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現階段,我國小學英語教學逐漸向多元化轉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作為重點培養方向及目標,一直備受諸多學者關注,本文對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拼讀能力培養進行分析研究,結合教材進行系統論述,為提升英語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關鍵詞】直注音標;拼讀能力;小學;英語
【作者簡介】謝莉(1978.10-),女,漢族,湖南婁底人,湖南外國語職業學院,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高職教育管理、高職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英語直注音標對小學生拼讀能力提升的實證探究”(課題編號:ND214769)的研究成果之一。
前言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鍛造對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尤為關鍵,現階段關于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拼讀能力培養等方面研究相對較少,基于該問題現狀,提出優化措施,如教學當中音標系統存在差異化、國際音標的學習態度較為審慎、自然拼讀法實際應用程度不高、創新英語直注音標體系、提升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等,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意義。
一、當下小學英語拼讀教學面臨主要挑戰
1. 教學當中音標系統存在差異化。隨著當下我國教育體制改革逐漸完善,如何提升學科核心素養鍛造一直備受諸多教育者關注。小學階段是人生重要啟蒙時期,英語教學及學習的目的性在于小學階段植入拼讀思維、打下堅實基礎。經分析后發現,在小學英語拼讀教學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對開展英語學科素養及拼讀思維極為不利,最為明顯的是英語拼讀教學中音標系統不同,且存在明顯差異化,這種差異化對原本不了解英語音標發聲的小學生無疑雪上加霜。主要體現在音標系統不同,如英國主要選擇“牛津音標”,而美國則選擇“韋氏音標”,不僅如此,在國際方面也存在多種音標體系。諸多音標系統中的符號明顯不同,但其所代表的英語語言音素卻大致相似,這就為小學英語教學及學習提供便利條件,不必非要學習國際音標系統。
2. 國際音標的學習態度較為審慎。雖然我國在長期英語基礎教學中都以“國際音標”為主,但在其過程中也遇到諸多問題,導致國際音標作為基礎英語拼讀教學參照一度問題頻出。主要是國際音標符號與其26各字母、漢語拼音形式較為相似,小學生認知及思維分析多為啟蒙階段,往往對英語字母、漢語拼音產生混淆感,極易造成在英語音標拼讀學習中發生混淆情況。因此從國際音標特點及拼音相似層面分析,我國小學英語拼讀教學中對國際音標的適用性依然持審慎態度,避免學生在英語音標學習記憶中發生大負擔、效率差等情況。在近幾年,已經規定在實際小學英語拼讀教學中不再采用國際音標形式。
二、基于核心素養創新小學英語拼讀教學方法途徑
1. 創新英語直注音標體系。基于素質教育與核心素養培養需求,從最簡便與實效的英語拼讀教學層面入手,選擇英語直注音標方法效果顯著,英語直注音標體系主要是基于漢字畫筆、漢語拼音聲母融合的一體化形式,即DEPT,該教學學習體系主要從中國學生的發聲特點出發,結合中國小學生的英語拼讀學習需求,對英語語音教學方向、規律等進行科學創新,該體系有效利用漢字畫筆、漢語拼音的聲母融合,在實際教學中對原有音標拼讀進行優化創新,教師在教學引導及實施開展中選擇學生能夠快速接受的非字母符號形式,讓該符號在單詞中進行上下注音符號標注,并以系統化教學模式、自主性學習方式為主,讓學生在實際學習中不再基于英語字母、國際音標、漢語拼音之間的混淆迷惑,該方法應用中學生通過符號標注,直接完成音標拼讀,實現音形融合。英語直注音標體系對提升單詞記憶也十分有效,經測試分析后發現,該體系可在完成英語單詞直注音標率95%之上,具有較強的教學適用性及學習效果性。
2. 提升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英語學習不是單一片面的簡單流程,而是更為科學合理的系統布局,英語直注音標體系及方法應用對提升學生英語語言綜合能力意義極大,通過該方法應用,教師在教學中不再局限于單一的主導式教學中,而是通過直注音標方式讓學生進入到自主學習、自主分析中去,通過簡明直觀的符號標注,學生可通過思考分析、認知領悟等,形成主動的學習思維,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而不是主導者。學生在實際在實際學習中極大地提升了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與思考能力,對英語拼讀及發音的標準規范給予詮釋,為后期全面提升綜合素質及能力開發奠定基礎。
三、提升學生英語拼讀能力實踐分析——以長沙市望城區丁字中學小學部為例
1. 研究對象。本次研究采用實際案例與調查統計分析方式,對小學英語拼讀教學中直注音標體系及方法應用進行明確,并提出其可行性、方法性、效果性依據。本次研究對象為長沙市望城區丁字中學小學部一年級兩個班級80名學生,設置一個對比班,一個實驗班,實驗班采用直注音標進行教學實驗,對比班采用傳統常規的英語教學。
2. 數據調查。80人按照實驗班、對比班進行人數分配,每個班級為40人,實驗班中教師以直注音標教學實施為主,教學內容以單詞短句拼讀為主,實驗時區為一年,第一個學期學習直注音標,學會200-300個單詞的拼讀,基本掌握直注音標體系的認讀方法;第二個學期為鞏固提高階段,達到用直注音標快速識讀新單詞。第一個學期結束后對兩班進行統一標準檢測,檢測內容是:第一,英語短文的拼讀(短文含20-30%的生詞量);第二,拼讀的流暢度、準確度,如表1所示。
從表1中可知,實驗班通過第一學期教學完成后,通過實際測試方式,在單詞拼讀速度、音標發聲標準、短文拼讀質量、拼讀流暢及準確度等方面都明顯高于對比班,且綜合效果與教學成效較為明顯。同時,基于學生對直注音標體系及學習方法接受程度,進行數據統計與問答調查,如下:
從圖2中可知,傳統英語拼讀教學方法學生接受度為27%,應用程度為39%,喜歡程度為44%,整體偏低。而直注音標體系方法學生接受度為64%,應用程度為78%,喜歡程度為89%,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與歡迎。
小學英語拼讀教學中自主學習與思考能力培養尤為關鍵,通過本次研究選擇的實驗班、對比班進行統計,實驗班學生已經樹立自主學習觀念,并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拼讀、自主分析。而對比班依然以傳統教學方法為主,學生在拼讀過程中會遇到諸多問題,對音標發音與拼讀速度都造成一定影響,學習中出現混淆情況,問題如下:
從圖3中可知,最為嚴重的為拼讀混淆情況,占總問題的50%,發音不標準為35%,閱讀不暢為15%,證明傳統拼讀方法急需創新升級。相反,證明實驗班所選擇的直注音標方法十分可行,并對小學生學生英語拼讀能力提升具有較強的助推作用。
3. 結果分析。經過對實驗班、對比班的數據統計、結合調查,完成本次研究的實施過程,先對二者進行結果分析與綜合評價,首先從英語拼讀教學方法適用性、可行性層面分析,實驗班選擇直注音標教學方式,將漢字及聲母符號進行直接標注,教師通過課堂引導與能力激發,讓學生形成自主思考、直觀領悟的學習思維,在英語音標認知層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意義。通過對實驗班進行課中觀察及課后跟蹤,學生在英語音標及漢語拼音混淆方面具有一定成效,不再像以往那樣對國際音標、漢語拼音等進行混淆,在實際拼讀中不會產生任何混淆感或隔離感,并形成綜合統一的拼讀思維及學習方法應用,其效果性較為明顯。因此,從綜合教學層面及方式方法應用中不難看出,對直注音標體系搭建及推廣應用十分可行。
4. 優化措施。第一,在小學英語拼讀教學中要對直注音標情境進行營造,構建符合學生認知及需求的直注音標主題情境,以拼讀教學內容為主對直注音標符號進行解釋,在選定內容主題后,可通過多媒體技術,將直注音標與拼讀內容進行立體化呈現,并讓采用任務模塊方式對學生進行任務下達一定要結合教材內容,對其開展科學分析、融合植入。
第二,不斷創新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欲望,主要以結合重難點,對直注音標學習情境進行合理編排。在直注音標植入英語拼讀教學中一定要避免形式化,須提升時效性,將學生作為核心主體,側重對核心素養、探究能力開發,將拼讀學習的本質進行詮釋,讓學生通過直注音標情境進行拼讀,不再局限于傳統學習狀態當中,促進學習效率及思維形成。同時,在拼讀內容情境植入中要多考慮生活元素融合,將英語拼讀教學生活化,不斷加大對學生思考能力培養,“生活即學習”的學習思維讓學生在英語拼讀中日益呈現生活化,并發現生活中的英語拼讀元素,對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及拼讀能力意義重大。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拼讀能力的培養進行分析,為全面推動小學英語拼讀教學質量、提升核心素養奠定基礎。符合當下國家教育發展方針與素質教育戰略規劃。主要包括教學當中音標系統存在差異化、國際音標的學習態度較為審慎、自然拼讀法實際應用程度不高、創新英語直注音標體系、提升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等,為日后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戴璐.掌握音標鑰匙,夯實英語基礎——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音標教學[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9(23):81.
[2]薛彤.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英語畫刊(高級版),2020(16):89-90.
[3]羅玉.小學英語音標教學的有效策略[J].科普童話·新課堂,2019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