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工區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區域之一。作為教師,要精心創設美工區的環境,發揮幼兒主體性,共同填充美工區的活動材料,為幼兒準備豐富多樣的活動材料,使幼兒主動、積極、創造性地來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真正實現美工區的高質活動,促進幼兒的主動發展。從“家園共同收集適宜材料;材料投放有技巧;材料的動態性”等三個方面進行闡述,使教師能夠合理投放美工區材料,引導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興趣來表達體驗和情感,和材料更好地對話,享受創作活動的快樂,發揮材料的最大化價值,促進區域活動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合理;投放;美工區材料;區域活動;質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美工區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區域之一。作為教師,要精心創設美工區的環境,發揮幼兒主體性,共同填充美工區的活動材料,為幼兒準備豐富多樣的活動材料,使幼兒主動、積極、創造性地來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真正實現美工區的高質活動,促進幼兒的主動發展。如何合理化投放美工區的物質材料呢?經過三年的實踐探索,我園總結出了以下一些可供借鑒的經驗與方法。
一、 家園共同收集適宜材料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含于生活之中。”只有來源于幼兒身邊的,才能引發他們內在的情感和操作欲望。在美工區材料填充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幼兒和家長共同選擇適宜的活動材料。在搜集材料時,我們根據主題活動目標,收集豐富多樣的活動材料,使幼兒參與到收集材料的過程中。家中有各種廢舊資源,幼兒和家長一起找一找、看一看、說一說等,將材料進行加工和整理,尋找適宜美工區使用的各種材料,如廢舊瓶瓶罐罐、各種紙盒紙板之類。幼兒都可以帶到幼兒園,這樣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材料的過程也是一種主動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認識不同材料的名稱,嘗試將材料分類,了解和感受不同材料材質的特點,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因此,教師和家長、幼兒要相互支持配合,共同搜集美工區各種適宜的材料。
幼兒將收集的材料拿到班級后,教師會為幼兒準備各種分類紙箱、紙盒等,方便幼兒把材料進行分類整理。在每個紙箱、紙盒上做好分類的標記,請幼兒把材料進行分類擺放,方便幼兒進行操作活動。這樣材料在擺放時整齊美觀,也方便幼兒在美工活動中找到所需材料,避免了時間上的浪費。同時,為了方便幼兒去放材料,教師還創意了“自助式”取放材料的方法,鼓勵幼兒將小些的材料放入大托盤中,一次性能夠取放所需材料,如進行涂色活動時,在托盤內提供半成品的繪畫紙、彩筆、油畫棒等材料,方便幼兒取放,有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
二、 材料投放有技巧
美工區的活動材料來源于生活,活動材料的種類豐富多彩。幼兒會選擇不同材料進行想象創意,通過動手繪畫、制作的方式來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提升藝術審美的感受和能力。美工區的材料投放,一定要順應幼兒的興趣需要,不斷填充新的游戲材料,使幼兒和材料互動,發揮材料的最大價值。如大班進行青花瓷創作時,幼兒在欣賞了青花瓷的實物和圖片之后,了解了青花瓷的特點,并能發揮想象大膽進行藝術創作。因此,在材料投放中還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
(一)關注材料的安全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區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首先要考慮到材料的安全性。如幼兒收集的材料中,有的硬紙板的邊緣比較鋒利,我們就把材料進行了加工,剪成了圓形的邊緣,確保活動材料沒有傷害隱患,確保幼兒活動的安全和健康。還有一些材料,如一些瓶瓶罐罐,要注意材料的安全衛生,要做好清潔消毒工作,使幼兒操作時保證是最健康無污染的。
(二)抓住興趣點投放材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在美工區活動的過程中,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喜好對材料進行選擇和操作。教師要依據幼兒的興趣需求有針對性、目的性地投放材料,引發幼兒活動的熱情。這就需要教師細致的觀察,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點,為幼兒及時提供適宜性的活動材料。如在《拜訪大樹》的主題活動中,教師會根據主題活動目標,在美工區為幼兒投放砂紙和油畫棒,幼兒能根據材料創作各種樹的造型,感受到砂紙作畫的樂趣。幼兒在操作過程中,能夠全情投入。牛牛小朋友一邊作畫,一邊興奮地說:“砂紙上的大樹太有感覺了。”再如在進行《葉脈造型創意畫》活動時,教師為幼兒投放了各種不同顏色和造型的新鮮樹葉。這些樹葉是幼兒和教師在戶外活動時共同收集的。回到班級以后,幼兒將樹葉放在書中壓平,在活動中就能方便地根據樹葉的形狀進行創意。看到幼兒在活動中的興趣濃厚,教師又把樹葉等材料及時投放到區域中,讓幼兒繼續進行創意操作。幼兒的創意被激發出來,做出的創意畫都非常精美靈動。創作之后,幼兒意猶未盡,都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作品與同伴進行分享。
(三)關注個體差異提供層次性材料
在班級中幼兒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要根據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投放適宜的材料,既滿足一般水平幼兒的發展需要,又照顧到那些能力較強或較弱幼兒的發展需要,使他們都能在美工區中大膽操作和創意,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在自身基礎上都能獲得發展和進步,增強自信心。因此,教師要關注幼兒間的個體差異性,為幼兒提供層次性的美工活動材料。這樣既面向班級全體幼兒,又保證每個幼兒能在區角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得到有效發展。因此,這就需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個體差異,關注幼兒的已有知識經驗和發展水平。如在折紙活動中,教師請能力強的幼兒獨立進行折疊;能力中等的幼兒,為他們提供剪紙的圖例,使他們按照步驟邊看圖例邊進行操作;能力稍弱的幼兒,教師就結合折紙的步驟圖例對重點步驟進行指導。看到每個幼兒都折出了漂亮的作品,他們臉上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再如小班美工活動《媽媽的長頭發》,教師投放了難易不同的材料,如進行粘貼的長頭發、繪畫長頭發的材料等,既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還促進了他們動手能力和想象創意能力的發展。
三、 材料的動態性
美工區的材料要適應幼兒的興趣需求,及時增添和補充幼兒需要的材料。教師要調動幼兒美工活動的積極性,就要考慮到材料的投放方式,使靜態的材料變為動態。這樣幼兒每次活動時,都有新奇感,都能有操作的欲望。
(一)材料的組合與拓展
美工區域材料如果是單一的,難以調動幼兒的創意和興趣。因此,教師要具有更多智慧,要將不同材料進行組合與拓展,這樣能夠激活幼兒的靈性,也能更饒有興趣地參與到美工活動之中。如裝飾蔬果的美工區域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蔬果,還提供了畫筆等操作材料,請幼兒為蔬果添畫五官和表情。幼兒如果單調地進行操作,就會感覺沒有興趣。于是,教師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材料和輔助材料,如牙簽、即時貼、皺紋紙等材料,新增的材料立刻吸引了幼兒的注意:這些材料有什么作用呢?如何使用即時貼和皺紋紙進行裝飾活動呢?幼兒嘗試將這些材料進行組合,創意了新的游戲情境,增加了幼兒對美工區域的積極情緒,幼兒也有了更多有創意的做法。如利用紅薯和牙簽組合成了可愛的小刺猬。幼兒還把蘋果、橘子等裝飾成了可愛的水果娃娃,最后將制作好的水果娃娃擺放到一起進行展示,創意了“蘋果一家親”的故事情境等。幼兒在操作中,能夠根據不同蔬果的造型,充分發揮想象,創造出許多驚喜的蔬果造型。因此,教師要注意材料的組合,給他們適時提供動態性的活動材料。在美工區域中,通過材料的組合與拓展,體現著材料的動態性、豐富性,時刻捕捉著幼兒的興趣點,激活著他們的創意與靈動。同時幼兒在制作的過程中也體會到了操作的樂趣,實現了材料的真正價值。
(二)變廢為寶
在生活中,有很多材料被稱為“廢舊材料”,這些材料在成人的眼中似乎再沒有利用的價值。但在幼兒手中會成為愛不釋手的“寶貝”,這就需要教師的智慧,需要教師具有變廢為寶的眼光。教師要幫助幼兒了解材料的不同特性和功能,使幼兒具有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欲望。美工區域中,可以收集的廢舊物品數不勝數,如煙盒、紙盒、冰棒棍等,這些廢舊物品只要在美工區經過加工也能變廢為寶。如用紙盒制作成立體的小火車、卡通動物等;冰棒棍涂色后做成小柵欄、小相框等,不僅發展動手能力,還能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并裝飾到周圍環境之中,體現廢物再利用的價值。尤其區域活動中的一些邊角料也都能各得其所,各顯奇妙。如幼兒利用拓印工具拓印出可愛的造型之后,裁剪下來的邊角料,幼兒還可以進行剪貼裝飾,并成為精美的作品。當幼兒看到利用廢舊物品制作出的作品時,自豪感油然而生。如幼兒利用冰糕棒制作的小相框擺上幼兒照片裝飾到美工墻之后,幼兒體驗到了制作和創作的樂趣。他們經常會駐足觀看,指指點點和同伴分享介紹。如明明說:“你看,我的小相框還用彩筆涂上了彩虹的顏色,太漂亮了。”涵涵也爭搶著說:“我的樹葉書簽更有特色,你看還能看到樹葉的輪廓呢。”這個過程是幼兒體驗和參與的過程,幼兒發揮著主體性,也感受著成長的幸福滋味!所以,我們要引導幼兒發現廢舊物品的價值,并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和創意,讓幼兒體驗到藝術創作的愉悅感。
(三)材料的多樣化
材料的多樣化主要是指材料完成目標的形式、材料的功能、材料的品種要多樣。在美工區,我們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材料,使材料更為豐富。如在“給動物刷牙”的區域活動中,我們為幼兒提供大小的紙盒、塑料盤、各種粗細的吸管、膠帶剪刀等,利用豐富的材料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在“凹凸蓋印大集合”的區域活動中,我們為幼兒提供了陶土、顏料、水彩筆、白紙、竹簽、瓦楞紙、剪刀和膠水等材料,這些豐富的材料易于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材料進行制作活動,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創造潛能。多樣化的材料能刺激幼兒的感官,使幼兒根據材料的不同特質發揮想象力,自由自在地進行創意,實現著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四)材料的適度性
很多教師往往有一種誤解,認為一次給幼兒提供的材料越多越好,而沒有考慮到材料的適宜與適度。如果一次美工活動中,提供的新材料過多,幼兒的注意力往往會在新奇感上,可能會拿拿這個,擺弄下那個,而不能對材料集中精力進行操作,反而會影響幼兒的美工活動質量。再如美工區活動中,如果投入材料過少,很可能出現爭搶材料的情況,因而幼兒沒有充足的材料來進行操作時,也會影響幼兒的活動。如幼兒利用紙盒制作動物的大嘴巴,教師提供毛根、眼睛等半成品材料,會極大地滿足幼兒操作的興趣。同時提供的數量要適宜,要符合區域中幼兒的數量,滿足幼兒操作活動的欲望。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點,適時增加材料數量,這樣會更有利于幼兒的操作。
綜上所述,區域活動材料不僅蘊含著教育意義,傳遞著對幼兒的期待和鼓勵,更是幼兒體驗、建構、發展的媒介。因此,教師在美工區應有技巧地選擇和投放材料,引導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興趣來表達體驗和情感,和材料更好地對話,也才能享受創作活動的快樂,發揮材料的最大化價值,促進區域活動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鄧雙.示范性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投放與教師指導的有效性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
[2]史孚.幼兒園探究性學習活動及其指導策略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3]呂耀堅.論幼兒園美術教育[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10(4).
[4]蔣美霞.對小班幼兒活動區材料投放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
作者簡介:馬麗,江蘇省淮安市,江蘇省淮安市合肥路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