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夢夢
(公主嶺市第一中學校,吉林 公主嶺 136100)
在國家教育部頒布的歷史課程標準中,特別提倡要充分運用各種課程資源,如歷史地圖、大事年表、思維導圖等,所以,針對如何巧妙地在高中歷史課堂中運用以上課程資源,我提出如下見解:
必須要承認的是,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歷史地圖的應用存在著很多問題,如教材中的地圖資源少、教師識別地圖的能力有限、教師缺少相應的多媒體應用技能等,所以歷史地圖在實際教學中應用較少。
對此,我認為要改善此類情況,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是歷史地圖如何選擇的問題,較為考驗教師的能力,要求教師既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又要盡可能多地閱覽各種相關教輔書籍,選取最適合教學的歷史地圖資源。甚至在有些課程中,無法在網絡中尋找到合適的歷史地圖,還要求教師能夠親自繪制符合課程要求的歷史地圖。
其次,要求教師要提升自身的地理學知識,在教學之前必須做到正確掌握專業地圖標識,如國家、城市、河流、山川等如何表示。最難的是,教師還要結合相關聯的歷史知識,提前備注地理區域對應的歷史環境,將地理歷史有機結合、融會貫通。在這一環節,我建議歷史教師應該多向地理學科同事和領導請教,勤學習多提問,擴充自己知識面的同時,也讓學生獲益良多。
最后,也是最關鍵的部分,以上準備工作都是為了更好地完成對應的歷史課程,所以,在將地圖與教材知識聯系這個步驟中,教師還要花心思、找技巧,讓學生能夠從地圖中直觀的感受歷史事實。
歷史教師在平時教授新課和考前知識復習中,如果能充分利用各類大事年表,可以說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能夠將歷史大事年表與課本中相關知識體系連接在一起呢?我提出了以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在新課講授環節,我認為應該將大事年表的應用放在導課部分,學生在接受新課知識之前,必然對新課內容所處的時間、空間沒有概念,這個時候,教師如果將舊知與新知聯系起來,通過大事年表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明白本課即將學習的內容與之前已掌握的內容有何種關聯,勢必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降低本課的授課難度。
其次,在授課過程中,如果能夠選取恰當的大事年表,也能做到直觀有效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之間在年表上的關系,將歷史知識娓娓道來,學生一邊看年表上的人物、時間、空間,一邊聽老師講解,既直觀又清晰,增強學生對知識體系的記憶。
最后,也是大事年表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在復習課中,可以應用于單元復習、期中考試復習、期末考試復習,甚至高考會考復習。在這個環節的大事年表使用中,我建議教師指導學生親自整理大事年表,并且一定要應用類比的方式,將不同時期、不同類型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分別制成大事年表,最后再對比、聯合記憶。在指導學生制作數軸類的年表時,注意從整體上把握歷史線索,這有利于學生形成歷史思維,培養時空觀念這一核心素養。
近些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在歷史教學中,歷史思維導圖越來越流行,應用頻率逐年增長。思維導圖本身就具備圍繞一個中心向外發散的特點,符合歷史學科特點,加之圖與形有機結合,給學生造成視覺沖擊,加強記憶。因此,在教學中如何充分利用歷史思維導圖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此,我提出了如下見解:
首先,教師應該指導學生繪制與課本知識對應的歷史思維導圖,在這個階段,學生首要具備的就是相應的知識儲備,不能在沒有知識基礎的前提下建造空中樓閣。然而對于繪制歷史思維導圖的另一個難點就是圍繞著一個核心知識點進行思維的發散,要尋找到與核心知識點相關聯的知識交叉點和邏輯關聯,并且能夠將具象知識變成抽象概念,實現書面語言的高度概括,只有這樣,繪制出來的思維導圖才不會冗亂,才能體現思維核心及思維發散。
其次,要求教師積極學習智能時代產物——智能交互式黑板,在這個5G時代,教師面臨著挑戰,需要及時更新教學技能,不能固守過去的方式,必須接受新事物?,F在的智能技術,已經能夠在液晶觸屏黑板當中實時與學生共同完成歷史思維導圖。所以,要求新時代的教師能夠熟練掌握多媒體的操作技巧,將歷史思維導圖中的層次感展現出來,給學生帶來更好的課堂體驗,更直觀的教學成果,形成更扎實的記憶曲線。
最后,也是現下最流行的一種歷史思維導圖應用方法,就是教師將已繪制完成的思維導圖交給學生,幫助學生完成知識體系背誦復習任務。在這個環節中,學生既做到了自主學習又節約了繪制時間,可謂一舉兩得。對于教師的要求也不高,教師可以充分運用互聯網資源,從網絡中獲取現成的歷史思維導圖,下載打印后發送給學生,只要做到在任務布置之后的監督檢查就可以了。在此,我還有個小建議,就是在學生記憶思維導圖過程中,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補充修改意見,這樣就再一次鍛煉了學生的歷史思維,發散思維對于學生尤為重要。
高中歷史課堂經常是時間緊、內容多、學情復雜,想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保質保量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輕松提高成績、提高興趣,真的需要高中歷史教師不斷學習,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在實踐中完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