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汝青
摘 要:在當今的社會發展過程中,我國的教育教學得以不斷的優化,從傳統的應試教學逐步轉變為更加注重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培育。而在教育教學的改革過程當中,教師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得以更加凸顯,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班主任教師若想對學生進行科學化的管理,需要積極的與學生進行綜合性的溝通。由此,班主任需要充分的掌握與學生溝通的各類技巧,并且能夠在與學生達成良好關系的背景之下,積極與學生進行綜合性的溝通,使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效果得以大幅度的提升,并且使教師能夠充分對學生的言行進行綜合性的了解。文章基于筆者的工作經驗,從了解學生、關愛學生、建立平等觀念、優化懲罰制度等角度,對我國班主任與學生溝通并進行學生管理的技巧進行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班主任;溝通技巧;學生管理
引言
走近學生走進心靈,即指師生之間在心理上互相容納,即理解對方,接受對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體講,就是學生能理解教師對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確性,樂意接受教師的教育指導和幫助,并且化為行動;教師能理解學生言行產生的背景,透析學生言行的真正動機,體諒其具體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師生之間相互接受,將心比心,不曲解對方。一個十分有趣的教育現象是:有的教師溫文爾雅,卻能叫那些頑皮不馴的學生聽話;有的老師批評學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的老師批評學生卻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可以肯定地認為,師生心理溝通是教師打開學生心靈天窗的鑰匙,是教育成功秘訣之一。
作為一個教育管理者——班主任老師,要達到師生之間的心理溝通,根據我多年的學生管理工作經驗,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了解學生是教育學生的基礎
正如古人所說:“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因此,班主任要積極創造條件,主動親近學生,細心體察、全面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為學生擺脫煩惱、化解困惑。這樣的情才能動人,這樣的愛才具有說服力,這樣的教育才能做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绷私鈱W生的方法很多,主要采用多問、巧談、善觀等方法。在組成一個新的班級時,班主任應問問他們有什么新的打算,會不會適應新班級和新環境,學習上是否跟得上,他們的興趣與愛好等等,在與家長接觸中要經常詢問其子女在家里的生活、學習習慣、性格特點、家庭教育等,以求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同學各個方面的情況,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存在問題,為順利地開展工作做準備。和學生談話可以在正式場合,如課堂、辦公室,也可以在非正式場合,如課間、操場上等。不管在什么場合談話,要有收獲,關鍵的是選準交談的突破口,從學生最熟悉、最興趣的話題入手,使他們解除顧慮,打開心扉。班主任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慧眼,不僅要觀察班集體的變化,更需要透過每個學生的細微表現發現其思想本質,真正做到知微見著。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妥善處理,把工作做在前頭。
二、“ 愛是理解的別名”,要愛學生,才能教育學生
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愛是一種神奇而又偉大的力量,是除了母愛之外,世界上又一偉大的愛。這種愛是無私的。但師愛不同于母愛,因為師愛是一種理智與心靈的交融,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師愛可以引導學生產生巨大的內動力,去自覺地、主動地沿著老師指出的方向邁出。只有當班主任給學生以真摯的愛,給學生以親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學生才會對老師產生依戀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師敞開內心世界,我們才能“對癥下藥”,收到應有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必須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學生,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結合,才會產生動情效應,從而收到較好的德育。
然而,作為一名班主任,愛優生并不難,難的是愛差生,尤其是愛“雙差生”。老師熱愛教育,熱愛學校,也要熱愛學校中的每一位學生,對待學生不能因為他的學習成績好而特別親之愛之,也不因為他的成績差,行為不端而惡之厭之,而應是一視同仁,平等對待。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對教師說過一句名言:“從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能把差生看死了,隨著年齡增長,環境變化,班主任工作方法的改進,他們也會發展變化,即使不成為瓦特、牛頓、愛迪生,也要把他們塑造成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三、平等的觀念促進情感的交融
傳統的教育觀念中,教師是高高在上的,強調師道尊嚴,“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教師形象威嚴,對學生的教育稱作教誨、訓導,教師和學生在地位、人格上是不平等的,教育是單向的流動,學生被動接受教育,主觀感受被忽略,情感的交流被抑制,許多問題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當今的教育要求班主任要與學生做心靈相通的朋友,應從人格平等的基本觀念出發,做到把學生看成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有感情、有思想、有獨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可以任意擺布和要求的工具。
構筑平等的師生關系需要放下架子,擺脫居高臨下的姿態,在實施教育的具體過程中,不要習慣于單純地從成年人、教育者的角度,帶著愛之深,責之切的心理去進行說教、指正,要善于傾聽,了解學生怎么想,怎么看,嘗試從學生的角度去看問題。在日常生活中,通過一些小事讓學生感受到關心和愛護,如學生的學習用品掉在地上,碰巧經過時,不是旁若無人地走過去,而是幫他撿起來,讓學生覺得這個班主任是容易親近的,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多一點理解和寬容,從愛出發,了解學生真實的感情需要和豐富的內心世界,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給學生平等對話的機會,讓學生覺得班主任是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從而“親其師,信其道”,自覺愉快地接受老師的教育。
四、獎懲分明,促進疏導順利進行
對學生除了傾注一片愛心之外,還必須時時約束他們,嚴格要求他們,才會收到良好效果。嚴師出高徒,在班級管理中,有三類學生要特別處理好與他們的關系。一是班干部,二是差生,三是優秀生。對班干部要求要嚴格,要他們在搞好學習的同時積極為班級同學服務,要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做得好表揚,有違紀照樣批評,決不姑息遷就,當然對他們的批評要講究方法方式,肯定他們的成績,維護他們在同學中的威信。差生往往由于學習成績,或者某方面不如人而顯出悲觀、苦悶、憂郁等消極情緒,所以對待差生特別要注意尊重、理解他們,千萬不能傷了他們的自尊心。而應肯定他們的長處,指明他們的努力方向,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勵他們克服自身的缺點。而對優秀生應該更加嚴格要求,否則他們便自認為是“天之驕子”,以致萌發莫名其妙的“優越感”,甚至發展到瞧不起同學,直至無視老師的教育。如果說教育差生是每位班主任棘手的工作,那么,發現優秀生隱蔽的缺點,給予嚴格而有效的教育,未必不是困難的事。因此,教育優秀生自尊、自愛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這樣處理,學生才感到教師是公正的,沒有袒護誰,為師生心理溝通掃除了心理障礙。
結語
在班主任的日常教學工作中需要用一顆平等的心與學生交往,尊重學生,講求溝通的技巧方法,用一顆寬容的心對待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欣賞學生,真情互動,就能使教育在學生的心底開花、發芽,結果。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學校教育的精髓在于潛移默化,所需要的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作為班主任要用心感受,通過心靈的真正觸動,施展師德的力量,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用欣賞增強學生的信心,用信任樹立學生的自尊,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成長,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1] 王穎. 架起通往學生心靈的橋梁 ——談中職班主任與學生溝通的藝術[J]. 現代職業教育,2021(8):120-121.
[2] 趙一霖. 建立有效溝通促進健康成長 ——高中班主任與學生溝通方式探討[J]. 中學教學參考,2021(9):80-81. DOI:10.3969/j.issn.1674-6058.2021.09.040.
[3] 黃玉清. 小學三年級班主任工作管理的研究——與學生成功溝通案例研究[J]. 中外交流,2020,27(17):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