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正濤
摘 要 森林碳匯生態工程在協調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減緩溫室效應和氣候變暖等全球性生態問題。而森林環境遭到破壞也是環境變化的表現之一,所以在國家大力推行可持續發展政策的背景下,針對森林環境建設提出了森林碳匯工程。森林碳匯生態工程是指通過對森林的保護與造林,增加森林保有量,實現森林資源合理利用,減少碳排放。因此,提升森林碳匯工程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闡述碳匯工程造林技術要點及森林碳匯工程建設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 森林碳匯;生態工程;造林技術;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S4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0.064
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十分密切,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可為人們生存、經濟發展等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支持。目前,社會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注度極高,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指出,需要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環境保護與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造林技術作為開展森林碳匯工程的關鍵,只有掌握造林核心技術,抓住造林技術關鍵,才能進一步提升森林碳匯生態工程建設質量。
1 森林碳匯生態工程的價值
森林是陸地上生物總量最高的生態系統,也是陸地上最大的碳庫,在全球碳循環和碳平衡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目前,全球變暖已經發展成為各國重點關注的環境問題之一,危及到人們未來的生存與發展。而森林碳匯工程作為一種新型的森林建設與保護工程,能夠降低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減緩全球變暖。其主要作用機理是利用森林植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將二氧化碳固定在植物或土壤中。因此必須重視并提高森林碳匯工程的發展質量,保護森林資源,減少碳排放,助力經濟與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森林碳匯生態工程建設具有一定的生態環境效益,對區內的林業生態環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某地進行碳匯工程建設過程中,按照適地適樹原則選擇生長較快、適應性強的臺灣相思、木荷、山杜英及桉樹4個樹種營造碳匯林。在未來20年內,此項目工程預估凈碳匯量相當于減少排放60 610 t二氧化碳。該項目的實施除產生碳匯效益外,還具有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改善環境的作用,有利于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促進當地森林植被恢復和自然景觀修復,助力生態綠色發展。
森林碳匯生態造林工程建設還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森林碳匯生態工程建設關系到林業的健康發展,對于林業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同時還能增加當地人的經濟收入。另外,通過森林碳匯工程建設,可以為企業提供一個減排緩沖期,贏得更多國際氣候變化談判的話語權和主動權,拓展我國經濟的發展空間。
2 森林碳匯生態工程造林技術要點分析
2.1 合理選地
林地作為林木種植的基礎,其質量直接關系到后續整體造林質量。因此在造林過程中,需要先對林地進行優選,為提升整體造林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相關技術要點有如下3條。1)做好后續管理工作。造林不僅要關注林木的種植問題,還要充分考量林木后續管理問題。因此在林地選擇上,需充分考量森林碳匯項目的條件、要求。2)合理選擇立地條件。立地條件會對林木的生長質量產生影響,因此在林地選擇上,需充分考量立地情況,結合造林所選林木種類、造林地海拔、土層厚度及土壤成分等基本情況合理選地,確保造林質量。例如:在坡度25°以下、海拔350 m、中壤土、10.2 cm土層厚度、紅壤等立地條件的林地,營造馬尾松碳匯功能林的效果比較明顯。3)做好造林設計工作。造林過程中,相關技術人員需充分考量林地、碳匯工程情況,對所選擇的植被類型、配種比例等進行分析,以確保整體碳匯工程建設質量。在造林設計中,不僅要明確具體的林木類型,還需對林木種植密度等進行分析。
2.2 林地清理與整地
技術人員提前做好林地清理與整地工作,確保后續造林工作更加順利,提升造林效果。1)林地清理。將清理的雜草進行堆漚處理,通過雜草腐爛增加土壤的腐殖質,為林木后續成長提供肥力[1]。在雜草清理過程中,嚴禁采取煉山的方式。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分區,采取多樣的清理方式。林地清理過程中,需考量林地的實際情況,對防火林帶區域需要全面清理,對于灌木與散生木區域需要加強保護。2)整地處理。根據碳匯工程的環境條件,選擇適宜的整地方式,以滿足后續林木種植需求,確保整體造林質量。一般采用明穴整地等方式,將挖穴土、分心土、表層土分開堆放,便于在種植前將土壤進行自然風化、熟化等處理,為后續栽種提供支持。除可采用挖穴整地處理外,還可采用兩行植穴呈“品”字形分布等設計方案,確保造林密度合理。
2.3 精選樹種
樹種選擇要符合森林碳匯工程的目標及要求,并結合林地情況加以選擇。樹種選擇有以下4點要求。1)品質與觀賞性雙優。在實際的森林碳匯建設過程中,技術人員需要優先選擇具有良好生態觀賞性、生態環境價值高、抗逆性強的樹種。2)遵循搭配合理性原則。單一純林雖然可行,但是會影響林下生物總量,所以最好是種植混交林,構建相對完整的人造林生態環境[2]。3)遵循適地適樹原則。在樹種選擇上要注重對地理環境特點、氣候條件情況進行分析,要求栽種樹種適應地域內的氣候條件,包括溫度、濕度、土壤類型等。4)選擇具有良好抗病蟲害能力的樹種。病蟲害問題是影響林木生長的重要因素,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林木大片死亡,選擇具有良好抗病蟲害能力的樹種,能夠減少碳匯工程建設的損失[3]。
2.4 森林碳匯生態工程設計
森林碳匯生態工程建設耗時長,所需資金投入量大,在整個森林碳匯工程建設過程中,各項因素均會對工程效益產生影響,為確保后續森林碳匯生態工程可高效推進,需制定科學的森林碳匯生態工程設計方案,便于指導后續工程推進。森林碳匯生態工程設計的要點如下。1)明確碳匯工程造林的實施對象。在森林碳匯生態工程造林建設過程中,要對碳匯建設的目標進行分析,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人工造林。2)造林密度設計。根據培育目標、立地條件、樹種情況等,對人工造林密度進行分析。一般普通林選擇2.5 m×3.0 m株行距,防火林帶選擇2 m×2 m行距[4]。
2.5 林木管理
造林過程中,林木的生長質量對整體碳匯工程的作用影響較大,因此在造林過程中,還需做好林木種植的管理工作。1)桉樹種植初期,要撒施桉樹基肥,主要撒施桉樹專用肥,667 m2施撒0.5 kg。2)桉樹造林結束后,要在第3年完成追肥工作,可以選擇桉樹專用肥料。此外,為確保桉樹健康生長,要求在桉樹種植第2年做好除草管理工作,通過肥料和除草劑配合實施,確保桉樹快速生長。3)在桉樹種植過程中,還需要對林業病蟲害進行防控。例如,對于桉樹潰瘍病,主要噴施波爾多液或石硫合劑進行綜合防治,以提升桉樹種植管理效果[5]。
3 結語
針對林業碳匯造林技術展開分析,總結了森林碳匯生態工程造林技術的各項要點,并對各項技術進行綜合優化。在碳匯生態工程造林中,應注重對碳匯造林技術的應用研究,從合理選地、林地清理、精選樹種、森林碳匯生態工程設計及林木管理等技術要點入手,提升造林質量,助力森林碳匯工程高質量建設。
參考文獻:
[1] 蔡卓立.植被恢復工程中碳匯造林技術研究[J].農家科技旬刊,2019(6):205.
[2] 柯信忠.非優質土壤地區造林技術研究[J].種子科技,2019(9):110-111.
[3] 劉劍鋒.淺析森林碳匯生態工程造林技術與效益[J].中國林業產業,2016(2):1.
[4] 李雙,盛茂銀.森林生態系統植硅體及其封存有機碳研究進展[J].生態學雜志,2019,38(12):3847-3853.
[5] 劉珊,曾鋒,隋宏,等.廣東省林業四大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存在問題和對策 [J].熱帶林業,2019,47(2):8-11.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