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軍
(廣西平果市婦幼保健院,廣西 百色 531400)
小兒熱性驚厥是在體溫升高的誘導下出現的一種癲癇綜合征,在兒科中比較常見。如果沒有及時有效的診斷和治療小兒熱性驚厥,就會影響到治療效果和預后[1]。現將小兒熱性驚厥病因診斷和治療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1.1 感染。伴有流感病毒A感染的熱性驚厥患兒的最高體溫要高于不伴有流感病毒A感染的患兒,而且患兒的驚厥開始前的發熱持續時間也相對較短。另外,熱性驚厥的發病和復發與患兒感染人類皰疹病毒6型引起的急疹、肺炎與急性細菌性痢疾和腸道感染有著很大的關系。除此之外,熱性驚厥的主要發病原因有可能是感染肺炎球菌,而且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沙門菌以及嗜血桿菌也和熱性驚厥有著密切的關系[2]。
1.2 遺傳。熱性驚厥的發病有著較為明顯的遺傳性,截止到目前,廣泛應用了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已經能夠定位熱性驚厥的候選基因位點。另外,和雙卵雙生相比,單卵雙生共同患有熱性驚厥的概率相對較高,而雙親有熱性驚厥病史的兒童發生熱性驚厥的可能性要大于父母雙方其中一方有熱性驚厥病史的兒童[3]。
1.3 血液離子水平。通過測定熱性驚厥患兒的血清水平,發現熱性驚厥患兒的血清鈉和鉀以及鈣的水平相對較低,但血糖和血鉛的水平相對較高。另外,如果患兒是首次熱性驚厥發作,其血漿鐵蛋白的水平相對較低。除此之外,熱性驚厥的發作與低血鈣和低血鎂有著很大的關系,低鈣會導致患兒發熱和熱性驚厥的發病,或者是原本存在于患兒的體內,在發熱的誘導下驚厥發作[4]。
1.4 免疫。目前還沒有明確熱性驚厥的發病和免疫機制的關系,但熱性驚厥的發生和發展與免疫功能的異常有關系。熱性驚厥降低了患兒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和IgA水平,增高了血清可溶性白細胞介素2受體,降低了CD4+,增高了CD8+,相應的降低了CD4+/CD8+的比值。在兒童在接種白百破、麻疹和風疹以及腮腺炎等疫苗之后會增加患兒熱性驚厥的危險,所以,熱性驚厥的病因還包括接種疫苗[5]。
目前,在臨床診斷熱性驚厥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爭議,我國診斷熱性驚厥的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首次發作的年齡為3個月至6歲;第二,在驚厥發作的同時還伴有發熱的癥狀,并且發作時體溫超過38℃;第三,沒有熱性驚厥病史;第四,不存在顱內感染和器質性以及代謝性異常導致的驚厥。而國外對熱性驚厥的定義是發生在6~60個月的兒童,不存在顱內感染和代謝失調以及熱性驚厥無病史[6]。
2.1 單純型熱性驚厥。單純型熱性驚厥的患兒一般會表現出全身強直一陣攣性發作的癥狀,也有些患兒會表現出肌陣攣和失神的癥狀[7]。同時,患兒一般發作會持續數秒甚至10分鐘左右,有些患兒還有可能會在發作后進行短暫的嗜睡[8]。通常情況下,患兒在熱性驚厥發作后的表現除了原發疾病之外都正常,不會出現神經系統體征。而且患兒在一次發熱疾病中,一般都只會出現一次,只有少數患兒會發作兩次。超過一半的患兒有可能在日后發熱的過程中出現熱性驚厥的發作,而且大部分的患兒一般是在首次發作后的一年之內再次發作[9]。
2.2 復雜型熱性驚厥。復雜型熱性驚厥的患兒一般在年齡低于6個月或者超過6歲,患兒的體溫不超過38℃,部分性發作是其主要的發作形式,且在24小時內復發的次數超過一次,驚厥持續的時間超過15分鐘,患兒在發病時存在智力低下、腦損傷、腦發育不全等中樞神經系統異常的情況,患兒在退熱之后的一周內還存在腦電圖異常的情況[10]。
2.3 癲癇危險因素。危險因素主要包括患兒出現以下幾種情況:第一,復雜型熱性驚厥;第二,直系親屬中存在癲癇病史;第三,首次熱性驚厥發病之前已經存在神經系統發育延遲或者異常的體征[11]。
及時止驚、退熱和對原發病進行治療以及積極預防復發是治療熱性驚厥的主要原則[12]。
3.1 發作的搶救。針對熱性驚厥發作的患兒,可以給予患兒地西泮靜脈推注,使用劑量為按照患兒的體重每次每千克0.3~0.5 mg,要緩慢的進行靜脈注射,速度控制在每分鐘1 mg,直到患兒停止驚厥,患兒每次使用的最大劑量不能超過10 mg,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在半小時后再次使用[13]。如果對患兒進行靜脈注射存在一定的困難,可以采用地西泮原液直腸注入的方式,使用劑量按照患兒的體重每千克0.5~1.0 mg,能夠在很短的時間達到有效的血藥濃度[14]。但是目前存在爭議的是地西泮的使用方法,有研究結果顯示地西泮采用口服的方式能夠使有驚厥病史的患兒再次發生驚厥的概率得到有效的減少[15]。
3.2 熱性驚厥的預防復發
3.2.1 間歇性短程給藥:間隙性短程給藥指的是患兒如果出現發熱的癥狀及時的給予地西泮,采用口服或者直腸注入的方式,使用劑量為按照患兒的體重每天每千克0.6~0.8 mg,首次使用的劑量可以是0.5 mg/kg,維持用藥直到患兒的體溫恢復穩定狀態[16]。另外,間隙口服地西泮的方式也能夠使熱性驚厥的復發次數得到有效的減少,但是患兒在平時不用連續的服藥[17]。用間歇性短程給藥一般是患兒出現以下幾種情況:第一,存在15分鐘左右長時間發作病史的患兒;第二,存在癲癇危險因素;第三,發作次數超過2次病史的患兒[18]。
3.2.2 長期連續用藥預防:長期連續用藥來預防熱性驚厥就是患兒每天服用抗癲癇的藥物,使得熱性驚厥的復發次數得以減少,同時還能夠有效減少對患兒的腦損傷[19]。患兒長期的服用抗驚厥類的藥物,主要是為了維持患兒血藥濃度處于穩定的狀態,有效預防熱性驚厥的復發。需要長期連續服藥進行預防的患兒一般出現以下幾種情況:第一,存在超過兩次低熱發作病史的患兒;第二,存在15分鐘左右長時間發作病史或者癲癇危險因素的患兒,且通過間歇短程用藥沒有效果或者發熱至驚厥出現的間期較短的患兒。
綜上所述,小兒熱性驚厥在兒童中比較常見,為了能夠獲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和良好的預后,應給予患兒及時有效的診斷和治療。小兒熱性驚厥通常不會導致患兒出現發育障礙或者后遺癥。為了進一步防治小兒熱性驚厥的發生和發展,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促進小兒的正常生長發育,需要深入研究小兒熱性驚厥的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