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萌萌,張春慧
(鄭州大學護理與健康學院,河南 鄭州 540001)
據“十三五”健康老齡化規劃報道,預計到2050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4.87億人左右,占總比重的34.9% 。而到“十四五”,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量是“十三五”時期的1.1倍,再到“一五五”,我國將迎來老年人口數量的歷史高峰。人口老齡化不僅會帶來老年經濟問題,還會帶來老年健康問題。為此,我國在健康老齡化的基礎上提出積極老齡化的舉措,但其進程依舊不容樂觀。社會網絡是指社會個體成員之間因為互動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關系體系,關注的是人們之間的互動和聯系,[1],分為個體網和整體網兩類。既可以幫助老年人獲得各種資源支持的社會關系,又能夠提供信息和情感支持,是改善老年人健康行為的決定性因素之一[2]。WHO[3]重新定義健康老齡化時強調“內在能力”和“外在環境”是保障老年人所需功能的前提。而多數學者已從外在環境方面進行深層次的研究,近年來,少數研究者也開始從內在途徑,通過社會網絡促進老年人健康來探討健康老齡化[4]。因此,本文將圍繞不同的社會網絡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展開綜述,以明確社會網絡對老年人自感、身體和心理健康的影響路徑。
“社會網絡”這一概念的說法,作為一種社會學視角發端于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而英國人類學家Brown首次從社會網絡分析的角度出發,最初目的是通過分析親屬、鄰居、同學之間的關系來解釋其相應的行為,隨后被社會學家接受并逐漸被完善。根據層次的不同,可以將社會網絡劃分為個體網和整體網。個體網以個體為出發點,主要研究個人為中心的各種網絡或社會關系,整體網從相對意義上來說,研究的是一個組織內部的所有個體之間的關系及其互動。
個體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的情感支持網、社會交往網、社會支持網、社會參與網等方面,不同的網絡類型對老年人的健康包括自感健康、身體和心理健康以及個人幸福感或生活質量滿意度等的影響不盡相同。其通過相互交流、相關社會支持、積極參與活動等互動方式滿足老年人的情感、物質、服務和信息等方面的需要,進而幫助老年人減輕焦慮和抑郁、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提升其幸福感。
1.1 情感支持網。情感支持網是一種能夠減弱或放大情緒功能的社會網絡。子女歷來都是父母情感的主要提供者,但是如今子女的精神贍養已大大減少。“情感支持理論”認為,情感支持網絡作為情緒“減壓閥”能夠以家人、朋友和鄰居為媒介,通過加強兩者的聯系,從而降低個體所面臨的壓力,提升個人幸福感和滿意度[5]。高潔[6]也曾表明子女相聚的頻率是老年人生活質量及健康的影響因素之一。因此,鼓勵老年人多與身邊的家人、朋友等進行情感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周圍人也應多關心看望老人,多了解老人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彌補老人內心的空虛,幫助老人抒發情感,釋放壓力。
1.2 社會參與網。社會參與網是指老年人在社會互動中參與社會活動、興趣小組及朋友、同學聚會等組織的社會網絡。它可以為老年人提供宣泄情緒和釋放真我的機會,增強了體質和生命力,還可以幫助老人重新融入社會,得到社會的認可與尊重[7]。張園[8]在研究中也發現較高的社會參與水平會提高老人的幸福感,其參與程度越高,老年人的健康狀況、生活質量和心理滿意度也將呈現出上升趨勢。因此,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狀態最重要的莫過于從老人自身入手,擴大老年人社交網絡的規模、積極參與同輩群體的活動,以彌補曾經社會角色的缺失。幫助老人主動加強自我社會網絡建設,有助于提高他們對健康的認知,增強恢復健康的信心。
1.3 社會交往網。社會交往網是指與老年人有親密關系的的子女、親朋好友、鄰居的數量以及互動聯系的頻繁程度。研究表明家庭網、朋友網、親戚網等社會交往網絡對老年人的興趣愛好、日常計劃、積極情緒均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這說明廣泛交往有利于形成樂觀、自信、積極的人生態度,同時社會交往程度高的老人相比于程度低的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會更有自信。而曾文[9]在之后的調查中也明確提出老年人的社會交往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自覺健康狀況呈正相關。不僅如此,吳凡[10]在研究社會交往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時也表明鄰居、朋友關系網絡是影響老年人健康素養的重要因素。如上所述,良好的鄰里關系,融洽的親友溝通,是老年人的快樂來源。增大老年人的社會交往圈,鼓勵其積極與志同道合者進行社會交往,可以促進老年人主動構建和諧友好的網絡關系,形成一個和諧、信任、友愛、團結、理解、互相關心的客觀環境,以此提升自己的的身體、心理健康。
1.4 社會支持網。社會支持網是指老年人在與周圍人進行互動時,從社會網絡中獲得情感、物資、金錢等資源。目前,以老年人密切接觸者為主的社會支持網絡已成為老年人健康相關研究的熱門話題,其特征或功能可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正如王瑞梅[11]提出的社會支持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緊密相關,它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不僅如此,其他相關研究也證實良好的社會支持是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至關重要的因素,其中家屬的支持占據主導地位。綜上,完善老年人社會支持狀況、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對積極推進健康老齡化意義重大。
整體網是從社會網絡的位置角度對影響健康老齡化的實現進行分析。但至今有關整體網的研究較為稀少,由于各種條件約束,使其較難開展實施。在為數不多的文獻中,張泉從整體網角度分析了老年人社會網絡與健康、幸福感的關系,研究表明:老年人在社會網絡中的局部中心度、整體中心度、特征向量中心度和中間中心度會對老年人的社會交往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其生活幸福度及生活質量[12]。如今,隨著我國社會結構的改變和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整體網的發展對提升和改善老年人的社會網絡和健康有重大的作用。但是,從整體網著手對健康老齡化的研究較少,且作用機制尚不明確,有待進一步探索。
如今,國內外有的國家或地區把社會網絡作為衡量老人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的指標之一,而社會網絡對于健康的重要影響也早已得到了眾多研究的證實。社會網絡作為一種社會內部資源,是行動者與老年人關系的集合,與老年人的健康狀態息息相關。以上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均顯示了社會網絡與老年人身體、自感、心理等健康維度的密切關系,但是迄今為止關于老年人社會網絡與健康的各項研究中仍有局限[13],還需深度挖掘。
對于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問題,需要全社會的積極應對,而老年人健康是實現健康老齡化的基礎和解決老齡化社會問題的關鍵抓手。社會網絡從個體網和整體網的角度可充分發揮老年人的社會網絡資源,促進健康老齡化的實現。實際上,對于社會網絡與老年人健康的調查大多為個體網研究,重在考察多種社會關系在促進老年人健康方面的作用,而整體網的研究較少,日后應聚焦于老年人社會網絡關系量表的研制,深入了解社會網絡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因素,尤其是整體網研究,進一步拓寬整體網與老年健康的研究范圍,積極研究其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