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是一項有漫長歷程的事業,在教育的改革歷程中出現了許多教學方法,其中最高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合作學習教學。合作學習教學最初在西方課堂上開展,后逐漸也在中國教育中廣泛應用。合作教學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共同完成一個教學目標,是一種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中國進行了教育政策改革,從以往的應試教育發展到素質教育。教育要落實到學生身上,要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培養能夠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的優秀學生。合作學習也符合素質教育的育人理念,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運用合作教學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合作學習;教學
一、 引言
傳統的教育模式的弊端和漏洞已經得到教育主體的認識,探索新穎有效的教育模式成為教育者的共識。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調動各個學生參與的模式,在提升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率方面有著積極作用。有學者認為合作學習是經過多年摸索被證實的高效學習方法,對學生培養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合作意識、養成正確價值觀念都有很大的幫助。文章將立足于教師與學生兩個主題,從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教學的意義和組織策略方面展開。
二、 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語文課程的教學中,課程的講解主要包括學習的目標、學習的重點以及學習的難點,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下,要求學生能夠在課前進行自主預習或與同學探討,在課程學習中達到基礎知識應有的學習,在課后完成相關的語文習題練習,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模式僵化,不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生動形象的發散性思維和探討,學生在單一的教學模式中,會缺乏對所學知識更深程度的理解,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對學生來說阻礙了他們的綜合思考能力,對教師而言,部分教師未能認識到,他們應該培養的是具有綜合學科素養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的學生,而不僅僅是做到課程知識的傳授。教師觀念落后,重知識的傳授,不看重學生的高效學習,沒有尊重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有效的學習過程應該是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感興趣的點入手,以生動有趣的例子引入,以圖像化或簡單的思維導圖的方式向學生展現課程內容。如果師生的互動僅僅停留在講解、練習、考試方面,這就不利于老師對學生學習程度的把握,也不利于學生進行更高層次的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方式嚴重缺失。
語文課程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其內容大多與人文價值理念有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地進行人文思想滲透,向學生傳達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中語文課程教學,并不僅僅是語言課程教學,也需要進行文化價值傳播。部分高中語文老師會認為學生價值觀念教育應該放在專門的思想教育課程上進行,而不應該占用語文課程的時間,在自己的課堂上僅僅講解語文知識,而不關注學生的素養。顯然這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理念,以及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是不利的。學生在進行語文課堂學習時,除了對基礎的語言知識有所了解外,更要通過課程的學習來了解到中國優秀的價值文化,在此過程中進行自己的理解,并能夠通過語文來對自己的價值理念進行表達。
語文課程的講授最終要落實到學生身上來,語文教學過于關注教學的實用性而忽略了人文素養的培育。高中學生學習語文的目的應該是體悟中國優秀文化,促進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播,新課改下的農村高中語文教學必須要融入素質教育的理念。合作學習能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和充分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表達與交流的能力。
三、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教學的意義
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育是基于核心素養的教育,培養出來的應該是具有人文底蘊精神、科學精神、能夠學會自主學習、進行健康生活、對他人和社會具有責任擔當、具有實踐創新的優秀的全方位發展的學生。就語文這一學科而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的四項能力:第一,語言能力,即學生能夠運用語文這一語言來理解與表達觀念和情感;第二,文化意識,對中國歷史進程中產生的優秀價值文化有所認同;第三,思維品質,即學生通過語文學習與運用表現出來的創新、批判、邏輯分析等心智特征;第四,學習能力,這是學生能夠更上一層樓的發展條件,要求學生積極運用語文知識,不斷地學習,追求更高效率的學習。學生從該課程的學習中培養自己的底層邏輯,形成看待問題特有方式。在今后的學習與工作生活中,他們也能夠運用它來解決實踐中出現的問題,而這正是基礎教育應該達到的目標。合作學習過程能夠充分啟發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符合當下時代的核心素養培養理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部分教師的傳統教學模式并不能持續性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甚至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高中學生具備一定的辨別能力,追求個性化的發展,他們對新穎的教學模式更感興趣。如果學生能夠從老師的教學中激發自己的興趣,他們將對這一課程的學習更具有積極性,進而在語文學習中體會到獲取知識的快樂。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處于平等地位,大家互相表達自己的觀點意見,聽取他人的觀點意見,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而不是一味被教師引導。在合作學習中,通過分享感受、換位思考、情景模擬等一系列互動真正能夠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高中語文課程教育過于重知識輕素養,導致師生在教學與學習的過程中都只關注知識的積累而忽略了素養的培育,老師沒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念引導,而學生也沒有在課程中反思自己的行為。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需要與學生的綜合素養結合,依照育德樹人教學理念,將學生的素養培育作為教育的重點目標。新課改下的農村語文教學應起到春風化雨的作用,對學生潛移默化的進行素質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能夠真切地了解到他人的想法與感受,明白個體之間不可避免存在差異,在探討交流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共情能力。
四、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教學組織策略
(一)通過相關閱讀擴展展開合作學習教學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對課本知識進行擴展,而課外閱讀就是最好的方式之一,讓學生各自收集相關的資料在課堂上進行討論,激發課堂的活力,提升學生的見識。
比如,在對《哈姆雷特》這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其他的莎士比亞文學作品,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分享與討論。一方面,增加學生對于大文豪莎士比亞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營造活潑歡快的課堂氛圍。合作學習是一個表達的過程,更是一個吸收知識的過程,學生們在合作學習中了解到更廣闊的天地,抓緊時間,汲取生命的精髓。
(二)通過信息共享合作學習
由于每個學生的知識儲備量不同,可能一些學生不知道的知識有另外的同學知道,每個人掌握的信息是不同的,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讓學生展現自己了解到的知識。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提出一個問題,讓知道的同學進行回答,通過多人的回答來完善問題的答案。
比如,在對王維詩三首的教學中,老師不直接向學生講述詩人王維的平生和所處時代背景,而是讓學生自主起來將自己了解到的相關知識告訴老師,由老師寫在黑板上。通過許多同學的回答與補充,黑板上會呈現出這些信息——王維是唐代詩人,以詩歌聞名于唐朝開元、天寶年間;以山水田園詩見長;王維在安史之亂爆發期間遭到迫害;王維在早年間曾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做出一番事業,最后無奈時局變化逐漸平息,后半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王維詩中有飄零之感也有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頌;詩歌一方面反映了詩人所見景物,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由于被排擠而產生的孤獨、寂寞、悲傷,以及在壯闊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凈化升華后產生的慷慨悲壯之感,顯出詩人的豁達情懷。這些都可以通過同學們的信息共享展現給全班同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清學習思路,通過合作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三)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以促進合作學習
語文是百科之母,高中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對學生對其他科目的學習與今后的人生發展都有深遠的意義。學生在語文課堂中通過合作學習養成傾聽的能力,對他人傳達的信息進行準確的接受,經過自己的思考最終轉化為自己內在的品質。語文課程的講解更多地需要教師講解而非學生練習,這就對學生的傾聽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時,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進行深思,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通過語文課堂中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與深思品質,讓學生能夠靜下心來沉浸到語文的世界中,感受語文這一學科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也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助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活動,通過問答與討論的合作學習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傾聽能力。如果一整堂課都是老師一個人在講話,學生難免出現注意力分散的情況,這就要求老師充分進行課堂互動。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時不時向學生提問,鼓勵學生回答老師的問題,也可以單獨抽同學起來回答,在問答中培養學生傾聽的能力。合作學習需要讓學生有傾聽他人觀點的耐心以及深度思考的能力。
(四)通過角色扮演開展合作學習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來理解一篇課文中包含的價值。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知道,人物受到時代大背景的影響,不同的人物面臨不同的時代環境,有不同的困境,會做出不同的抉擇。在語文教學中老師要將人物與時代背景相結合進行分析,讓學生多方面進行考量。在學生對書中人物進行價值觀判斷的同時,會引發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念。
比如,在《燭之武退秦師》課程教學中,老師要對每一個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每一個主要人物的行為方式進行分析,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假設他們是課本中的人物,在那種情景下又該做出怎樣的抉擇,面對危難的環境是否能夠堅守本心,是否愿意犧牲個人利益來顧全大局。學生通過情景假設真切體會到課本中的英雄人物高尚的情操,了解到語文是一門具有人文價值關懷的學科,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意愿,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五、 結語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合作學習是一種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在課堂上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課堂活力。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老師要有通過合作學習開展教學工作的意識,致力于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有思想有能力的學生。文章提出了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策略,比如信息共享模式、角色扮演模式等,期望文章的研究能為合作學習教學策略的開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劉洋.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D].重慶:西南大學,2019(4).
[2]彭鋼,蔡守龍.教學現場與教學細節[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0.
作者簡介:王曉霞,甘肅省隴南市,甘肅省隴南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