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英良
(泉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福建 泉州 362000)
建設一所一流的高校必然需要先建設一支一流的教師隊伍,而年度考核工作對于建設一流的教師隊伍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獎懲機制是推動一個組織架構良性運轉的必要舉措。獎懲機制的建立、完善必然涉及考核體系,兩者相輔相成,開展年度考核、充分運用考核結果是建立獎懲機制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年度考核工作作為高校人事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有利于高校行政、教學、教輔、后勤等各部門工作質量、服務水平的提升,更有利于高校全體教師形成積極、有序的激勵競爭機制,是完善高校內部獎懲機制的“助力器”。
教師綜合水平全面囊括了一名教師方方面面的素質能力,傳統上說應該包括有教育教學、科研能力、實踐技能、專業能力等各方面。在新形勢下的今天,國家教育事業對于教師職業作出了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對教師綜合水平賦予了新的內涵,每一位教師都應爭做“四有”好老師、做到“四個相統一”、做好學生的“四個引路人”。年度考核工作是對教師在一個年度以來的各方面表現作出綜合評價,可以根據時代的變革和新要求不斷完善,全面、客觀評價一個教師的年度綜合表現,是檢驗教師綜合水平是否不斷提升的“試金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教師工作發表了重要講話、提出了重要論述,強調了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要求激發教師隊伍的新活力,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來抓,強調要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而年度考核工作作為教師獎懲的一個重要依據,在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上,在不斷提升教師教書育人水平上,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是充分發揮教師主觀能動性、激發教師隊伍活力的“催化劑”。
隨著高校年度考核工作開展的逐漸深入,其面臨的難題也逐步顯現,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當下,多數高校在年度考核工作的實際開展過程中,主要按照傳統的五個方面進行考核,包括德、能、勤、績、廉,考核內容過于固化,年度考核方案通常運用三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無法根據形勢的變化做出改變,靈活性不足,不能適應新時代下對于教師的新要求。例如在2020年6月,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教師要提升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要結合各自的專業特色有效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因此,高校在考核內容上應靈活掌握,在兼顧傳統考核內容的同時也應按照新形勢下的要求將教師課程思政建設能力等新概念納入考核內容。
高校年度考核工作已開展多年,現下有的高校對于年考核工作的重視度逐漸降低,更多的只是流于表面、應付任務。一方面體現在年度考核管理部門認識不足,只是按照流程完成考核工作,對于考核過程不重視、工作不細致,甚至形成了“先進輪流當”的情況,哪些人急需評優秀、急需評職稱就先給哪些人;另一方面體現在教師本人的認識不足,只是應付式地走流程、填表格、交材料,甚至有的教師多年來提交的考核表內容基本一樣,只是在年份上進行修改便提交給管理部門。如此,年度考核工作不僅喪失了應有的激勵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對于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帶來了負面影響,壓抑了教師工作創造性的發揮。
現下部分高校在年度考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仍然采取較為傳統的考核形式,方式單一、死板,無法針對新形勢下對于不同類型教師的崗位職責進行相應地考核。一方面體現在用一套相同的考核標準來考核全體教師。然而在新形勢下的今天,不同類型的教師相應側重不同的工作內容和崗位職責,有的側重教育教學、有的側重科研能力、有的則側重教學管理,顯然無法在同一標準下進行考核;另一方面體現在考核方式上簡單量化又過分強調量化。有的創新性的東西無法在短期內體現價值,當年度的簡單量化并不是教師勞動成果的真實體現,有的老師為了追求更高的量化分數,一味地進行授課、多發表論文,而忽略了工作質量。
為不斷完善高校教師年度考核工作,真正發揮年度考核工作的激勵作用,充分調動高校教師工作積極性,各高校應加強認識,不斷探索,針對面臨的難題,完善年度考核工作機制。
師德師風表現是衡量教師的第一標準。師德是一名教師的基礎素養,教師不僅僅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更要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理想信念。為此,高校應將師德師風考核納入教師年度考核工作體系,始終堅持師德標準是第一標準,突出師德的主導作用,樹立師德為先的用人導向并貫穿教師年度考核的全過程,貫徹落實師德一票否決制,不論一名教師的專業能力有多強,只要其出現師德問題,就必須實行一票否決,師德考核不合格年度考核應確定為不合格。
教書育人是一名教師的天職,教育教學實績則是一名教師完成本職工作情況的重要體現。在年度考核工作中注重考核教育教學實績、關注教學質量情況,就是要激勵全體教師全心全意投入教書育人工作,提高教書育人實效,引導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充分發揮年度考核的激勵作用,努力營造有助于教師成長、提高的優良環境,將教師工作的中心和重點從科學研究拉回教書育人的軌道上來。
新形勢下,教師分型是高校人事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是尊重教師成長的必然選擇。高校應根據教師工作側重點的不同將教師科學分型,可以有教學型、科研型、管理型、教學科研型等等。教學型是以教育教學工作為主的教師,要求有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教學水平;科研型是以科研工作為主的教師,要求有較高的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管理型是在教學工作中兼顧行政管理的教師,要求有較強的行政事務能力;教學科研型則要求教師應該教學和科研并重,兼具較強的科研能力和教學能力。因此,高校在年度考核工作中,就應根據教師的工作要求和工作內容的不同,基于履責盡責、工作實績、工作貢獻等前提,科學、合理設定不同的考核內容和評價方式。
年度考核是在一個年度內對教師的綜合考核評價,期限較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聘期考核則是在一個聘期內對教師進行的綜合評價,通常有三年至五年的時間,在時間長度上與年度考核可以形成相互補充。因此,將年度考核與聘期考核相結合,是高校考核評價工作的主流和必然走向。年度考核與聘期考核的有機結合,有助于在不同的時間點對教師的工作業績、勞動成果、技能提升等進行綜合考核評價,可以同時避免考核周期過短或者考核頻率過高所帶來的難題,并且同時兼顧考核了教師的短期表現和長期表現,能夠較為全面、客觀地評價出一名教師的綜合表現和水平能力。
年度考核工作是高校教師管理和考核工作的重難點,只有充分認識年度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克服工作難題,不斷完善年度考核工作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制,才能真正推動建設出一支一流的教師隊伍,從而提高高校的整體教書育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