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禎英 王俊青
摘 要 安順屯堡驛茶是主產于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平壩區一帶的歷史名茶,具有獨特的地域內涵文化,是黔中地區屯堡人和安順少數民族最喜愛飲用的茶葉之一。對此,運用現代營銷理念對安順挖掘開發出的屯堡驛茶新產品進行開發利用和品牌打造,并提出一系列具體的營銷策略,以期達到推動安順地方茶產業創新發展的目的。
關鍵詞 屯堡驛茶;品牌;營銷策略;貴州省安順市
中圖分類號:F426;F724.6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0.080
安順市地處貴州省黔中腹地,屬于西南茶區,是茶樹核心起源地之一。整個區域屬低緯度、高海拔、多云霧且無污染的原生態茶區,天然的地理、氣候等優勢條件造成了茶樹生長緩慢,新梢持嫩性強,茶葉有效成分相對含量較高,形成優質茶產品水浸出物多、氨酚比適宜的內在品質。安順的產茶歷史和茶文化文字記載始于明代,相傳在朱元璋調北鎮南、漢族入黔期間帶來了江南先進的茶葉生產、加工技術,如在安順縣志所述“俗名叢茶,谷雨前采拮名毛尖,色味俱佳,多產于大水橋
(現西秀區大西橋鎮)”[1]。除當地歷史名茶“朵貝茶”“白沙茶”“永寧毛尖”等貢茶外,最具安順本地特色的當屬屯堡驛茶。
1 來由與現狀
安順屯堡驛茶最早來源于明代時期設立的交通驛站提供的茶水,與云南省、四川省的驛站提供的茶水不同之處在于,安順地區驛站熬制的茶水是由當地屯堡人采用老工藝加工的、品質非常好的屯堡茶葉(又名屯堡小鍋茶),添加生姜、甘草、金銀花一起在土罐中煎煮的混合茶飲,主要是為對付貴州的瘴氣,解決人們容易中暑生病的問題。因為是出自于安順屯堡地區的驛站,這種好喝又有一定防治疾病功效的茶就被稱為屯堡驛茶[2]。
隨著茶葉加工理念、機械設備及技術的不斷更新與進步,老的屯堡小鍋茶手工加工傳統技藝在生產中已經不復存在,在西秀區舊州古鎮售賣的小鍋茶是現代制茶工藝加工,屯堡驛茶的概念僅僅在民間流傳,沒有具體的茶類產品。目前在安順平壩區天龍鎮屯堡景區僅有的一個售賣屯堡大碗茶的茶水攤,也不過標的是驛茶名稱,不存在屯堡驛茶品牌的概念,若再不對屯堡驛茶進行傳承開發,這個帶有濃郁屯堡地域文化的產品終將退出歷史舞臺。
本著挖掘傳承安順地方傳統屯堡茶文化、開發歷史名茶的目的,安順職業技術學院茶葉教研室課題組,通過走訪調查、技術整理和產品開發,恢復了屯堡小鍋茶的傳統加工工藝,進而對屯堡驛茶的制作方法進行探索,制定了屯堡驛茶的新工藝制作標準,開發了屯堡驛茶新產品,并聯合貴州生態黑茶集團公司進行市場營銷推廣,力爭塑造安順茶地方新品牌。
2 品牌營銷策略
2.1 開發創新各類產品,突出地方特色品牌
屯堡驛茶是安順市地方傳統歷史名茶,既要傳承恢復傳統茶制作方法(研究傳統小鍋茶制作技藝),又要結合現代社會對現代茶產品的需求,創新各類產品,開發規格多樣、包裝新穎的散茶、緊壓茶及快捷茶飲等,既能展現安順茶品質的優質特點,又能突出安順地方屯堡文化特色,做成具有黔中地方特色的新品牌。
安順政府職能部門要從宏觀引導,把地方特色茶開發和品牌建設作為安順茶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支持龍頭企業、銷售企業建立專門化的屯堡驛茶品牌經營公司,將屯堡驛茶打造成為地方公共品牌,推動安順屯堡驛茶能以最快的速度占有市場,提升知名度,樹立安順地方特色品牌。
2.2 傳承安茶文化非遺,提升屯堡驛茶內涵
安順市是黔中地區茶文化的發源地,擁有眾多的歷史名茶及茶俗,特別是600年前明代江南人帶來的文化融合,造就了豐富的屯堡茶文化,這些都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挖掘小鍋茶制作技藝、屯堡茶俗等,使之上升為安順茶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提升屯堡驛茶的文化內涵具有重要作用。同時,茶文化非遺的發展還將普及茶的文化知識、促進茶的消費,對宣傳屯堡驛茶的知名度和產品市場推廣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
作用[3-5]。
在貴州省,近代安順茶文化具有很豐富的內容。比如最早、最好的種茶制茶資源(茶籽化石);最早、最完善、有上海出口外貿拼配“味精茶”美譽的大西橋茶葉精制加工廠;貴州省茶學教育史上號稱“黃埔茶校”的原安順農校;全國知曉的安順“假茶葉”典故。這些都可以借助屯堡驛茶的打造,再次把安順茶的豐富文化內涵展現給大眾,推動安順茶品牌建設。
2.3 圍繞貴州省旅游市場,定位健康旅游產品
近年來貴州省旅游業發展迅猛,各地都在開發特色旅游產品。安順作為西部旅游大市,每年近3 000萬的旅游人群過境,但在旅游產品消費上并不理想,其原因就是這些旅游產品缺乏自己地方的特色。屯堡驛茶的開發具有產品價值高(相對于綠茶而言單價更高)、攜帶方便(緊壓茶體積小)、具有強烈的地方文化特征(黔中屯堡文化)且屬于綠色健康產品(屬黑茶類,是茶類中保健功能最強的),正好填補了這一市場空白。貴州省是茶葉大省,黑茶類產品屬于新開發茶類,適合在整個貴州省旅游市場推廣,市場空間巨大。
2.4 對標省外知名品牌,優化產品競爭指標
屯堡驛茶作為貴州省黑茶產品的延伸,面對市場上成熟的品牌產品,比如云南的普洱茶、湖南的安化黑茶、廣西的六堡茶,一定要學習其優秀的營銷手段,在健康保健功能領域跟進,對綠色養生文化提煉推廣。同時,借助貴州茶近年來打造的“有機茶,安全茶,放心茶”理念,突出安順茶內質豐富、口感舒適的特點,強調茶葉優質的理化指標,使消費者了解安順茶,喜歡安順茶,愿意購買安順茶。通過品牌組合定位體系,做好差異化產品,宣傳好質量指標,提高屯堡驛茶在同類市場的綜合競爭力。
2.5 積極介入新型媒體,開拓宣傳營銷市場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早已落后。互聯網經濟時代,強化宣傳是第一位,注重產品訴求方式的轉變,一定要利用各種新型媒體,比如短視頻、微博、公眾號等。屯堡驛茶的品牌及產品,可以借助以上的新型媒體宣傳,賣點是其無可估量的文化附加值,而且宣傳形式多樣[2]。可由茶文化研究會組織一些活動,如專家評比產品質量、學者研討產品文化、企業展示地方茶俗茶藝等,再借助新媒體同步播出,吸引公眾參與互動。打造企業自己的網紅主播,塑造優質內容的公眾號,這些都是全面宣傳的手段,能有效達到品牌塑造的目的。
2.6 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保障產業可持續發展
茶葉是“一帶一路”131個沿線國家和地區最喜愛的產品,特別是中亞、西亞和東歐人民習慣飲用的緊壓茶產品,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仍然是世界人均消費茶葉最多的地區,如土耳其、敘利亞、摩洛哥等是傳統中國茶的銷售市場,人均消費量也位居世界前3位(分別是3.04 kg、2.80 kg、2.04 kg),除綠茶外,黑茶產品也占有相當重的比例。這給屯堡驛茶帶來了廣闊的國際市場空間。新工藝屯堡驛茶使用的原料主要是夏秋茶鮮葉,能充分提高鮮葉下樹率,解決了困擾茶企夏秋茶出路的問題,緊密助力鄉村振興支柱產業,產品也高度符合“一帶一路”倡議戰略的需求,是安順市乃至貴州省茶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新方向[3]。
3 結語
貴州茶特別是安順茶在省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很弱,品牌化的經營戰略需要今后重點和長期發展。借助貴州省生態發展和旅游強省戰略,挖掘安順市地方特色屯堡茶文化,開發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屯堡驛茶,做好小鍋茶制作技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在此基礎上做好安順茶的品牌策劃與宣傳,提煉生態產品和文化產品融合發展的核心價值。同時,在茶葉的包裝與對外宣傳語中,大力強調“綠色有機食品”的理念,并重點突出安順茶葉特別富含高含量的氨基酸、水浸出物及最適合的酚氨比等科學指標,設計具有屯堡元素的包裝圖案,借鑒省外特色緊壓茶的包裝材料,制作具有安順市地域元素的包裝,比如用蠟染布、臉譜木雕等。此外,注重新型媒體傳播,在電視、網絡等方面,針對不同年齡段的消費群體,樹立安全健康的形象,打造出安順茶品牌新形象。
參考文獻:
[1] 徐瑛.安順茶葉“茗”片:瀑布毛峰茶[J].貴茶,2018
(5):43-44.
[2] 黑茶產業調研組.貴州生態黑茶產業調研報告[R].安順:安順老科協茶文化研究會,2021.
[3] 秦德俊,胡一平,陳文杰.黔中百年口述史安順茶史話[J].文化安順,2019(92):77-80.
[4] 楊玉雪.“互聯網+”背景下貴州茶產業加快發展研究[D].貴陽:貴州財經大學,2017.
[5] 王俊青,袁文,陸靖.貴州生態黑茶多元價值分析及“一帶一路”發展策略[J].中阿科技論壇,2020,3(13):117-118.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