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軍
良好睡眠對維持機體正常生理活動具有重要意義,而隨著生活壓力的加劇,失眠發生率呈逐年增長趨勢,且呈現年輕化發展。針刺四神聰、百會穴可調節腦部血液流速,促進氨基酸類神經遞質釋放,改善睡眠情況[1]。中醫認為失眠病機為肝郁氣虛、肝腎虧虛等,治療需以疏肝、滋陰養血等為原則,而加味酸棗仁湯為中醫常用藥物,其具有養血、安神、除煩等作用。但現階段四神聰、百會穴針刺與加味酸棗仁湯聯合應用報道較少,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四神聰、百會穴針刺聯合加味酸棗仁湯對失眠患者神經遞質水平及睡眠質量的影響。具示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就診的97例失眠患者,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依據盲抽法分為觀察組(49例)與對照組(48例)。觀察組中男27例,女22例;年齡為34~61歲,平均年齡為(47.58±3.26)歲;病程2~15個月,平均(8.45±1.34)個月。對照組中男25例,女23例;年齡為35~62歲,平均年齡為(48.61±3.35)歲;病程2~16個月,平均(8.84±1.42)個月。2組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西醫符合《中國成人失眠診斷與治療指南》[2]中失眠診斷標準,多伴有入睡困難、多夢、睡眠質量差等表現。中醫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3]中心膽氣虛型失眠診斷標準,主癥為心煩不寐,多夢易醒,心悸,易驚等;次癥為氣短自汗,乏力等;舌淡,脈弦細。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均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7分;均知情本研究,且自愿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因藥物或環境改變導致的失眠;近2個月內服用精神類藥物;處于哺乳或妊娠期婦女。
1.4 治療方法2組均予以飲食療法、芳香療法、心理療法等。
1.4.1 觀察組于常規治療基礎上,予以四神聰、百會穴針刺+加味酸棗仁湯治療,應用1.5寸毫針以平補平瀉法沿經絡走向斜刺四神聰、百會穴,針刺深度為0.5寸,待留針10 min后,行捻轉補瀉法1 min,其后留針20 min,1次/d;加味酸棗仁湯由酸棗仁、茯苓各15 g,知母12 g,川芎、梔子各10 g,淡豆豉、蟬蛻、炙甘草各6 g組成,以水煎服,取汁250 ml,分別于午睡與晚上睡前服用,1劑/d,一個療程為7 d,共治療2個療程。
1.4.2 對照組于常規治療基礎上,予以四神聰、百會穴針刺+地西泮(山西和豐大來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0017,規格:5 mg)治療,四神聰、百會穴針刺法、治療次數均與觀察組相同;地西泮口服量為5 mg,1次/d,一個療程為7 d,共治療2個療程。
1.5 觀察指標療效評價:經2個療程治療后,睡眠情況恢復正常,睡眠時間于6 h以上,睡眠深,精力充沛為顯效;失眠情況改善,睡眠時間較治療前增加,但不足3 h為有效;失眠情況無變化或加劇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神經遞質水平:于治療前、治療2個療程后,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靜脈血5 ml,以3000 r/min離心10 min后,取上層清液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谷氨酸(GA)、γ-氨基丁酸(GABA)水平。睡眠質量:于治療前、治療2個療程后,應用PSQI量表[4]評估2組睡眠質量,其共有7個項目,各項目采用3級評分法,總分為21分,得分與睡眠質量呈反比。不良反應發生率:記錄2組治療2個療程期間內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如頭痛、嗜睡、乏力等。

2.1 臨床療效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例,%)
2.2 神經遞質水平2組治療2個療程后GA、GABA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神經遞質水平對比 (例,
2.3 睡眠質量2組治療2個療程后PSQI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對比 (例,
2.4 不良反應發生率觀察組頭痛、嗜睡、乏力發生例數各為0例、0例、1例,總發生率為2.04%;對照組發生例數各為2例、3例、3例,總發生率為16.67%。組間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47,P=0.033)。
失眠根據病因可劃分為原發性失眠與繼發性失眠兩類,原發性失眠病因尚未明確,多認為與焦躁、精神壓力等因素密切相關,而繼發性失眠多因藥物濫用、軀體疾病等所致。地西泮是西醫治療失眠常用藥物,其為苯二氮卓類藥物,具有減少慢波睡眠間期、延長非快動眼第二睡眠間期等作用,可有效改善睡眠癥狀,但該藥物長期使用易使機體出現依賴性,且存在頭痛、乏力等不良反應,故應用效果存有一定局限[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GA、GABA水平較對照組高,PSQI評分及不良反應總發生率較對照組低,表明將四神聰、百會穴針刺與加味酸棗仁湯聯合應用效果更佳。分析原因在于,針刺四神聰、百會穴可疏通腦府經絡,改善腦部血循環,促使機體吸收與合成氨基酸,促進神經遞質釋放,抑制交感神經興奮,而GA、GABA屬于氨基酸類神經遞質,具有抑制中樞神經興奮、預防中樞神經過度放電等作用,故針刺治療可調節GA、GABA水平,改善睡眠情況[6]。中醫認為失眠是因肝郁氣虛、肝腎虧虛、心虛膽怯等所導致,治療則需以疏通肝郁、滋陰養血、補氣安神為原則。加味酸棗仁湯中酸棗仁具有養心安神等作用,茯苓具有健脾安神等作用,知母具有滋陰潤燥等作用,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等作用,梔子具有清熱等作用,淡豆豉具有解表、除煩等作用,蟬蛻具有退翳、疏散風熱等作用,炙甘調和諸藥,聯用可發揮清熱除煩、健脾安神、行氣養血等作用[7]。且現代藥理研究指出,酸棗仁具有鎮靜催眠等作用,故將其應用于失眠治療中可改善失眠癥狀[8]。而將2種治療手段聯合應用,可利用其不同作用機制改善睡眠癥狀,故應用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失眠患者應用四神聰、百會穴針刺聯合加味酸棗仁湯治療療效較佳,可有效改善神經遞質水平,提高睡眠質量,且安全性高,不良作用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