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迪 孫蕊




河北省是我國主要的梨優勢產區,栽培面積約占全國的1/4,產量和面積均居全國第一,出口量占全國出口量的50%以上。但是,從國際市場看,河北省的梨果出口主要以中低端市場為主,高質量高檔產品比較少,品牌化優勢不明顯,而且質量安全水平不高,直接影響了出口梨果的質量和效益[1]。因此,筆者對河北省梨果出口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并提出發展對策,以期對河北省梨果出口貿易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幫助。
1 梨果生產與貿易出口現狀
河北省梨果栽培面積180多萬畝,年產量360多萬噸,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前列。全省共有白梨、秋子梨、沙梨、杜梨、褐梨、麻梨、豆梨、西洋梨8個種,栽培的品種有近300個,主要有黃冠梨(圖 1)、鴨梨、雪花梨、綠寶石、新梨七號(圖2)等。近年來,河北省梨果進入內部結構調整和質量提升期,梨樹面積相對穩定,梨果產量和質量均有較大程度提高。集中產區人均梨果收入在4500元以上,梨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30%以上。同時梨果出口份額逐年增長,年出口量可達21萬噸,年創匯1億多美元,是中國第一大梨果出口省。主要出口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歐盟、東南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幾年又打開了智利、秘魯、巴西、阿根廷等9個國家和地區的新市場。目前出口目的國達到71個,其中雙邊協議國12個。
2 梨果貿易出口存在的問題
2.1 優質精品果少,價格偏低
河北省作為中國第一大梨果出口省,面積和產量雖然規模大,但出口量僅占總產量的5%左右,且出口梨果總體質量不高, 表現為果肉粗、含糖量低、風味淡,優質果率僅占50%~60%,其中高檔梨果不到10%。梨果出口市場也以中低端市場為主,主要集中在亞洲,以東盟國家為主,高端市場出口在整個出口比重中所占份額很低[1]。梨果出口的平均價格每千克僅0.5美元左右,約為美國、意大利等梨果出口大國價格的1/2。價格低的主要原因,首先是隨著梨果產量和出口企業的不斷增加, 出口企業間缺乏溝通,盲目競爭,競相壓價;其次是在技術管理、采后處理等方面也和國外梨出口大國存在差距,優質梨果、高檔梨果比例不高, 造成售價偏低;再次是梨果成熟集中上市,造成可替代性強,也會導致價格下降。
2.2 生產成本高,管理水平低
河北省梨果總體規模大,即面積大、產量高,而個體規模過小,梨果生產多數仍然是一家一戶碎片化模式,標準化、機械化水平不高。由于面積大,投入梨園栽培管理的勞動力匱乏,部分果園疏于管理,生產技術水平偏低。同時由于農村人口老齡化,勞動力資源短缺,人工費用逐年攀升,而梨果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工成本占到總成本的60%以上,造成生產成本升高,利潤空間越來越小。而且從事梨樹管理的人員多數為5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有限,致使梨果個頭偏小、風味變淡,精品果率不高,直接影響了市場競爭力。
2.3 防疫水平不高,安全狀況參差不齊
由于梨果生產多數是一家一戶經營模式,梨園病蟲害防治水平參差不齊,非疫區、非疫生產點地位難以保證,疫情防控水平很難完全滿足出口需要。而且由于鮮梨容易攜帶蟲、卵和病斑,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實行了嚴格的市場準入及檢驗檢疫制度,部分出口梨果被國外官方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出現退貨、銷毀等情況。另外,各國對梨果農藥殘留的檢測標準不同,對這些安全衛生標準不熟悉,造成農用化學品投入不規范,農藥殘留超標,使出口受阻。這對梨果的貿易出口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2.4 出口風險大,利潤率低
梨果的出口風險不僅來源于世界經濟危機、貿易收款風險、檢驗檢疫和進口國貿易政策復雜多變等帶來的風險,還來自出口梨果本身的質量風險以及運輸風險。同時國內出口商無序競爭激烈,為爭奪客戶壓低報價,優質無優價、劣質無市場的現象也很普遍。企業利潤微薄,回饋種植者利潤低,市場開發能力弱,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差,同時還招致國外同行的歧視和打壓,對出口企業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威脅。
2.5 營銷網絡不完善,品牌效益低
梨果出口企業和出口商由于自身規模以及實力等方面的因素,收集國際市場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對國際市場的需求研究分析不夠,導致梨果不能暢銷國際市場。通常水果類產品的貿易出口, 應該提前半年至一年時間了解市場需求,根據市場安排果品銷售,但是現在多數企業都是待果實成熟才找銷路,延誤了有利時機。而且河北省具有品牌的梨果在國際上名聲不響,出口的梨果多數沒有形成自身獨有的產品品牌,缺乏市場競爭力, 產品很難進入國外高端市場, 直接影響了梨果的出口效益。
3 提高梨果出口競爭力的對策
3.1 建立示范園區,推廣優新技術
各梨果優勢產區應建立一批高質量、高標準示范園區,通過示范帶動、以點帶面,把新技術和新品種推廣到果農中去。在品種結構調整上,根據國內和國外市場的需求, 因地制宜地選擇性能良好、本地適生、市場認同度高的品種進行推廣,適度集中進行規?;蜆藴驶a, 同時做到早、中、晚熟品種的合理搭配。示范園區在梨果生產技術、管理等方面與科研機構強強聯合,通過技術培訓、專家指導、現場示范等多種形式,培養一批懂管理的專業技術人才,通過增加科技投入,達到梨果優質高產高效的目的。
3.2 創新管理模式,節約勞動成本
為解決當前梨園勞動力極度匱乏和老齡化問題,推廣應用省力化、標準化技術管理措施,改造提升傳統梨園生產方式和種植模式成為當務之急。生產中積極推廣果園彌霧機、機械修剪、免套袋栽培、矮化密植栽培等高效省力新模式(圖3)。探索推廣梨園植保社會化服務模式,即把農藥生產廠家、果園機械生產企業、植保服務部門有機結合,成立梨樹服務組織,為果農提供施肥、噴藥、病蟲草害防治專業化服務,在節約勞動力成本的同時,降低勞動強度。鼓勵企業、農民合作組織以整村或成方連片等形式,發展適度規模省力化栽培示范園,引導梨果生產向簡約、高效方向發展。
3.3 建設安全監管體系,強化質量監督
在河北省梨主產區建立梨果質量安全監測站,長期全面監測梨果的質量與安全性,重點完成安全風險評估預警、梨果無損質量檢測、產品衛生安全(農藥殘留及重金屬)檢測和人員技術培訓等工作。制定梨果質量安全標準,加大推廣力度,指導梨農嚴格按照技術規范和標準進行生產和管理。建立梨果質量安全監管黑名單制度和產品可逆制度,出口產品全部實現可追溯[1]。對全省梨果生產企業及農戶實行網絡化管理,層層簽訂責任狀,保證果品質量安全。同時鼓勵和引導出口企業或加工廠采用承包或租賃方式,建立自屬的出口基地,以便集中統一管理,從源頭控制疫情疫病、農藥殘留等質量隱患,從根本上提高梨果質量。
3.4 推廣“優果盟”模式,促進產業聚集發展
河北省梨果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多是單兵作戰,而且產品同質化嚴重,國外進口商借機惡性壓價,導致出口企業只能靠打價格戰,維持微薄的利潤。而“優果盟”模式采用經濟鏈條,把具有一定市場占有率的大型企業聯合到一起,實施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合格評定、統一品牌管理、統一市場營銷。通過實體化的經營管理,發揮企業實體聯合的優勢,擰成一股繩,抱團取暖,避免惡意競爭,逐步建立世界級高端品牌,維護河北省梨果在國際高端市場的優勢地位[2]。
3.5 加強品牌建設,拓寬營銷渠道
對企業而言,品牌尤其是知名品牌代表的是質量和信譽,對消費者而言,利于其縮短產品選擇的過程。因此應引導企業重視品牌的打造,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圖4),在參加德國柏林果蔬展、香港亞洲國際果蔬展、中東迪拜國際果蔬展的同時,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充分利用“中東歐峰會”、“中國—拉美企業家高峰會”等國際大舞合,開辟新的國際市場陣地。同時加快梨果市場體系建設,發展物流配送、產銷直掛、連鎖經管、網上交易、電子商務等新型營銷方式,建立輻射國內外的梨果市場營銷網絡,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市場營銷體系。
參 考 文 獻
[1]? 吳曉艷,田麗紅.河北省梨果出口競爭力分析[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9(1):35~38.
[2]? 胡永青,程群科,劉斯超,等.“優果盟”模式推動我省梨果產業發展[J].河北農業,2020(4): 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