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菊芬 陳云超 唐曉娟 劉詞
老年患者機體代謝率較低,加之手術耐受較差,因此開腹手術過程中低體溫的發生率相對更高[1-2]。另外,機體不良應激也是在本類患者中表現較為突出的方面,因此對老年人開腹手術患者進行圍術期護理干預的過程中,低體溫及不良應激的干預是臨床重點[3-4]。護理作為圍術期對患者影響較大的方面,不同護理模式對其的影響差異較為顯著。本研究就精細化護理在預防老年人開腹手術低體溫及應激反應中的效果進行研究與觀察,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4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老年全麻下開腹手術患者。納入標準:年齡60 歲及以上者;開腹手術的患者。排除標準:凝血功能障礙者;合并感染者;術前體溫異常者;合并多系統器官功能不全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 例。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術前常規術前準備,術中常規手術配合,減少術中肢體外露等情況,密切觀察患者的情況。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精細化護理。包括手術室溫度及濕度根據患者的需求進行調整,在常規濕度40%~60%及溫度22~25 ℃的基礎上,可根據老年患者代謝較慢及體溫較低的情況適當調高溫度,注意術中對患者進行保溫,可采用鋪設加溫毯的方式進行保溫,輸液輸血者注意將其進行加溫處理,以保證患者輸入液體溫度在37 ℃左右,盡量避免揮發性消毒液的應用,同時注意呼吸道恒溫處理;以棉簽濕潤嘴唇,干裂者采用石蠟油涂抹;對于受力部位采用棉墊墊襯;給予患者眼神與撫觸安慰;另外,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發現異常波動及時處理。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1)比較兩組術中低體溫、寒戰及躁動發生率。①低體溫:以體溫(口腔溫度)在32~35 ℃為輕度低體溫,<32 ℃且>28 ℃為中度低體溫,≤28 ℃為重度低體溫。②寒戰:僅有面部及咀嚼肌寒戰表現為輕度,出現肢體寒戰為中度;全身不可控制的寒戰為重度[5-6]。③躁動:根據躁動評分(RS)進行評估,其中1 分為輕度躁動(稍有肢體活動);2 分為中度躁動(有掙扎,但不劇烈無需按壓);3 分為重度躁動(掙扎劇烈)。(2)比較兩組術后麻醉蘇醒情況。比較術后<30 min、30~60 min、>60 min 蘇醒人數。(3)比較兩組圍術期應激反應指標。比較術前、手術開始30 min、術后即刻兩組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心率、血糖水平及血糖>7.8 mmol/L 者比例。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進行秩和檢驗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28 例,女22例;年齡60~75 歲,平均(67.6±2.1)歲;BMI 值18.8~28.2 kg/m2,平均(25.0±0.9)kg/m2;其中胃腸道手術38 例,其他12 例。觀察組男27 例,女23 例;年齡60~76 歲,平均(67.8±2.0)歲,BMI值18.9~28.5 kg/m2,平均(24.9±1.0)kg/m2;其中胃腸道手術39 例,其他11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低體溫、寒戰及躁動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術中低體溫、寒戰及躁動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5.764、7.111、6.061,P=0.016、0.007、0.013),見表1。
2.3 兩組麻醉蘇醒情況比較 觀察組麻醉蘇醒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5.205,P=0.000),見表2。

表1 兩組術中低體溫、寒戰及躁動發生率比較 例(%)

表2 兩組麻醉蘇醒情況比較 例(%)
2.4 兩組圍術期的血壓及心率比較 術前,兩組SBP、DBP 及心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開始30 min 及術后即刻,觀察組SBP、DBP 及心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5 兩組圍術期的血糖比較 術前,兩組血糖水平及血糖>7.8 mmol/L 者比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開始30 min 及術后即刻,觀察組血糖水平及血糖>7.8 mmol/L 者比例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兩組圍術期的血壓及心率比較

表3(續)

表4 兩組圍術期血糖水平比較
老年手術患者的手術耐受較差,對于手術的安全及細節要求較高,因此與老年手術患者相關的護理研究多見。腹部手術作為老年手術中較為常見的手術類型,其相關的臨床研究顯示,患者的術中低體溫發生率較高,而這極大地影響到手術的順利進行及術后的康復[7-8]。有研究顯示,手術患者低體溫的發生可導致機體代謝減慢、循環血供不足及凝血障礙等多種不良情況的發生,而直觀的表現為低體溫及寒戰等情況的發生[9-11]。另外,躁動及不良應激反應的存在也對老年患者的手術效果極為不利,因此對老年腹部手術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低體溫、寒戰及躁動發生率的控制及圍術期應激反應指標的監測均是評估的重要方面[12-15]。而不同的護理模式對患者的影響程度差異較大,精細化護理是基于常規護理基礎上的一類護理模式,其更為注重細節處理,針對可能出現的護理問題進行預防性措施的全面制定與實施,同時在細節優化與高質方面的要求更高,因此對于護理質量的提升效果較好。
本研究結果顯示,精細化護理的干預效果顯著優于常規護理,表現為術中低體溫、寒戰及躁動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常規護理,麻醉蘇醒情況優于常規護理,手術開始30 min 及術后即刻觀察組的各項應激反應指標均低于常規護理,因此肯定了精細化護理在老年開腹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精細化護理對老年腹部手術患者的細節處理要求更高,護理質量提高,有效控制了術中低體溫、寒戰及躁動的發生[16-18]。同時較好地控制了不良應激反應,保證了手術的順利進行,也為術后的盡快康復奠定了有效的基礎[19-22]。
綜上所述,精細化護理在預防老年人開腹手術低體溫及應激反應中的效果較好,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