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玲
摘要服務社會是地方高校的一個重要職能,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社會賦予地方高校的歷史使命,也是時代筑就地方高校的發展方向。地方高校應主動以地方發展規劃為導向和指引,融入地方發展重大戰略,扎根地方辦學,強化應用型定位,不斷提升高校辦學實力和服務地方發展的水平,通過教育教學、科研實訓、知識技能、人才培養等提升服務社會水平,展現高校新作為、新高度。
關鍵詞 地方高校 服務地方 途徑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6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3.009
On the Way of University Serving Local Development
——Take Minx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CHEN Hongling
(Minx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Longyan, Fujian 364021)
AbstractServing the society is an important function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rving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trusted by the society, and also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ilt by the times.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take the local development planning as the guidance and guidance, integrate into the major loc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ake root in local schools,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positioning, constantly improve the strength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level of serving local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serving the society through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raining,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talent training, so as to show the new achievements and new height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rve the local; research on the way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明確指出,職業教育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各級人民政府應將發展職業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實施職業教育應當實行產教結合,為本地區經濟建設服務。
《龍巖市人民政府貫徹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高職院校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強調,要積極創新辦學機制,要把閩西職業技術學院發展納入我市發展規劃。
1龍巖地方高校辦學及服務社會發展的現狀
海內外各項研究顯示,地方高校與地方發展之間有明顯的互動發展關系。推動地方高校與地方協同發展,是地方高校區域化發展的重要課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常態,地方發展與地方高校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互動性共贏發展呈現為地方發展的一股強新勢力。
龍巖地方高校資源較為薄弱,目前僅有一家省市共管的本科院校龍巖學院,一家市屬的高職院校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和若干中職院校。前二者自辦學以來,辦學理念和辦學歷史有著明顯的不同。龍巖學院(含原龍巖煤校)屬于師范類院校,辦學早期主要教育目標為培養師資類型人才。近年來,以就業市場為導向,逐漸調整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開始培養專業技術型人才。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含原龍巖工校、衛校、財校)前身為閩西職業大學,長期以來定位就在培養各行各業熱門行業的職業技術型人才。辦學四十余年來,為閩西大地輸送了大批量實用型人才。以護理專業和會計專業為例,龍巖境內護理行業從業人員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都來源于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含原龍巖衛校);會計行業從業人員當中,也有半數以上來源于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含原龍巖財校)。換句話說,從閩西職業技術學院走出去的學子,遍布龍巖的各個角落,為龍巖的經濟社會發展添磚加瓦。因此,面向未來去探索地方高校如何更好地為地方發展服務,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2龍巖地方高校辦學及服務社會發展的不足
首先,地方高校的服務理念和服務自覺還有待提升。服務社會是高校的一個重要職能,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是社會賦予地方高校的歷史使命,也是時代筑就地方高校的發展方向。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各級政府日漸高度關注地方高職教育的發展,近年來,地方發展與地方高校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地方高校在人才、科研、技術、服務等方面,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不同程度地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龍巖地方高校整體基礎比較薄弱,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尤其是部分剛剛通過專業更新轉型過來的院校和教師隊伍,服務社會的理念和自覺性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其次,地方高校的專業布局和課程設置還有待完善。隨著就業市場的瞬息萬變,以及各級政府對高校辦學的高度重視,為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地方高校也紛紛搖起以就業市場為導向的旗幟,逐漸調整學科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對口的專業人才。但是,總體來說,大部分的學科設置和專業調整缺乏前瞻性,沒能做好地方發展預測和就業形勢預估,相對滯后,存在趨同現象,人才培養常常跟不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導致行業人才庫早期的供不應求和后期的供過于求的矛盾局面。
第三,地方高校服務社會的制度體系還有待健全。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探索漸趨全面和深入,人們逐漸形成了共識,那就是:地方高校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影響深遠,是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不可忽視的一股勢力。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深入發展的新形勢下,地方政府、地方高校與地方企業之間的協同模式還是過于單薄,沒能全面、系統鋪開,尚未形成系統、完善、長效的配合合作制度體系。政府不能很好地調控、調動政校企聯動,高校對接服務政企缺乏管理和激勵,政校企三者之間未能形成合力,還有很多制度化、規范性的工作要做,總結現狀和探討成功經驗顯得尤為重要。
第四,地方高校服務社會的起步和發展總體較晚。關于高校服務社會的功能,西方國家早在十九世紀就已經達成共識,得到普及。并且,已有大量的專家、學者、政客以此為重要課題進行研究。在大量的研究和實踐基礎上,形成了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洪堡原則”等成果。同時,這些成果逐步融入大學的教育理念當中,加快引領了高校功能的變化和完善。例如美國的硅谷,英國的劍橋工業園,都是該情境下以大學為依托將科研成果進行產業化實踐的典型代表。而我國對于高校的服務社會功能,理念的認同和意識的樹立起步較晚,到20世紀末、21世紀初才在業界形成初步的共識。也因此,我國高校服務社會功能的研究實踐,到目前為止,可以說仍然處于摸索和嘗試階段。并且,各地區、各高校對于高校服務社會的認識和實踐總體還很不平衡。作為四線城市的龍巖,在該領域的研究更是可謂乏善可陳。
3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發展的途徑探究
綜合各方的探討,我們可以概括為,高校社會服務指的是:高校在保證完成好常規的人才培養任務的情況下,依托高校的教學、科研、知識、人才等各方面的優勢,向社會提供直接性、服務性的,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為目的的活動。那么,站在地方高校的角度,為了提高服務社會的功能和實效,就應當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首先,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拓展教育教學服務。
(1)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任何情況下,教育教學工作當然不僅是高校,而且是所有學校的首要任務,這本身也是學校存在的意義。因此,毋庸置疑,提升高校教育教學質量是高校爭取長足發展的不容忽視的首要任務。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質量工程是新世紀新形勢下黨中央和國務院在高等教育領域內實施的重大工程,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表現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進入了一個以質量為核心的新時期。
高校應該從源頭到末端,從輸入到產出,從完善教育教學設備硬件、提升教師教工的綜合素養和專業水平、完善教育教學制度和效率、完善教育教學質量評價和考核體系等方面,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以閩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學院近年來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斥巨資增添完善各學科各專業的教學設備,打造實訓基地,每年大批量委派教師隊伍參加專業的學習培訓,并引入麥可思教學就業專業評價系統,用大數據敦促教師隊伍素養和水平的提升,用硬件和制度為全面提升教育質量保駕護航。
(2)努力拓展教育教學服務。從某種意義上說,高校拓展教育教學服務作為高校服務社會的一種重要形式,是高校教育教學活動往社會方向的延伸。高校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社會上更多的人員、更多的單位、更多的產業直接受益。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終生學習時代的到來,各行各業在崗從業人員學習進修的任務和需求與日俱增,考慮到地域便利的因素,地方高校責無旁貸,應當充分發揮高校教育教學資源的優勢,努力拓展教育教學服務。
其次,提高科研實訓水平,轉化科研實踐成果。
(1)扎實提高科研實訓水平。高校服務社會的職能,建立在教學與科研的基礎上。地方高校擁有較大規模、優于絕大多數企事業單位的科研場所、科研設備,匯聚了大量的行業精英、專業人才,在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實現產業化的進程當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戰略地位。因此,高校為提高科研服務水平,首先必須要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以閩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主要通過引進專業人才、增強專業培訓、提升實踐教學、完善科研的考核激勵機制等方面,推動各專業精英、團隊提高科研實訓水平。
(2)大力轉化科研實踐成果。科學研究是高校的一項基本職能,是高校教育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服務社會的一個重要載體。推動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是高校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體現。地方高??蒲袑嵺`成果轉化能力的提升,是地方高校提升服務社會功能的重要途徑。室內環境檢測、耳麥的生產銷售,都是閩西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隊伍帶領學生依托科研的成果,轉化為服務和產品的成果,也是學院轉化科研實踐成果,提升服務社會職能的其中一部分代表性窗口。
第三,完善知識技能架構,豐富知識文化服務。
(1)全力完善知識技能架構。知識就是力量。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智力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知識和技能的習得和吸收程度。特別是在運用思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智力活動中,知識和技能既是工具,又是過程和方法,還是最終的成果。教育的本質,就是智力能力的培養過程。高校智庫,是新思維、新技術的前沿陣地,理應率先完善知識技能體系。專業的辨析調整、知識技能的更新、專業人才的跟進,都是高校完善知識技能架構的有效路徑。
(2)極大豐富知識文化服務。地方高校作為地方的智庫和才智中心,知識技能的溢出是地方高校的本色。地方高校可以通過知識和技能的溢出,為社會提供相應的服務,并依托地方高校文化中心的功能,引領地方軟實力的提升。地方高校的知識文化服務功能,形式多種多樣。最簡單、最基本的形式,就是咨詢服務了。咨詢內容可以涵蓋政治決策、企業管理、技術發展等各方面。例如,前年的稅改政策解讀,龍巖各區縣,絕大多數的政企財稅人員,都是通過閩西職業技術學院的專家解讀,得以達到廣泛深入宣傳的效果。除了咨詢服務以外,大量的對政、對企的信息服務、技術指導,還有專業知識講座輔導,都是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最大程度完善了知識文化服務功能,引領著地方軟實力的提升。
第四,健全人才培養模式,壯大人才優勢和輸出。
(1)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核心任務。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資源,地方高校作為地方社會的人才培養中心和人才寶庫,在推動社會進步和地方發展的過程中,具有突出的人才優勢。
緊扣地方資源,著力培養人才,是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發展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新常態下,地方高校要與地方政府企業、行業產業協同合作,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模式,在創新辦學特色、滿足行業需求、服務地方發展之間,進行有效的融合,通過科學的專業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最大限度地供應適合于行業崗位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從而不斷推動地方積極社會向前發展。閩西職業技術學院遵循“弘毅篤行、技精業成”的校訓,圍繞“培養一技在手的現代陽光工匠”的人才培養目標,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豐富教學組織形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2)壯大人才優勢和人才輸出。充分實現地方高校的人才培養職能,發揮地方高校的人才培養優勢,并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地方高校的人才資源優勢,為地方社會直接輸送人才,或者積極引導和鼓勵各方面高級人才積極主動投身于服務地方發展的社會活動中去,也是地方高校壯大人才優勢和人才輸出,提高服務社會功能的主要途徑。閩西職業技術學院針對閩西紅土地發展不同層次的需求,強化應用型定位,圍繞技術升級、產業轉型和產品迭代,加速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著力提供高質量、高水平的人才服務,不斷深化政校企合作,強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為地方社會培養和輸送了大批量的人才,他們至今一直在為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那份力量。
基金項目:2016年福建省中青年人文社科研究項目“高校服務地方發展的途徑探究——以閩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AS161094)
參考文獻
[1]孫秀芝.我國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途徑與形成研究[M].河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3.
[2]徐向學,周如川.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問題與對策——以東莞理工學院為例[J].現代營銷,2017(7):111-112.
[3]孫永波,畢延彤.論地方高校發展與服務地方經濟錯位及解決途徑[J].繼續教育研究,2015(1):10-11.
[4]高江寧.地方高校拓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途徑的實證分析——以南通大學為例[J].中國科技產業,2013(10):62-65.
[5]梁彥.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途徑探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6,30(6):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