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妍妍
2018年以來,在《教育部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訓質量的指導意見》的指導下,我區(南京市秦淮區)小學音樂研訓活動重點針對音樂教師合唱教學中存在的諸多短板,緊密結合區域化教學特點,重構合唱教學知識體系,強化合唱指揮技能,創新實踐“階梯式”小學合唱教學策略,有針對性地打造合唱藝術特色社團,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我區特色的“四位一體”小學音樂學科專項研訓模式,提升了我區小學音樂師資團隊合唱教學水平與素養。
在我區日常教學視導和教育督導工作中,我們發現教師存在隨意降低教學目標、刪減教學內容、合唱專業技能薄弱等問題。我們以“區域音樂學科專項研訓”為載體,以市級課題“義務教育階段“基于生本”的階梯式合唱教學研究”為研訓契機,著眼破解當前音樂合唱教學過程中的痛點和堵點,探索出“四位一體”合唱教學專項培訓框架(如下頁圖1),即以重構合唱教學內容為支撐,以合唱指揮技能為引領,以創新實踐合唱教學策略為主線,并輔以課外合唱藝術團隊建設為拓展深化方式,提高了我區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水平,真正提升我區小學生合唱能力與綜合音樂素養。
培訓伊始,我們對全區青年教師進行了前測。通過精心設計調查內容,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區域內60位青年教師進行訓前調查,深度剖析教師合唱教學的情況。數據顯示:93%的教師在大學的專業學習中,均從不同程度參與合唱指揮專業課程學習,56%的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偶爾運用合唱指揮技能,38%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經常使用合唱指揮技能,6%的教師從未在教學實踐中使用合唱指揮技能。從前測數據可以看出,教師對合唱指揮基本上處于了解階段,為此我們設計了“區域青年音樂教師合唱指揮專題培訓”,以“三層、三實”策略深化專題研訓,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1.區分“三層”進階內容。立足合唱、指揮、合唱作品三個層面展開相關培訓課程內容,我們以合唱與指揮基礎知識、合唱與指揮基本技能、合唱作品曲式分析、合唱音色區分與調控、合唱指揮的技能技巧、合唱團常見聲部配置與協調、童聲合唱作品實踐、合唱表演與作品創作等為研訓科目,分別以課程講座、技能面授、示范與觀摩等多種形式開展。
2.制定“三實”培訓舉措。根據區域教師合唱教學情況及特點,我們制定了適合我區的“三實”措施。一是“夯實”合唱指揮雙基,對教師過往學習的合唱與指揮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進行梳理和補充,使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更加完善。二是“扎實”合唱指揮技能實踐,以小組研討、分組練習、現場觀摩與專家點評的方式,強化指揮技能。三是“詳實”作品分析與處理過程,即對合唱作品進行曲式分析與藝術加
近年來,我們對現行蘇少版小學音樂教材一至六年級的內容進行梳理,整理出所有多聲部實踐、合唱等學習內容,并根據低、中、高學段多聲部合唱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調整,使之與各學段多聲部合唱能力指標緊密銜接,形成階梯式上升趨勢,從而構建起有利于小學生合唱能力穩步提升的課程體系。一、二年級教材未出現合唱作品,但包含了與歌唱曲目數量相同的多聲部體驗材料,而從三年級上冊開始,合唱曲目正式出現,且合唱曲目數量占歌唱曲目總數量的18%,逐冊遞增,直至六年級下冊,合唱曲目數量占比達到了50%。很多教師認為合唱教學是從三年級才開始的,沒有認識到一、二年級低學段合唱啟蒙教學的重要性。
據此,我們對一至六年級多聲部合唱教學內容進行了分析、梳理和補充,完善并形成了合唱專題系列課程:“合唱啟蒙篇”主要有身體多聲部體驗、打擊樂伴奏、聲勢律動、口與肢體的多聲部合作等內容;“合唱進階篇”有多聲部節奏、固定音型伴奏下的歌唱以及輪唱等內容;“合唱高階篇”有固定音型伴奏下的歌唱(高級版)以及規范的多聲部合唱作品等內容,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可供教師常態教學使用的合唱教學課程資源。工,使作品具有個性特色。
區域小學音樂學科合唱教學實踐中,常有教師遇到這樣的難題:合唱教學中付出的精力和時間不少,但合唱課教學目標達成度卻不高。究其原因,教師的教學方式常忽略真正意義上的“合”。因此,教師如何幫助學生養成多聲部體驗習慣、積累多聲部體驗經驗和提升多聲部表現能力,是廣大音樂教師亟待解決的教學堵點。在區域合唱教學培訓中,我們依據合唱作品難易程度將參培教師分成低、中、高學段教學實踐與研討小組,以“小組探究式”展開合唱課堂教學實踐與研究。
1.低學段:開啟合唱學習啟蒙,養成多聲部體驗習慣。組建低學段教學實踐小組,依據低學段學生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征,結合低學段多聲部實踐材料,通過音樂游戲、聲勢律動等音樂體驗活動進行身體多部位、多渠道協作和分配,以培養學生多聲部體驗習慣。
2.中學段:積累多聲部體驗經驗,進行合唱教學階段。中學段教學實踐小組在低學段多聲部體驗習慣養成的基礎上,強化歌唱體驗,以輪唱教學展開合唱教學,立足多個聲部的先后進入、聲部間節奏、旋律的對位以及縱向的音響美,為積累多聲部合唱體驗經驗探索精準策略。
3.高學段:豐富多聲部合唱表現,達成靈動的合唱教學。在低、中學段合唱能力水平基礎上,高學段教學實踐組以“表現美”為基本要求,立足童聲合唱作品,“以情感人”“以文化人”,推進合唱作品完美表現,以歌唱的方式來表達情感、表現美,同時以“創造美”為進階方向,探索合唱作品創作與二度創作方式,使常態合唱教學更富有個性與美感。
除此以外,我們還采用“先分組后集中”“分合并行”的組織機制,引領教師投入各階段教學實踐,有點有面、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探索出以多聲部合唱能力水平為評價指標的階梯式合唱教學模式。
當下,校園藝術教育工作備受關注,藝術特色團隊建設成為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的有益補充。我們秉持“共生”的思想,組建了學校合唱興趣共同體團隊,該團隊由經驗豐富、興趣濃厚、有志于合唱教學的教師與學生共同構成。團體以學生合唱學習需求為紐帶,努力將不同水平的教師和學生融入其中,開展有主題、有課例、有講座、有研討的社團輔導研修,促進教師與學生合唱水平共同成長。當前,合唱藝術團創建、合唱競賽已經成為提升南京市秦淮區中小學生藝術素養的常規項目。對此,我們還定期組織教師觀摩區域內成熟團隊的教學成果,交流合唱團帶團經驗,以成熟團隊引領新生團隊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