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作為高中三大主科之一,其重要性可見一斑。故而,學好英語對學生總成績的提升十分重要。但現實卻是,英語對很多高中生來說都是一門令人頭疼的學科。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都存在問題,亟待提升。而“讀”又是“說”和“寫”的基礎,只有讀好才能說好、寫好。故而,提高閱讀能力,對提高學生英語整體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長難句、短難句往往是學生在閱讀理解過程中的障礙,但只有把長難句、短難句理解透徹,才能對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故而,為了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在此探究了幾種處理長難句、短難句的方法,分別為化繁為簡句子拆分法、部分到整體帶入語境法。希望這些方法對幫助學生理解長難句、短難句甚至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有所幫助。
【關鍵詞】英語閱讀理解;長難句;短難句;句子拆分;代入語境
【作者簡介】湯艷平(1993-),女,山東東營人,東營市第二中學,初級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學。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英語課程內容旨在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語用知識作為六大核心素養中語言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而然成了需要著力培養的方面。而語用能力的培養與閱讀理解息息相關,很多情況下,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的培養便可以在大量閱讀練習中實現。故而,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也成為提高語用能力乃至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手段之一。此外,從目前的高考題中也可以看出其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考查的傾向越來越大,無論是閱讀理解、七選五,完形填空、語法填空,乃至山東新高考的新題型——讀后續寫,都需要先對文章進行閱讀并理解,能進行下一步的操作。所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成為備考高考的要求。目前,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所用的文章素材大多難度適中,便于理解,但是文章中也會出現一些長難句、短難句阻礙閱讀。故而總結了一些常用的處理難句的方法,希望對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所幫助。
一、化繁為簡句子拆分法
化繁為簡拆分句子法,是指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十分冗長,結構層次不分明的句子時,我們可以將復雜的長句根據其內部邏輯結構,拆分成一個個小的簡單句,從而將復雜的句子簡單化的方法。我們都知道,中文和英文屬于不同的語系,故而其句法形式上也大相徑庭。英語重“形合”,其句子結構是一種“葡萄形”或“樹枝狀”的句式結構,英語長的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較短的主句,然后借助連接詞語在句子中包孕、嵌套甚至是并列很多從句、并列句或非謂語成分等。這種句子的結構十分復雜、邏輯層次也比較多,理解起來極為不容易。而中文則重意合,其句子結構為“竹節狀”,句子大多較短,像竹節一樣一個短句接一個短句,各短句之間靠意義銜接,而非邏輯結構,哪怕句子很長也不會特復雜。所以,在遇到理解起來很困難的英語長句時,可以將長句一點點拆解,并對其逐個理解。
例如,青島市2020年4月份高三統一質量檢測的一篇閱讀理解中有這樣一個句子。
“Randall said he was motivated to take the lead on the environmental issue for his school, because he wanted his students to have someone to turn to in the building who understands what's at stake when it comes to climate change.”
這句話包含41個單詞,由1個主句和原因狀語從句、定語從句、賓語從句和時間狀語從句等4個從句組成,從句之間也存在嵌套地現象,句子長,結構復雜,理解難度大。故而,在進行理解時,就可以先根據其邏輯地緊密程度將其拆解,得到了“Randall said he was motivated to take the lead on the environmental issue for his school”“because he wanted his students to have someone to turn to in the building ”“who understands ”“what's at stake ”和“when it comes to climate change”等5個句子。它們分別為“蘭德爾受到激勵決定在自己學校環境問題上身先士卒”“因為他希望他的學生中能有人致力于這座建筑地環境問題”“這個人應該理解”“什么是利害攸關的事”“當提到環境問題的時候”??梢园l現,在將原句拆分成小句后,小句的意思就變得非常容易理解,而且各小句間的內部聯系也變得清晰明顯,這樣就能更方便地理解該句話的含義了,即“蘭德爾受到激勵決定在自己學校環境問題上身先士卒,因為他希望他的學生中能夠有一提到環境問題就能理解到其利害關系的人致力于這座建筑的環境問題”。從這個例子就能看出,句子拆分法能夠輕松處理長難句,尤其是含從句比較多的長難句。
再如,2018年湖南三湘名校教育聯盟第三次聯考中七選五里有這樣一個句子。
“Short-term, or working memory, is a way of describing most people's ability to store a small amount of information for a brief period of time in a readily accessible form.”
該句子包含30個單詞,雖然沒有復雜的從句,但理解難度卻仍然很高,這是因為該句的句子成分特別復雜,除了主句之外,還包含了目的狀語、 時間狀語和方式狀語等,如果不仔細分析句子各成分,就會讓讀者一頭霧水,找不清頭緒。如果按照上述句子拆分的方式將其拆分成一個個小的語塊,就會得到以下成分,“Short-term, or working memory, is a way of describing most people's ability ”“to store a small amount of information ”“for a brief period of time”和“in a readily accessible form”。各個部分的意思大致為“短期記憶,或工作記憶是一種方式,它用來描述大多數人的一種能力”“來存儲少量信息”“在短期內”“以一種容易訪問的形式”。將整個句子拆分成語塊后就能很清晰地分析出各部分的邏輯關系了,該句子地中心為“短期記憶”是什么,狀語成分分別為短期記憶形成的目的,持續長度和工作方式。分析到這里,就能很清晰地理解這個句子到底要表達什么內容了,即,“短期記憶,或工作記憶是一種方式,它用來描述大多數人在短期內以一種容易訪問的形式來存儲少量信息能力”。這個例子通過對成分復雜的長難句的輕松處理,再次表明,拆分法是比較行之有效的處理長難句的方法。
二、部分到整體代入語境法
一提到難句,很多人就會立馬和長句聯系起來。長句固然難,然而學生在閱讀中也會經常發現這樣一些句子,它們很短,也沒有復雜的句式,但如果按照其字面意思理解卻怎么也說不通。這種就是短難句。面對這樣的短難句,比較好的方法就是從整體入手,采取代入語境推測含義的方式去處理。閱讀是一項很復雜的活動,它不僅僅是單詞或句子字面意思上的堆疊累加,有效的閱讀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依靠語境的幫助。有些單詞或句子只有在特定的語境中才有意義,而有時同一個單詞或句子在不同的語境中也會有不同的含義。所以,在閱讀中,一定要學會將句子融入語境中,只有將句子帶入到語境中,先去深入地理解其中的語境,才能夠更好地對英語閱讀內容進行深化理解。
例如,在濰坊市2020年五月份高考模擬題的七選五中有這樣一個句子。
“A rooster will decide you got too close to his hens and give you a run for your money.”
如果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這句話,可能會理解成“一只公雞會判斷出你離它的母雞太近了并為了你的錢和你賽跑”。但若真的將“give you a run for your money”理解成“為了你的錢和你賽跑”的話,顯然是說不通的,因為雞的世界里根本沒有金錢的概念,故而不會為了錢和你賽跑。如果從整個句子的情境出發去推測后半句話的意思的話,就會發現,前半句描述的是“你離母雞太近了”,而這一原因就會讓公雞感受到威脅,為了保護母雞,從而追逐并驅趕你,故而句中的“run”就可以理解成為“驅逐追趕的意思”,而公雞在驅趕時那種緊追不舍的狀態就像人們為了搶錢而拼命糾纏一樣。故而,我們綜合起來理解就可以將這句話理解為“一只公雞會判斷出你離它的母雞太近了便會像搶錢一樣地拼命追趕驅逐你”。這樣,用代入語境的方法就把一個匪夷所思的句子結合情合理地分析出了意思。
再如,湖北黃岡中學2020年2月網絡聯考題的一篇閱讀理解中的尾段有一個句子。“But there is this really human sense of : oh, look, there is the sea -- and the shoulders drop.”
如果剝離出語境,單純考慮這句話的意思的話,就會將其理解為“但人們卻真的有這樣的感受:哦,看,這就是大?!缓蠹绨虼瓜?。”得出的句子會讓人很費?!叭藗兊母惺堋敝傅氖鞘裁矗亢笪闹胁]有提到。說完“哦,看,這就是大?!焙笥袨槭裁磿凹绨虼瓜隆保窟@些問題就像疑團一樣。但是,如果將該句子前面的句子聯合一起來理解,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該句出自這樣一段話:“‘To go to the sea means letting go’, says Kelly. It could be on a beach or somebody handing you a cocktail. For somebody else, it could be a wild, empty coast. But there is this really human sense of : oh, look, there is the sea——and the shoulders drop.’”這句話的意思是“凱利說‘來到海邊就意味著放手,一些人可能是站在海灘上,有人遞一杯雞尾酒給他們。也有另外一些人可能去荒蕪、空曠的海邊。但人們卻真的有這樣的感受:喔,看,這就是大?!缓蠹绨蛉玑屩刎摪愕剌p松垂下’”。從整體來分析這個部分的話我們發現,它其實是圍繞“來到海邊意味著放手”的中心來寫的,然后寫出兩種來海邊放手的方式,一種是去會有人給你遞雞尾酒的海灘,另一種是去荒無人煙的海岸。最后再總結一下,但是無論是什么方式,人們都真的會有這樣的感受:哦,看,這就是大海。然后肩膀如釋重負般輕松垂下。到了這里就能輕松地推測出“人們的感受”其實就是“來到大海后如釋重負的感受”,而“肩膀下垂”則是人們在卸下重擔,將一切放下后身體自然而然會發生一個動作。語境對于文章的理解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很多看似奇怪的句子在帶入語境后就能合理地分析出來了。
三、結語
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對提高學生英語整體水平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影響閱讀理解能力的因素卻有很多,例如長難句、短難句等。為了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本文特針對長難句和短難句提出了句子拆分法和語境代入法來幫助理解句子。經過案例證明,這兩種方法比較實用且有效,故而可以作為之后閱讀理解長難句的常用方法。希望本文能對指導學生分析長難句,進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方面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孫心堅.英語長難句分析[J].新疆教育學院院報,2010(4):102-104.
[3]王寅.英漢語言宏觀結構區別特征[J].外國語,1990(6):38-42.
[4]吳淑镕.高考英語閱讀能力提升的方法探究[J].高考,2020(19):10.
[5]朱風云.語境、語用、閱讀與英語綜合素質的培養[J].外語研究,2004(5):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