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寧
(天津市醫學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天津300070)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籠罩中國大地,全國人民在以習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積極抗疫并很快控制了疫情,取得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決定性勝利。醫學圖書館作為醫教研相關工作者科研創新與信息匯聚交流的中心,是科技文獻與信息傳播的主陣地。在疫情迅速擴散的過程中,天津市醫學圖書館利用豐富的資源與新技術,開拓了全新的服務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具有傳染性強且潛伏時間長,無明顯感染癥狀的特點。這就造成了在圖書館這種相對密閉且人員聚集的公共場所極易發生人傳人的風險,圖書館傳統線下服務模式全部叫停。天津市醫學圖書館針對該情況對工作內容迅速做出調整,積極探索線上服務新模式。
為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圖書館工作的正常開展,強化特殊時期的統一領導及協調能力,圖書館迅速成立由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及各部門主管組成的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提供組織保障,貫徹落實疫情防控工作。疫情爆發后,領導小組成員第一時間返回工作崗位,細化責任,明確分工,自上而下統籌協調本館防疫工作,保證圖書館各項防疫措施的及時落實,積極做好疫情防控與資源服務保障[1-2]。疫情防控領導小組根據本館實際制定了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明確處置應對責任機構、指揮機制、相應流程等內容,讓各項工作都落到實處,保障特殊時期的服務工作。
疫情防控期間,圖書館通過緊急閉館、暫停電子閱覽及圖書外借服務的方式來減少由于人員聚集造成的傳染風險,保障員工及讀者的身體健康安全。讀者在閉館前借閱的圖書逾期未歸還,不計入逾期,在疫情結束、開館后一周內歸還即可。這一舉措在疫情防控初期最大限度地解決了人員聚集的問題。
由于數字資源具備無接觸、不受時間空間訪問限制的特點,疫情期間大量讀者通過線上學習來獲取學術資源[3]。針對圖書館訂購的數字資源只能到館在電子閱覽室進行檢索,存在訪問地址限制的問題,本館迅速聯系中外文數據廠商開通臨時數字資源訪問權限,保障在疫情防控期間,所有讀者都可以在家訪問醫學電子資源。與此同時加速建設遠程終端授權訪問系統,以解決在臨時數字資源訪問權限過期后為全市醫教研工作者不間斷提供遠程訪問權限的問題。建設期間數據庫維護工程師與網絡運維工程師加班加點對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及時處理,保證了授權訪問系統的建成。
對于不能提供館外訪問權限的數據庫,VPN成為館外讀者利用圖書館數字資源的重要方式。這次疫情加速了圖書館部署桌面端及手機端2種遠程終端授權訪問系統VPN的進程。該系統是基于Socks 5代理協議的Web VPN 系統新技術開發建設的[4]。讀者可以通過掃碼申請辦理VPN賬號,與個人手機綁定后,讀者的臺式機或手機就可以通過遠程訪問系統訪問館內網文獻資源。疫情期間居家辦公查閱資料使得VPN使用量激增,醫學文獻數據庫訪問量遠超同期。圖書館通過限制VPN同時在線人數的方式來控制服務器承載能力,并開辟了便捷的移動圖書館服務[5],為醫學數據庫資源優化利用輻射全市做出了重大創新。
疫情期間,針對急需借還書的讀者開通了微信預約借還書服務,工作人員及讀者將圖書放置到指定無接觸領取地點,并就地進行消毒工作,全程無接觸,將傳染風險降到最低。
在黨中央正確領導下,新冠肺炎疫情病毒迅速得到控制,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的重大戰略成果。各行各業共度難關陸續復工,城市活力逐步恢復。醫學圖書館作為全市醫教研相關工作者科研創新與信息匯聚交流的中心,后疫情時期還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讀者服務工作。
3.1.1 建立衛生管理機制
新冠肺炎疫情后,公眾對于公共衛生、傳染病的防控意識都得到了較大的增強。天津市醫學圖書館也需要通過此次疫情建立健全疫情防控衛生管理機制。通過勤開窗、勤通風、到館登記戴口罩、限流測體溫、保持距離勤消毒等方式對館內人員及物品空間進行衛生管理防控。
3.1.2 加強衛生宣傳教育
將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總結的衛生應急管理和公共衛生知識通過新媒體(微博、抖音、微信)對館員和讀者開啟多渠道、多視角、多層次的防疫科普宣傳教育[6]。從根本上增強館員及讀者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自身應對危害、緊急防護等方面的能力,充分發揮圖書館的教育和信息服務保障作用[7-8]。
新冠疫情的爆發初期,我國公共圖書館面對迅速蔓延的公共安全突發事件時暴露出反應慢、不專業、應急服務機制落后等問題[9]。通過這次疫情防控,醫學圖書館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定期進行實戰演練,按照應急預案及時開展相應處置或啟動應對準備,提升反應能力并根據演練應急處置情況對應急預案不斷進行修訂完善。強化館員危機防范意識,加強館員以事件處置為核心的應急服務知識的培訓,構建完善的醫學圖書館應急管理體系,以確保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圖書館全體工作人員有章可循,能夠根據一套切實可行的響應機制迅速有效地開展各項工作,為特殊時期的科研提供充分的文獻信息保障[10]。
疫情期間,天津市醫學圖書館中止了傳統的到館服務,但通過VPN技術將數據庫商及各類資源平臺整合提供的豐富多元電子資源[11]推送到全市,打通了全市醫療衛生行業對本館醫學數字資源的訪問壁壘,為全市醫教研工作者在特殊時期的科研創新與信息交流提供了信息支撐和保障。開辟了天津市醫學資源信息共享平臺的新局面,實現了服務由線下到線上的有效轉化。
讀者在疫情期間逐步形成了線上閱讀、手機閱讀取代傳統閱讀的新習慣。為讀者服務的模式也從傳統的檢索式向推送式轉變,這必然要求我們提供服務的方式要向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學習,與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相結合,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完善讀者服務體驗。為后疫情時期,新媒體讀者服務業務的拓展帶來閱讀方式的新一輪革命。這一切必將對本館現有的資源、硬件、網絡、服務水平等要素提出更加高的要求。
圖書館館員只有不斷完善自我,與時俱進才能跟上服務模式日新月異的現代圖書館發展步伐。一個服務模式更精細化、個性化、智能化的現代化圖書館正在向我們走來[12]。后疫情時期,為更好地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圖書館館員需要同時具備多種素質能力。對于獲取信息的深度加工能力、先進技術與傳統圖書館服務的深度融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反應及處置能力、公共衛生應急宣傳培訓等各方面都需要館員做好面對挑戰的準備。時刻以讀者為中心,根據讀者日新月異的需求,提升讀者的用戶體驗,更好地為讀者提供服務。
疫情防控的常態化管理將成為后疫情時期醫學圖書館運行的重中之重,通過不斷健全和完善本館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建立起一整套長效疫情防控保障機制,從根本上保障工作人員和讀者的衛生和身體健康[13]。將現有豐富的醫學文獻信息資源與新技術、新設備深化融合,進一步完善信息資源的跨地域訪問,重視用戶體驗,深化資源共建共享,充分利用新媒體在閱讀推廣中的積極作用,不斷優化服務模式,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加強衛生應急宣傳教育,持續深化和貫徹“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14],才能在今后更為從容地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使讀者獲得更好的服務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