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升起,大草原上的獅子開始奔跑,為了覓食;羚羊也開始奔跑,為了不成為獵物。奔跑,是生命的常態。
北京2022年冬奧會已經在北京、張家口雙城拉開帷幕,崇禮的冰雪世界已經做好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春節,以及春節期間這一場冰雪運動的盛典。
奧林匹克精神是人類文明的一大奇跡。它期望建立一個沒有歧視的社會,人們之間真誠理解、合作,偉大的友誼長存,在平等的條件下為獲得榮譽而公平競爭。奧林匹克精神可遷移至社會其他領域,樹立起獨特而光輝的榜樣:堅毅、自信、拼搏、榮譽與和平。
這也是全世界爭相舉辦奧運會、希望將奧林匹克精神引入本國、本城,以積極的奧運精神激勵人們的根本原因。
運動構建人生,這不是一句空話。我們生活在科技時代,沉浸在電子屏幕的虛擬世界中,忘記了人類是天生的狩獵能手、運動專家,為了食物與生存必須保持奔跑的狀態。人類的夢想、計劃和創造力,恰好源自大腦中負責支配運動的那部分區域。
運動改造大腦已有科學依據。為了使大腦保持最佳活動狀態,我們的身體需要努力“工作”,保持活力。運動,通過增加體內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以加強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從而緩解焦慮、預防老化,避免女性因激素變化而引發的紊亂。更有研究證明運動是治愈抑郁癥的“健腦丸”,對抗焦慮、對抗抑郁,運動都有獨特的作用。特別是在青少年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美國學者約翰·瑞迪博士用大量強有力的研究成果揭示,運動半小時之后再進教室,大腦更能發揮潛能,理解和記住書本上的知識。
有身體的活力,才有智慧的迸發。85歲的鐘南山亮出身材照,健美的體型刷爆朋友圈。他說:“運動對我的身體健康和事業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體育運動更是一種文化現象。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說,運動是文化加體育。人類智慧集中體現于體育運動,健康的身體讓我們更容易感受到人生的意義,以積極的心態推動人類智慧的傳承、生命的延續。
著名法國教育學家顧拜旦極力推薦一種充滿活力的新教育體系,希望青年在加強道德修養和增強信心的同時,鍛煉身體,培養勇敢精神和堅強的個性。
清華大學的教育學家馬約翰則提出響亮的清華口號“無體育,不清華”,傳承百年。清華附小昌平學校更進一步,將“軍魂”引入體育課堂,從小學抓起,將堅毅、拼搏、團結、勇敢等價值觀加入青少年育人體系。以清華為孩子目標的家長們,首先需考慮清華體育精神,因為,體育不達標,清華也不能畢業。
“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上世紀50年代清華大學的口號,在當下充滿焦慮的時代環境中更加熠熠生輝。運動是一生的基礎,體育是一生的教育。奧林匹克精神,包容了所有能使人變得更好、使社會變得更好的原則。即將到來的冬奧會,又將為我們帶來什么樣的驚喜?解碼冬奧之城,更要解碼與體育相伴的積極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