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摘要現代漢語中“X和Y”結構存在假并列性。基于構式壓制觀,當現代漢語中“X和Y”構式在句子主語位置時,“和”為介詞,“X和Y”構式為假并列構式,是謂語部分的動詞或者動詞詞組產生了前向的壓制,使得“和Y”語義特征弱化,成為對句子意義追加,而“X”語義特征得到凸顯,充當真正主語。
關鍵詞 現代漢語 “X和Y”假并列 構式 認知機制
中圖分類號:H146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3.010
A Study of Pseudo-coordination "X he Y" in Mandarin Chinese
YANG Y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echi University, Hechi, Guangxi 546300)
AbstractIn Mandarin Chinese, "X he Y" is a structure of pseudo-coordination. This paper is based on construction coercion, and it is assumed that "he" is used as a preposition when "X he Y" is in the subject position. The verb or verb phrase in the predicate coerces forward, which weakens the semantic feature of "he Y" and strengthens that of "X". The structure "he Y" becomes the semantic supplement to the whole sentence while "X" becomes the real subject.
Keywordsmandarin Chinese; "X he Y"; pseudo-coordination; construction; cognitive mechanism
0引言——傳統觀點下的“和”為何?
根據辭海,現代漢語“和”可以充當名詞、動詞、形容詞、介詞和連詞。本文討論的現代漢語“X和Y”結構涉及“和”的介詞和連詞兩種句法范疇。學界也普遍認為“和”具有介詞和連詞兩種句法范疇,如朱德熙[1]、呂叔湘主編[2]等。“和”構成的并列結構“X和Y”通常作為名詞性結構出現在句子中的主語和賓語位置上。一般認為,出現在句子賓語位置上的“X和Y”結構中的“和”身份比較明確,充當連詞,如例(1);而當出現在句子主語位置上時,該結構中的“和”既可能是連詞也有可能是介詞,需要根據具體的語境來判斷,如例(2)、(3)。
(1)我們在等張三和李四。
(2)張三和李四打架。
(3)張三和李四打架受傷了。
傳統觀點認為,例(1)中,“張三和李四”位于謂語動詞“等”之后,“和”必然充當連詞,“張三和李四”是一個并列結構充當賓語。例(2)、(3)中,“張三和李四”位于句子的主語位置,需要根據語境判斷“和”的句法范疇。例(2)中“和”充當連詞,而例(3)中,則“和”更有可能充當介詞。
由上可知,當“X和Y”放置在句子賓語位置時,“和”必然為連詞。而當“X和Y”放置在句子主語位置上時,是否真的需要根據語境來判斷“和”為連詞或者是介詞?還是都為連詞或者介詞?
1“X和Y”構式之界定
在界定句子主語位置上的“X和Y”結構中“和”到底是充當介詞還是連詞,或者只能充當介詞或者連詞之前,我們先界定“X和Y”構式。
1.1何謂構式
根據認知語言學家的觀點,所有涉及語法的研究都可以歸屬于構式。構式語法將會成為語法研究的普遍規則。[3]6而針對什么是構式的問題,雖然構式語法學家有著不同的理解,例如Goldberg[4],Bergs & Diewald[5],Ungerer & Schmid[6],嚴辰松[7],張韌[8]等,但總體而言,構式是形義配對體,并且其構成成分不能預測整個構式的意義。構式可以包含語素、詞(含單純詞和復合詞)、習語(含完全固定的和部分固定的)和格式(大致相當于句型),也可以包含成句的習語,甚至語篇。構式可以是抽象的,半抽象的,也可以是固定不變的語言形式。在構式語法里,構式的范圍很廣。由上所述,我們可以界定現代漢語“X和Y”結構屬于構式范疇。
1.2主語位置上的“X和Y”構式
如前所述,學界普遍認為“和”有連詞和介詞兩種句法范疇。江藍生[9][10]將此類虛詞稱為“連-介詞”或“介-連詞”。楊萌萌、胡建華[11]更是向前推進了一步,運用了前項話題化、焦點指派、并列詞的否定、“A-not-A重疊”四種句法測試,驗證了在現代漢語中,出現在句子主語位置上的“X和Y”構式中的“和”是介詞而并不是并列連詞,只有出現在句子賓語位置上的“X和Y”構式中的“和”表現出并列連詞的屬性。也就是說,例(1)中的“張三和李四”中的“和”充當的是并列連詞,并列結構做“等”的賓語。而例(2)和例(3)中的“和”充當的是介詞的功能,因為“張三和李四”處于句子主語的位置,“張三和李四”并不表示并列意義。根據楊萌萌、胡建華(2018),[11]那么句子主語位置上的“張三和李四”中的“和李四”是一個介詞短語,在語義上“和李四”是對前項“張三”做追加。如下所示:
(2a)張三(和李四pp)打架。
(3a)張三(和李四pp)打架受傷了。
張艷[12]指出,當并列詞不充當連詞,而是充當介詞功能的時候,該并列結構就是假并列。不僅英語中存在假并列,漢語中也是存在假并列構式的。故我們可以稱例(2)和(3)中的“張三和李四”構式為假并列構式,如上例(2a)、(3a)所示。
綜上所述,現代漢語中存在假并列構式。當“X和Y”在句子主語位置時,“和”為介詞,該構式為假并列結構,“和Y”為介詞短語,是對真正主語“X”做語義追加。
2假并列構式“X和Y”之認知機制及句法意義
那么該類型假并列構式的認知機制是什么?同樣作為假并列構式,例(2)和例(3)是否存在同樣的認知機制?“和李四”是否只是對前項“張三”的語義追加?本文將從構式壓制的角度探討其認知機制及其句法意義,并做比較。
2.1構式壓制說
作為構式語法的重要概念之一,構式壓制經常被用來解決詞匯義和構式義之間的沖突。自壓制概念出現以來,在構式語法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例如,當動詞意義和構式意義不匹配或者沖突的時候,該構式就會迫使該動詞改變其論元結構和語義特征。構式語法普遍認為,句子的意義不僅取決于構成句子的詞,而且還取決于詞組成的方式。換句話說,句子意義取決于詞匯意義和構式意義的互動。Goldberg[4]指出構式壓制詞項使得該詞項具有系統的相關的意義。在構式語法中,特定的語法結構能夠讓詞項在句法、語義和語用上得到轉變。王寅[13]進一步拓展了壓制的概念,指出壓制存在于以下四種情況中:構式壓制詞項、構式壓制構式、詞項壓制詞項、詞項壓制構式。因此,構式壓制對于句子意義的理解有很深的影響。
2.2假并列構式“X和Y”——前向的詞項壓制詞項
由上可知,壓制的概念可以拓展到詞項對詞項的壓制,也就是說特定的詞項改變了該構式中另一(些)詞項的句法、語義和語用特征,使其符合特定語境下的句子意義要求。本文認為,主語位置的“X和Y”構式為假并列構式,存在此種詞項對詞項的壓制關系,使得“和”發揮了介詞的句法范疇功能。
(2b)張三和李四(打架)。
(4)張三和李四。
假如去掉例(2b)中的動詞“打架”,則成為例(4),是一個“X和Y”的并列結構。在此構式中,動詞對前置并列項的壓制不存在,故沒有凸顯“張三”,也沒有弱化“和李四”,是一個完全的并列結構。我們認為正是謂語動詞或者動詞詞組在起壓制作用,并且這種壓制是從后向前的,讓句子主語位置上的并列結構中的“和Y”弱化,讓“X”強化。賓語部分的并列結構則不受謂語動詞或者動詞詞組的影響,因為與壓制方向相背。
(3b)張三和李四(打架)受傷了。
(5)(這本書,夾著一張紙,)都蓋著圖書館的章。
(6)張三和李四(都)受傷了。
基于例(2b)的分析,我們可知在例(3b)中,動詞詞組“打架”壓制“張三”和“和李四”,使得“張三”的語義特征得到凸顯,“和李四”的語義特征得到弱化,既而得出受傷的是“張三”。
傳統分析認為,若句中帶有全稱量化詞“都”,那么并列義“X和Y”結構的前后項均要被“都”量化,數量為兩項之和。但例(5)顯示,非并列結構(紙在書中)中的成分也可以恰當地配合“都”的量化要求。故例(6)中的“都”的確是量化“X和Y”的前后兩項,但如前論述,在主語位置的“X和Y”并不是真正的句法并列結構,其單一項不足以滿足“都”的量化要求,所以在壓制的過程中,“張三受傷”的語義特征得到凸顯時,我們必須把“和李四”作為其語義追加做加和解讀。如例(5)中的非并列結構也能滿足“都”的量化要求一樣,例(6)中主語位置上的假并列構式“張三和李四”也滿足“都”的量化要求。假設例(6)中省略了謂語動詞“打架”,那么認知過程應該為:省略了的謂語動詞“打架”壓制“張三”和“和李四”,讓“張三”語義特征得到凸顯,“和李四”語義特征得到弱化。但“都”為全稱量化詞,僅“張三”不能滿足其量化要求,故把“和李四”作為其語義追加。整個句子理解為:張三受傷了。李四和張三一樣,也受傷了。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將主語位置上的“X和Y”假并列構式認知機制總結如圖1。
圖1中,箭頭①表示謂語動詞(詞組)對“和Y”產生了一個前向的詞項對詞項壓制,使得并列連詞“和”和“Y”整合成一個非并列的介詞短語PP。箭頭②表示真正的主語“X”越過“和Y”結構,直接連通謂語動詞(詞組),再連通后置的形容詞詞組(若有),構成句子的基本意義。箭頭③表示被壓制過后的“和Y”結構,表示非并列意義的介詞短語,對句子基本意義進行語義追加,整合成整個句子的意義。
那么,為什么謂語動詞(詞組)是對“和Y”產生壓制呢?由于“和”不能單獨作為句子成分存在,故我們可以把謂語動詞前的“X和Y”結構做如下二分組合:“X”、“和Y”,或者“X和”、“Y”。根據這兩種分法,我們可知現代漢語中只有第一種是可以合法存在的,例如:小明、和小紅、和誰。而在第二種分法中,“X和”并不合法。而“和Y”并不能成為句子的真正主語,故謂語動詞(詞組)是對“和Y”產生壓制,而讓“X”充當句子的真正主語。
3結語
綜上所述,當現代漢語中“X和Y”構式放在句子主語位置時,“和”為介詞,“X和Y”構式為假并列構式,是謂語部分的動詞或者動詞詞組產生了向前的壓制,使得“和Y”語義特征弱化,成為對句子意義的追加,而“X”語義特征得到凸顯,充當真正主語。當謂語部分后面帶有形容詞詞組AP時,AP的補充對象為“X”。當AP前帶有全稱量化詞“都”時,我們要把“和Y”作為句子的語義追加做加和解讀。
基金項目:河池學院2018年校級科研項目青年項目《英漢假并列構式的認知語用對比研究》(2018XJQN004)
參考文獻
[1]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176.
[2]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265-266.
[3]Fried, M., &stman, J. (Eds.).Constructional approaches to language. (Vol. 2: Construction grammar in a cross-language perspec- tive)[M].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2004.6.
[4]Goldberg,A.E. Constructions: Aconstruction grammarapproach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1.
[5]Bergs,A.,&Diewald,G.(Eds.). Constructions andlanguagechange(Trends in linguistics: Studies and monographs 194)[M]. Berlin: De Gruyter Mouton,2008:1-2.
[6]Ungerer,F.,& Schmid, H.–J.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linguistics(2nd ed.)[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245.
[7]嚴辰松.構式語法論要[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29(4):6-11.
[8]張韌.認知語法視野下的構式研究[J].外語研究,2007(3):35-40.
[9]江藍生.漢語連-介詞的來源及其語法化的路徑和類型[J].中國語文,2012(4):291-308.
[10]江藍生.連-介詞表處所功能的來源及其非同質性[J].中國語文, 2014(6):483-497.
[11]楊萌萌,胡建華.“和”的句法[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8(3):58-70.
[12]張艷.漢語并列結構和假并列結構研究[D].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38.
[13]王寅.構式語法研究(上卷):理論思索[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