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線上教學已成為重要的教學模式。如何在線上教學中實現師生的共同發展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本文筆者圍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提出了線上教學中師生共同發展的實現路徑,認為線上教學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互動優勢,建構學習共同體,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完善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升教師的媒介素養和師生互動的水平,從而更好地發揮線上教學的優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關鍵詞】中學英語;線上教學;師生共同發展;實現路徑;學習能力; 教學方式
【作者簡介】崔文華,徐州市第二中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重點課題“核心素養引領下的大中學英語教學銜接研究”(C-b/2020/01/25)的研究成果。
2020年初,為響應“停課不停學”的號召,教師玩轉電腦手機平板,努力轉型成“主播”,實行線上教學。學生也隨之卷入一場新型的多態學習模式“宅家+網絡+自主+泛在”。宅家指學生學習地點是居家,網絡指學生學習依賴因特網,自主指主體是學習者自己,泛在指范在的學習資源。盡管廣大教師聽說過翻轉課堂,微課教學等現代教學方式,甚至部分教師嘗試過網絡教學,但此時此處的線上教學還是有所不同。教師不能實際存在于課堂之中,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只能依靠網線。作為教育工作者,在此疫情下研究此新型多態學習情景中的線上教學顯得十分必要。
一、揚長避短,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國學者龐國維指出,“學生的自主學習本質上是對學習的各方面或者學習的整個過程主動做出調節和控制,它具有能動性、有效性和相對獨立性等特征。” 華東師范大學鐘啟泉教授認為自主學習是一種導向、調節的學習方式。
線上教學中,學生可利用的學習資源急劇擴大,這種變化會幫助學生擴大視野,不再局限于教師的教導和老師所發放的學習資源。教師可以嘗試多布置開放性作業,讓學生搜集后學會共享資源,相互學習。如疫情期間,筆者教學高二英語系動詞用法時,嘗試讓學生自主學習,利用繪制思維導圖的形式,在零碎繁瑣的語法知識點之間建立邏輯結構和聯系,讓這些知識點變得完整,從而提高學習的深度和記憶力。首先,教師下發微課、課件、習題等學習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系動詞的用法各個知識點并點評總結。接著,教師讓學生思考用思維導圖的形式概括系動詞用法。然后,教師推薦給學生可供其自主學習的思維導圖圖片、文件和網站,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自學,給予自學時間,促使其深度思考。最后,學生在線提交這次作業。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自主學習活動繪制出的思維導圖可謂和而不同、精彩紛呈、各有千秋。這次教學,師生都受益良多。
2.發展學生相互學習的能力。網上教學資源不僅僅局限于信息資源,還有一些軟件為學生之間相互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比如QQ相冊、屏幕分享、微信群聊等。盡管學生是獨自在家學習,但在虛擬環境中,他們之間有著密切聯系,調動學生的學習資源,引導他們相互學習切實可行。教師鼓勵學生建立網絡學習小組,如小組QQ群。組員相互監督,彼此學習,形成一種基于交往的學習型群體。合作學習理論告訴我們,學習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強大而有效。學生在隔離居家學習期間,教師要引導學生看到周圍同學好的學習方法和踏實的學習狀態,進而激發其自身的學習熱情有著現實意義。
3.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我國學者黎加厚教授指出:深度學習是指在理解學習的基礎上,學習者能夠批判性地學習新的思想和事實,并將它們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能夠在眾多思想間進行聯系,并能夠將已有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決策和解決問題的學習。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全班學生按照教師統一的教學進度和教學起點開始學習,而在線上教學中,學生自己擁有學習媒體,具有更多的自由選擇的權利,教師要注意這一變化,適時調整教學策略。在線上教學中,教師把文本、PPT、視屏等學習材料發送給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做總結歸納,引導學生概括和構建。從學生的發言中,找到他們的最近發展區 ,以此為過渡點,把握知識的縱向與橫向聯系,整合知識點。例如,在教系動詞這一語法點時,在學生基本掌握系動詞用法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比以前學過的不及物動詞。提出既然系動詞與不及物動詞后面都不能有賓語,并且在充當非謂語動詞時都需要用-ing形式,那么不及物動詞和系動詞之間是平行關系還是所屬關系?有這兩種動詞在概念和用法方面有什么異同?因為學生在線上學習,教學環境中活動空間較大,他們可以廣泛查找網絡和書籍資料以及發起線上小組討論來深度思考解決問題。通過新舊知識的對比與分類以及相互補充與辯論,最終學生把系動詞這一新的語法知識納入已有的動詞語法體系中,在新語境下也能分辨出不同詞性和用法。
二、與時俱進,完善教師教學方式
1.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與以往課堂教學中只有教師擁有多媒體不同,每個學生手中都有媒體可以使用。教師不必堅守統一的教學步伐,可以把微課、PPT等教學資源推送給學生,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暫停、回放或快進,建立云筆記,使用錯題本。教師要發掘和使用與教學相關App,比如英語的維詞APP可以幫助教師高效檢查學生背單詞,系統直接統計出每位學生單詞的錯誤頻率,并據此分類出題,分別推送給學生,鞏固薄弱知識點。英語教師還可以利用比較成熟的軟件如百詞斬,百詞斬閱讀等,幫助學生學習單詞,提升聽力閱讀水平,提升學習效率。
2.及時轉換教師角色。
(1)教師要做學習者。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在線上教學中,教師往往要面對幾十個生機勃勃,具有敏銳時代感知力的學生。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創新,并虛心向學生學習。
(2)教師要做協同者。因為在線上教學中,學生可以接觸大量學習資源并擁有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在不同情況下變換不同角色以適應環境的變化。故而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學習。比如,邀請學生查找資源,制作課件,參與備課,講解試題等等。
(3)教師要做指導者。學生的學習成長離不開教師的專業指導。線上教學推進了學生個性化學習,故而強化了教師個性化學習指導者這一角色。學生可以通過社交軟件如QQ、微信等隨時聯系到教師,獲得個人專業指導。教師也可以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了解學情,改進教學。
(4)教師要做創新者。線上教學還處于開發研究階段,許多教學環節還有待于改善提高,教師要做創新者,積極投入教學變革中,與學生交流互動,不斷學習反思,完善教學,使線上教學更加適應學習者的要求,提升教學效率。
三、利用資源,構建積極師生互動
1.利用數據統計資源。在傳統面對面教學中,教師所面臨的一個困境是不能準確獲知學生學情,教學針對性不高。線上教學方式使這一問題迎刃而解。教師可以利用隨手可得的各種小程序,在同一時間與多位學生互動,了解學情。如使用問卷星系統,可以發起問卷調查,也可以舉行在線考試。教師課前設計好問卷,課上發起調查或測試,學生可以同時完成提交,教師在短時間內得到反饋,并依據系統分析所提供的各種維度的數據,研究學情,改進教學。教師也可以在課后發起調查,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比如,在疫情發生之初,筆者通過問卷星,了解學生學習設備、學習狀態、作業數量等問題。筆者在獲悉近半數學生依賴一部手機上網學習時,及時調整了教學計劃,依據學生情況取舍教學資源。在減少電子版作業的同時,把電子版的英文文本字號調大,圖片版文字用掃描軟件修改至最清楚狀態,及時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增進了師生相互理解。
2.利用社交媒體資源。線上教學使得師生互動不局限于課堂上的問答,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虛擬環境中師生互動時時存在。師生在微信、QQ、抖音等社交媒體互加好友,彼此關注,相互點贊,密切師生關系,增進了解,加深情感。
四、革故鼎新,迎接新的教學變革
1.提高教師信息素養,鍛煉教師實踐能力。提升教師的信息能力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1)專家培訓。教師需要經常接受專家培訓,通過專家引領,教師可以開闊視野,準確定位前沿信息,提煉核心知識,快速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理論水平。
(2)自主學習。在信息化社會中教師只有堅持自主學習,才不會被時代發展所拋棄,教師的專業發展才更可持續性。教師需要在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教學的不同發展階段通過自主學習及時革故鼎新,完善專業素養,提升教學能力。
(3)實踐提升。教師把所學的信息化知識運用于教學實踐,歷經理論—實踐—理論的循環過程,不斷學習實踐反思,促使教師信息技術教學智慧與能力的提升。在教師實踐信息化教學技能過程中,要注意加強與其他教師間的合作交流,不斷切磋,共同發展提高。
2.改善學生捕獲信息能力,強化學生自我管理。線上學習因為有互聯網的支持,學生陷入了信息海洋。引導學生學會鑒別信息真偽和查找核心知識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要有目的地教育學生登錄官方網站或學術網站等信譽度高的網站查找資料。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梳理信息,加工信息和再次表達的能力。此外,在網絡環境中,各種誘惑撲面而來,許多學生難以抗拒社交軟件和網絡游戲誘惑,學習效果不佳。因而研發局域網、限制網絡環境、規范網絡行為,有著現實的意義。
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勢必會推動信息化教育的發展。廣大師生廣泛參與的線上教學提升了師生雙方的信息素養,這無疑給傳統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及時總結經驗與得失,以期優化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給今后的研究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龐維國.論學生的自主學習[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6):78-83.
[2]鐘啟泉,崔允漷,張華.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何玲,黎加厚.促進學生深度學習[J].計算機教與學,2005(5):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