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然
(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六合街道中心小學,山東 東營 257200)
節奏在音樂樂曲發生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氛圍營造、段落分割作用,只要通過感知音樂節奏,小學生就可以對此樂曲的主題進行清晰界定。而良好的節奏律動學習還可以幫助學生擁有更強的音樂鑒賞能力以及較扎實的音樂素養。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實踐性教學方法的配置,讓小學生以身臨其境、忘我沉浸的方式對音樂節奏進行學習與訓練。
節奏訓練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屬于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采用適當的方法在音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音樂節奏訓練,能夠保證學生更為精確地感受到音樂樂曲中的韻律感,并對節奏的輕、重、緩、急進行識別。但是,需要教師重視的一點是: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認知水平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所以,對于音樂節奏這種較為抽象的概念學習起來難度較大,同時,容易產生枯燥乏味的體驗。為了保證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開展節奏訓練時,配合不同的方法。例如:配合場景教學、感官調動教學等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快地融入音樂氛圍之中,還可以對難以理解的音樂樂理知識產生更為深刻的印象,并利用自己的方法總結相關規律或基本原理,同時從節奏訓練入手,開展小學音樂知識學習,能夠保證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有效夯實。與此同時,節奏訓練概念相對單一淺顯,有助于學生從此入手,更迅速地掌握相關音樂樂理知識[1]。
為了讓小學音樂教學活動開展得更為有效,學生可以在課堂教學參與過程中學習到更多音樂樂理知識,教師可以借助形象化教學方式,讓抽象的節奏訓練過程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與此同時,配合情境教學方法,能夠讓音樂環境配合情境教學方法給學生營造出一個更好的音樂知識學習環境。例如:教師可以采用看圖認識節奏的方式,借助多媒體教輔工具對相關圖片或視頻進行播放。如教師在實際節奏教學過程中想要讓學生對節奏“叮叮當”“咚咚鏘”進行區別,就可以配合不同的樂器展示。但是,如果直接將實物樂器拿到教室中進行展示,對教師的個人音樂素養考驗較大。所以,教師可直接依據實際需要采用多媒體教輔工具進行不同樂器展示的視頻播放,這讓整個教學過程的開展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不同的樂器節奏演示,能夠讓學生發現其中細微的差別以及整體規律。教師還可以依據課程內容,采用音樂節奏圖畫展示的方式讓學生對音樂節奏進行深刻了解與認識。例如:教學活動配合的歌曲節奏是2/4拍的,學生可直接通過自身的感受以及理解進行繪畫創作,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或是圖形來對節奏的變化進行表達。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自主開展學習探究活動,并在總結的過程中有所發現。與此同時,這也能夠讓整個教學過程更為生動有趣,吸引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
小學生正處于思辨意識發育的關鍵階段。所以為了更好地讓趣味性節奏訓練活動開展并幫助學生快速對音樂知識進行學習,教師在設計教學計劃時,應該通過對班級學生音樂素養、知識接受能力以及學習興趣的分析,有針對性地對訓練重點進行明確,才能達到建立高效音樂課堂的目的。
例如:在進行《馴鹿》的教學工作時,本節課需要學生通過對音樂的學習,能夠傳遞愉悅快樂的情緒,從而引導學生可以養成熱愛自然、尊重生命的價值理念。由于歌曲的曲調十分歡快,傳達出積極向上的音樂情緒。教師為了保證節奏訓練活動的趣味性,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請學生扮演奔跑的馴鹿,根據音樂節拍與節奏設計動作,并在教師的帶領下把握音樂歌曲節奏的旋律過程中,更好地提升學習效率。相較于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通過角色的扮演不僅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跟隨著節奏快速掌握演唱歌曲的方法。使學生在發揮自身學習主動性的過程中,既保證學習效率的快速提升,又能夠在有趣的節奏訓練活動中增強學習自信心。
例如:民歌、童謠、古典音樂、兒歌、流行音樂等不同的種類,有著非常明顯的差異與特征,學生需要通過鑒賞的方式來對這些不同種類的音樂進行分析與鑒別。實際教學活動落實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結合音樂的節奏加入更多的形體表演,讓學生調動更多的感官對音樂中的樂理知識和節奏知識進行有效地學習。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流行音樂時,可以給班級中的學生布置編舞任務,讓學生自主感受節奏,對流行音樂的整體氛圍進行理解,并通過自己的肢體對其進行展現,這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以及鑒賞能力。在鑒賞童謠或兒歌時,教師可以以合唱的方式讓學生對某首童謠或兒歌進行深入學習,共同演唱的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對這些不同音樂風格,相關特點進行有效區分,保證學生的音樂學習水平在學生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得到提升[2]。
例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鴻雁》時,就可以讓學生依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編舞,有的學生在編舞的過程中融入了更多模仿動物的動作,還有的用服飾或是肢體來對想象的特征進行表達,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獲得更多感受音樂的機會,與此同時,編舞的過程中反復聽音樂并唱這首歌,不但不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還可以充分發揮小學生無意注意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
音樂節奏訓練教學活動的高水平開展,能夠幫助教師以更加淺顯高效的方式落實音樂教育,并獲得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學生也會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課堂學習,并跟隨教師的指導,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配置更為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讓音樂節奏訓練可以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讓小學生透過節奏這個窗口對豐富奇妙的音樂學科進行了解與知識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