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利平
摘 ?要:對于高中生來說,課業任務比較繁重,所以在藝術教育方面相對比較薄弱。自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學校與老師對學生的藝術教育的重視也在不斷提高。重視藝術教育旨在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讓學生不僅僅只學習數語外等專業課程,也要在素質教育方面有所提升,培養全面化發展人才。本文從藝術教育對于高中學生的重要性、藝術教育在高中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兩方面展開討論與研究,提出了幾點可行的策略,例如提高師生對藝術教育的重視程度,開展藝術教育課程等。
關鍵詞:藝術教育;藝術修養;高中
引言: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學生的學習不應僅限于專業知識的學習,還需要著重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藝術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思維發散能力,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這兩項能力都是極為關鍵的,所以應該從高中就開始培養,打好基礎,這對于專業課的學習也是很有幫助的,比如學習數學的時候,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以及歸納總結的能力。所以說藝術教育對于高中學生來說是極為關鍵的,老師與學生應該對此提起重視。
一、藝術教育對于高中學生的重要性
近年來,國家對于學生學校教育不斷地更新改革,實時審視與去除以往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做出及時的整改。在這個過程中,校方與老師逐漸發現學生在素質教育方面欠缺的比較多。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因為應試教育與高考的因素,高中階段的學生基本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專業課的學習上,這種教學模式的弊端一方面在于學生的休息時間極少,會給學生造成很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在于學生在學習方面課程比較單一枯燥,老師多是知識方面的講授,忽略了學生德智體美勞方面的教育。在社會多元化的今天,人們不應僅限于知識的學習,還應該重視自身素質教育的提升,那么如何提升學生自身的素質教育,那么就需要在學校階段老師的引導了。學校著重開展藝術教育,有助于學生藝術修養的全面提升,學校首先應該提升對此類教育的關注度,然后開展此類相關的課程,例如美術、舞蹈、音樂、藝術鑒賞課程等。學生的藝術修養的提升也會對學生各方面的學習提供幫助。
二、藝術教育在高中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增強藝術教育重視程度,全面提高學生藝術修養
學校教育首先應以育人為本,從學生一生的發展來看,應該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成為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和一定藝術修養的新型人才[1]。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往往會忽略這一點,卷面成績固然重要,如果說專業能力是人的一方面,那么藝術修養就是人的另一面,增加學生藝術教育,在某種程度上也會避免學生高分低能的狀態,避免學生千人一面的現象。其實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最重要的訴求其實不是卷面分數的高低,而是首先學會做人做事,自身素質與修養的提升,為學生塑造一個良好的價值觀世界觀,這個價值觀與世界觀并不是老師去帶給學生的,而是需要學生自己思考而來的,學生不能老師說什么就去做什么,而是需要學生有自己的思考,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出現了思維固化的現象,缺乏自己的思考,那么藝術教育的開展就能有效的避免這一現象。一個人在社會上不論他自身專業能力多強,在人際交往中大家更注重的其實是這個人的本質,也就是說在各個領域的觀念以及看法、這個人的美學修養與處事能力。當代學生應該對各個領域都有所了解,不應只局限于某項,現在藝術方面的學習除了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還可以為學生打開更多的道路,要讓學生多接觸不同的事物,才能對自己有更深的了解。
(二)創立全新教育模式,開展藝術教育課程(400)
學校開展藝術教育首先是要提升老師與學生對此的重視,其次就是需要開展相對應的藝術課程,只有校方表達了一定程度的重視,才能帶動學生與家長對其的重視。對于高中階段的師生來說,首先,需要改變以往傳統的觀念,在教學改革方面,明確其改革的方向,需要對其教學方案開展相應的調整工作,并加強實踐環節,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2]。
學校可以開展美術課、舞蹈課等,以往的教學中,雖然學校也會開展此類課程,但并沒有得到重視,不是被主課占用,就是學生在上課時學習主課或者做主課的習題,沒有真正意義上開展藝術課程,在這種情況下,相對應課程的老師也就越來越少的做教研與課程的更新,只是堅守老一套,這樣是不行的。高中學校也可以像大學一樣開展公共課程,藝術鑒賞,藝術導論之類的理論化課程,在理論的基礎上再專注學習此項技能。學校還可以多舉辦一些藝術類的活動,比如文化藝術節、晚會、競賽等,鼓勵學生多多參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可以多元化發展,打破學生學習的局限性。
結語:高中的學生已經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那么老師就不應該以專業課成績來評判學生的各項能力,打消學生對藝術的積極性,一個人是由很多方面構成的,不能以成績的高低來對學生定性。藝術教育可以讓學生更好的認識自己,拓展學生不同方面的能力,這是老師的關鍵任務。藝術教育的開展極為重要,老師在這方面應該多加調研,創立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王瑛.重視高中藝術教育 ?全面提高學生藝術修養[J].音樂天地,2004(09):9-10.
[2]張家焰.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創新策略[J].藝術大觀,2020(36):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