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敏 白嚴峰
腹膜透析是臨床應用率較高的一類治療方式,進行腹膜透析治療的患者因疾病的存在,多表現出消極情緒突出的情況,且隨著病程的延長,較多患者的希望水平呈現降低的趨勢,其上述情況的存在與多方面因素有關[1-2],其中透析相關感受負擔是與消極情緒、希望水平密切相關的方面,因此對本類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消極情緒及希望水平的改善需求均較高[3-4]。本研究就延續護理模式對腹膜透析患者消極情緒及希望水平的影響進行探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0 月-2020 年1 月于本院就診的86 例腹膜透析患者。納入標準:20~75 歲;腹膜透析患者。排除標準:溝通障礙;合并創傷;合并感染;精神病史;文盲。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將患者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 例?;颊呔鶎ρ芯恐橥?,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學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腹膜透析護理,主要為進行原發病及腹膜透析等方面知識的健康宣教,同時對腹膜透析進行針對性指導,解答疑問,進行心理疏導。觀察組則進行延續護理模式干預,住院期間反復進行腹膜透析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針對每例患者的情況補充針對性的宣教內容,積極解答患者及家屬的疑問,同時對患者進行居家期間治療及自護內容的銜接性健康教育,注意指導患者及家屬腹膜透析操作細節,首先邊演示邊講解,然后由患者及家屬操作,護理人員在旁指導;術后采用微信、電話及入戶隨訪的方式進行指導,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指導,解答疑問,與家屬溝通,了解每次換液的細節情況,根據不足之處進一步的指導。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1)POMS 量表:是有效評估患者心境狀態的有效量表,兩大方面七個維度,其包括40 個評估條目,每個條目評分范圍為0~4 分,分屬消極情緒和緊張(0~24 分)、憤怒(0~28 分)、疲勞(0~20 分)、抑郁(0~24 分)及慌亂(0~20 分);積極情緒和精力(0~24 分)、自尊感(0~20 分),每個維度均以評分越高表示情緒表達越為強烈[5]。(2)HAD 量表:是有效評估焦慮與抑郁的量表,每個條目評分范圍為0~3 分,包括焦慮7 個條目,總分0~21 分;抑郁7 個條目,總分0~21 分,均以≥8 分表示陽性,以評分越高表示焦慮抑郁越為嚴重[6]。(3)Herth 希望量表:是有效評估希望水平的量表,其包括12 個評估條目,每個條目評分范圍為1~4 分,總分12~23 分、24~35 分及36~48 分分別表示希望水平較低、中等及較高[7]。(4)DFSSBI 量表:是有效評估透析相關負擔感受的量表,本量表包括30 個評估條目,對癥狀頻率、嚴重程度及困擾程度進行評估,每個方面均為1~4 分評分法,以評分越高表示負擔感受越重[8]。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男23 例,女20例;年齡25~75 歲,平均(46.7±6.3)歲;透析時間3.5~90 個月,平均(16.3±3.3)個月;文化程度:小學及初中20 例,中專及高中13 例,大專及以上10 例。觀察組男22 例,女21 例;年齡26~73 歲,平均(46.9±6.6)歲;透析時間3~92 個月,平均(16.6±3.5)個月;文化程度:小學及初中21 例,中專及高中13 例,大專及以上9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護理前后的POMS 量表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的POMS 量表各項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4 周,兩組的POMS 量表評分均優于護理前,且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的POMS量表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護理前后的POMS量表評分比較[分,()]
注:t1、P1 值為護理前兩組比較,t2、P2 值為護理4 周兩組比較,t3、P3 值為對照組護理前后比較,t4、P4 值為觀察組護理前后比較。
2.3 兩組護理前后的HAD 量表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的HAD 量表各項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4 周,兩組的HAD 量表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的HAD量表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的HAD量表評分比較[分,()]
注:t1、P1 值為護理前兩組比較,t2、P2 值為護理4 周兩組比較,t3、P3 值為對照組護理前后比較,t4、P4 值為觀察組護理前后比較。
2.4 兩組護理前后的Herth 希望量表評分情況比較 護理前,兩組的Herth 希望量表評分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Z=0.113,P=0.910);護理4 周,對照組和觀察組的Herth 希望量表評分情況均優于護理前(Z=2.379、5.003,P=0.017、0.000),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618,P=0.009)。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前后的Herth希望量表評分情況比較 例(%)
2.5 兩組護理前后的DFSSBI 量表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的DFSSBI 量表評分各項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4 周,兩組的DFSSBI量表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腹膜透析作為臨床中常見的治療方式,較多患者因對疾病的擔憂及長期治療對信心的不良影響,多存在透析相關負擔感受及不良情緒應激增強的情況,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此種情況進一步加重,導致患者的生存質量較差[9-10],甚至導致治療依從性較差的情況,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效果乃至預后。臨床中與腹膜透析相關患者的研究眾多,其中關于本類患者情緒狀態改善的研究雖可見,但是效果差異較大,與采取的干預措施不同等有密切的關系[11-12],因此對腹膜透析患者進行護理模式的選取研究意義較高。既往對腹膜透析患者的相關調查研究顯示,本類患者中較多存在重視程度與認知度不足的情況,導致其自護能力較差及后期治療信心的低下,而這也是患者負性情緒及希望水平低下的重要影響因素,故較多患者存在深入及持續性護理干預需求增強的情況[13-15]。延續護理模式是基于常規護理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類持續的護理模式,其更為重視患者從一個場所到另一個場所的協調與連續性護理干預,因此在較多長期治療,尤其是可能需要居家治療的患者具有更好的護理滿足作用[16-17],其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作用雖可見,但是其對患者消極情緒及希望水平的針對性改善作用研究少見,故本方面的針對性探究意義較高。
表4 兩組護理前后的DFSSBI量表評分比較[分,()]

表4 兩組護理前后的DFSSBI量表評分比較[分,()]
注:t1、P1 值為護理前兩組比較,t2、P2 值為護理4 周兩組比較,t3、P3 值為對照組護理前后比較,t4、P4 值為觀察組護理前后比較。
本研究就延續護理模式對腹膜透析患者消極情緒及希望水平的影響進行細致性研究,本研究結果顯示,延續護理模式干預對患者的POMS 量表、HAD 量表、Herth 希望量表及DFSSBI 量表評分情況均優于常規腹膜透析護理(P<0.05),說明延續護理對患者的消極情緒具有更為積極的緩解作用,同時有助于患者希望水平的提升及負擔感受的控制,這均為本類患者治療態度的改善及治療效果的提升奠定了有效的基礎。分析原因,延續護理不僅僅局限于短時間的院內護理干預,而是通過院內向院外的持續延伸性干預來達到對患者及家屬的全面細致干預[18],因此其更為有效地滿足了患者院外的知識及干預需求,對于患者的干預更為無縫化,有助于緩解患者由于知識盲點而導致的負性情緒及自護能力降低的情況,進而降低其透析相關負擔感受,提升其希望水平,達到全面改善其生存質量的目的[19-23]。
綜上所述,延續護理模式可顯著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消極情緒,提升希望水平,控制透析相關負擔感受,因此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