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永剛
(山西翼城縣中醫醫院,山西 翼城)
臨床上缺血缺氧性腦病常見于新生兒,但是有研究顯示,許多心臟驟停的成年人進行心肺復蘇后極易出現缺血缺氧性腦病,嚴重情況下,會導致患者長期處于植物狀態,更嚴重甚至可以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1-2]。有研究顯示,進行積極促醒并及積極改善腦部功能可以有效降低缺血缺氧性腦病導致的致死率。發病初期,腦部組織缺血缺氧,嚴重影響電子傳遞功能,同時部分氧和血紅蛋白會因為紅細胞裂解從而釋放出來,產生大量的自由基,從而導致生化反應的發生,對患者的腦部造成損傷[3]。嚴重影響患者的認知能力,使生活受到一定的限制。心肺復蘇后發生缺血缺氧性腦病是極為常見的,有研究顯示,缺血缺氧性腦病發生后極易發生繼發性癲癇,從而加重疾病的發生發展,對患者的預后造成極大的影響[4]。為探討研究成人心肺復蘇后缺氧缺血性腦病繼發癲癇的臨床效果,選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接收的缺氧缺血性腦病患者10例,患者均進行心肺復蘇治療,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接收的缺氧缺血性腦病患者10例,患者均進行心肺復蘇治療。男性6例,女性4例,年齡為50~70歲,平均(60.3±2.14)歲,患者之間的一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進行心肺復蘇恢復自主循環,家族史無特殊疾病。
患者均進行心肺復蘇治療,判斷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標準依據《兒科學》中診斷標準進行診斷,主要包括3個要點。首先明確引起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病因(本研究病因為心臟驟停),其次患者恢復自主循環后仍存在神經系統損傷的癥狀,例如意識模糊等;最后排除其他引起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疾病,進行影像學檢查進行輔助診斷。
回顧性分析結果顯示,10例患者中8例發生繼發性癲癇,其中4例發生遲發性肌陣攣,3例發生急性肌痙攣,1例發生持續性四肢抽搐。
在這些患者中有8例進行抗癲癇藥物的治療,采用丙戊酸鈉聯合左乙拉西坦進行治療;7例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后的住院期間病情均未再次發作,其中1例持續性治療后,間斷發作,最后導致植物人狀態。
一般在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初期,由于腦組織缺氧缺血,這會導致電子傳遞功能而產生自由基,在一些紅細胞破裂會釋放血紅蛋白,同時產生大量自由基,會催使周圍產生催化生化反應,這將導致神行系統的功能以及部分結構受到影響。目前國內醫療水平逐漸提高使得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死亡率明顯降低,但其發病會導致腦組織部分破壞,這對日后的正常生活造成影響;病情嚴重時,甚至導致呼吸困難、心臟驟停的現象。呼吸心跳驟停是臨床上一種極為嚴重的情況,可以導致全身血液循環停止,腦組織對于缺血缺氧最為敏感,其主要原因是腦組織沒有營養儲備,呼吸心跳驟停患者由于缺血缺氧,在4~5 minATP就會被耗盡,從而導致能量衰竭,患者會出現意識模糊等情況,如果不及時進行搶救治療,將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經過心肺復蘇進行及時治療,可以恢復患者的自主循環[5-7]。心肺復蘇技術的最新進展提高了急性心肺疾病患者的生存率。但是,在急性期幸存的患者中仍經常出現嚴重的腦并發癥。缺氧缺血性腦病易使人體不能維持血壓穩定,導致機體血壓穩定性被破壞,組織微環境血流灌注降低,進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血液循環受到障礙,加重病情,但是由于成年人的各項器官組織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如果及時發現并進行治療,可以使受損的組織恢復正常[8]。缺血缺氧極易導致血管水腫,同時會產生細胞毒性,危險性逐漸增高。心肺復蘇后缺氧缺血性腦病會引起腦組織損傷,癲癇則是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繼發性癲癇的發生會影響患者的預后情況。缺氧缺血性腦病患者發生癲癇的類型主要有肌肉痙攣、強直發作而持續性癲癇較為少見,肌肉痙攣則是最常見的類型之一,發作時可累及全身或部分組織器官[9],本回顧性分析結果顯示,10例患者中8例發生繼發性癲癇,其中4例發生遲發性肌陣攣,3例發生急性肌痙攣,1例發生持續性四肢抽搐。在這些患者中有8例進行抗癲癇藥物的治療,采用丙戊酸鈉聯合左乙拉西坦進行治療;7例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后的住院期間病情均未再次發作,其中1例持續性治療后,間斷發作,最后導致植物人狀態。
綜上所述,成人心肺復蘇后缺氧缺血性腦病后極易繼發癲癇,其中主要表現形式為肌肉痙攣,應當給予相應的治療藥物進行有效治療,同時需要一定輔助治療,如針刺治療[10]。針刺治療對缺氧缺血性腦病的作用機制很多,可有多靶點效應,是可以通過電項針直接改善腦部的血流以及供養狀況,還可以通過頭針百會加強對大腦皮層部位的起到直接刺激作用,可以達到提神醒腦的目的,加上現代藥物醫療手段,通過復合作用,可大大提高對缺氧缺血性腦病的治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