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芝銘
摘 要 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各行各業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農業經濟逐漸邁向了新的階段,現代社會背景下,互聯網的普及,對各個領域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將“互聯網+”融入現代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是必然發展趨勢,通過加強培訓,不斷提升相關人員的專業素養,逐步完善電子商務平臺,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快互聯網建設,進一步推動農業經濟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互聯網+;農業經濟;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0.076
隨著計算機技術快速的更新與發展,“互聯網+”時代到來,將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經濟有效融合,能夠提升社會經濟水平。在“互聯網+”背景下,合理利用現代化互聯網技術將農業資源進行整合,探索全新的發展方向。傳統生產類型逐漸發生改變,電子商務覆蓋范圍不斷擴大,有助于實現智能化生產。人們通過互聯網搭建的互動交流平臺,便于農業相關人員及時進行溝通與交流,創新農業生產與發展形式,讓農業經濟健康穩定發展。
1 “互聯網+”對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1.1 保障農民效益
農民增加收入主要是通過提升生產總量或價格的方式,“互聯網+”和農業生產有效結合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4方面。1)成本消耗方面,能夠對各個環節進行精準把控,降低成本,提升經濟利益。2)提升技術水平與生產效率,促進農產品種植規模的擴大。3)“互聯網+”模式能有效改善農產品在市場中的價格上漲問題,商家和買家可直接進行溝通與聯系,減少中間環節,為農民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4)避免消費者購買到質量不達標的產品,通過互聯網完成線上交易,交易過程受到監督與跟蹤,保障消費者權益,也有利于生產優良產品的農民擴大生產規模[1]。
1.2 提升農業經濟效益
“互聯網+”能夠有效降低成本消耗,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結合,能為農業發展提供可靠的市場信息數據,農民在獲取信息數據后,可結合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相關策略與方向。“互聯網+”模式下,構建網絡平臺,使得農產品交易過程更加透明化,拓寬了銷售渠道,為農民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信息網絡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搭建更加現代化的平臺,農業技術的創新,有助于提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
2 存在的問題
2.1 高素質專業人才缺乏
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同時,覆蓋范圍不斷擴大,而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網絡技術及運營管理人才依然匱乏,也對農業經濟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關部門對人才培訓不夠重視,導致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不高,也沒有針對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培訓計劃,大部分從業人員的基礎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能力不足,導致整體工作效率不高。工作人員也缺乏學習積極性,未能充分履行自身工作職責。
2.2 電子商務信息平臺有待完善
互聯網技術已經逐漸滲透到各個領域當中,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捷,互聯網與農業經濟的有效融合,是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目前,電子商務信息平臺建設依然處于發展過渡階段,缺乏科學完善的技術支撐與機制,為平臺后期的維護工作增加了工作量和難度,由于信息未共享,各部門之間信息不暢通,嚴重影響相關工作開展進度,電子商務信息平臺的不完善也對農業經濟的發展造成了極大影響,導致農業資源分配缺乏科學合理性。
2.3 專項資金匱乏
在互聯網和農業經濟發展相結合的過程中,最為突出的問題便是資金嚴重不足,特別是互聯網平臺的建設與開發,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此外,“互聯網+”模式應當和電商平臺之間相互協作,實現農產品交易流通透明,還可與快遞物流之間加強合作,為消費者帶來更加優質的服務體驗,這些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如果資金匱乏,自然會影響農業經濟的發展。
3 有效策略
3.1 定期開展培訓
農民是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部分,相關部門應當認識到農民的重要性,保障其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和影響,合理運用互聯網技術,定期開展培訓活動,提升農民的專業知識素養及技能,這為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創造有利契機。在開展培訓工作過程中,應當做到對癥下藥,不能流于形式,積極聽取農民的意見和想法,保障培訓工作的效率與質量。還應邀請高素質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當農民遇到問題時,要及時進行講解,提升農民的工作水平與質量,為農業經濟建設與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制定科學完善的培訓機制和培訓計劃,培訓活動可分為線上、線下2個版塊。線上可通過在線案例視頻學習、理論基礎知識學習、在線交流答疑等方式,提升農民的基礎理論知識水平,線下可通過現場學習已經成熟的項目,并嘗試參與到項目的各個環節當中,切實體驗互聯網信息技術對農業經濟發展帶來的便捷和影響。還可通過定期組織專家講座、創業創新交流活動等,鼓勵農民參與其中,在提升其專業技能的同時,改變其傳統農業管理與發展理念。相關部門還需通過招納專業人才的方式,為農業經濟的發展輸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從而保障相關工作的穩步有序開展。
農業經濟和互聯網技術的有效結合,是當前的主要發展趨勢,兩者之間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農業資源相對繁多,可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對其進行有效整合,從而創造出更大的經濟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此外,還應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針對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實施不同的發展戰略方針,充分利用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及時獲取市場信息數據,并分析農產品的價格走勢,探索農產品的發展方向。農民也應積極學習與應用網絡技術,實時獲取資源狀況,并制定相應的發展計劃與戰略。引進外來農產品,提升農業發展技術,保障市場供需,為農民帶來更多便利。讓農民能夠利用網絡交易平臺,妥善經營,避免上當受騙,為農業經濟的穩定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保障[2]。
3.2 完善電子商務平臺
農業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電子商務平臺,電子商務平臺的建立能夠實現數據信息的實時傳遞與共享,因此,要高度重視電子商務平臺的建設與發展。相關部門應結合實際情況,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切實有效的政策,從而保障農民需求。同時還應當制定科學合理的戰略發展方針。如鄉鎮可以引進電子商務和先進的技術手段。此外,還應當推廣網絡交易平臺,為農產品交易工作的有序進行提供基礎保障,同時也能對農產品進行科學有效的整合[3]。
3.3 加大專項資金投入力度
針對農業互聯網建設與開發過程中資金短缺的問題,相關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加大專項資金投入,簡化資金審批流程,為農業互聯網建設與開發工作提供基礎保障,促進農業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同時還應當對農業互聯網建設項目給予更多的資金與政策支持[4]。對于農業經濟互聯網平臺建設與發展,可通過銀行與創業項目扶持計劃等渠道進行融資,拓寬資金來源渠道,為農業互聯網平臺建設與發展提供基礎保障。從業人員要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有關部門還應當對該項工作進行科學合理規劃,合理分配有關專業技術人員,為互聯網建設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基礎保障,首先要解決農村的通信問題,并安排專業的人員進行妥善處理,完善農村區域網絡信號,搭建農業經濟網絡系統與電子商務平臺,逐步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相關人員要將互聯網技術與現代農業經濟發展有效結合,創新農業經濟發展模式,保障農業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5]。
4 結語
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普及,信息化時代已經到來,互聯網逐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與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結合是社會必然的發展趨勢,應順應時代潮流,緊跟時代步伐,合理利用互聯網技術,提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原始的農業生產方式將會被逐漸淘汰,科技的發展是未來的主流方向,如果轉型成功,能夠有效降低成本消耗,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有關部門應當定期開展互聯網培訓,提升農民的素質和水平,促進農業經濟的建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青艷.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與闡述[J].經貿實踐,2017(5):134.
[2] 程云飛.“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中國集體經濟,2018(3):9-10.
[3] 張美倩.基于“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商情,2020(14):50.
[4] 王振霞.“互聯網+”時代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經濟管理,2019(18):27.
[5] 王詩婧.互聯網+新經濟環境下的電子商務物流體系發展策略[J].當代經濟,2018(18):65-67.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