師依托實施重視文言文誦讀策略,將讓學生的文言文語感得到增強和進步,進而達成增進文言文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對于習慣了白話文的學生而言,文言文知識對其而言存在較大的理解以及領會難度,這就需要教師按照“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一古訓,組織學生對文言文進行反復誦讀,使學生在對文言文多次誦讀的過程當中,品味出文言文的韻味,領會其思想內涵,由此實現語感的增強。在文言文素材當中有著諸多通假字,這些通假字對學生來說往往難以把握讀音和領會意義,而借助組織誦讀的方式,將會使學生在持續誦讀的過程當中,洞悉通假字的含義,掌握正確的讀音。在堅持對文言文進行閱讀的過程當中,將讓學生能夠把握好朗讀的節奏,從而讀出文言文應有的韻味,最終使學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得到提高。以范仲淹的名篇《岳陽樓記》為例,這是一篇融合了敘事、寫景、抒情的優美篇章,通過教師組織學生對這篇文言文作品進行多次誦讀,將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洞庭湖的壯美、體會到范仲淹寬廣的胸懷以及偉大的抱負。可以說,對作品主題的洞見,不應當是由教師在教學當中向學生硬性加以灌輸的,而是應當學生通過反復誦讀自主生產的知識產物。
(2)文言字詞積累法
文言文中有很多與現代文不同用法的字詞和語法,比如古今異義、通假字、虛詞等等,令學生倍感困惑。為此,教師應當為學生傳授一定的文言字詞積累方法,比如,可以為學生總結文言文當中的語法現象,并就此展開語言應用規律的講解,使學生能夠實現文言文語言知識體系的建構,同時,為了提升學生的文言文知識學習體驗,教師應當在每節課當中利用幾分鐘時間為學生創設文言文語言交流情境,使學生獲得應用文言文的契機。
3、多途徑激發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興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到: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學生在心理上對學習活動產生愛好、追求和向往的傾向,是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直接動力。為此,教師一定要通過多方面的努力,來提升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興趣。具體來說,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第一,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以優美的音樂、動感的視頻、精美的圖畫吸引學生。比如,在教學《岳陽樓記》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幅幅迷人的自然風光圖,并配以優美的音樂,給圖畫配上精當的解說,通過視覺和聽覺的巧妙配合,把學生領入了如詩如畫的風景中。課堂在多媒體的輔助下,變得趣味盎然,生動直觀。學生的熱情高漲,學習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這樣,學生對文言文不再望而生畏,而是興趣橫生。
第二,在教學中,根據文言文的需要,在課內穿插一些小活動,如課本劇表演、分角色朗讀、文言小故事比賽、微型辯論賽、文言文討論會、典故大比拼等等,這些豐富有趣的活動能夠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將精力投入到課堂中去。
在本文中,筆者對文言文閱讀教學的現狀與策略進行了探討。文言文的學習是長期的過程,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希望本文的論述能夠為語文教師以及學生的文言文閱讀教學提供一定的思路,能夠一點一滴地學好文言文,從而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徐國珍.語文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J].語文世界(中學生之窗),2020(12):25-27.
[2]韓秋華,李春波.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0(11):111-112.
[3]歐陽偉.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初中文言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2020(26):50-51.
[4]楊正鋒.淺談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08):97.
[5]雒福彬.初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提升學生語言素養的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20(16):30-31.
(作者單位:江西省定南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