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忠堂
(云南省文山州硯山縣人民醫院,云南 文山)
已有報告指出,抗生素靜脈滴注治療、置管對流沖洗、清擴創、負壓引流以及穿刺引流等治療早期深部切口感染,療效較為顯著[1]。但此方面報告仍然不多,本研究對于2016年5月至2019年10月,骨科收治的32例腰椎內固定術后患者進行記錄和觀察,探討研究腰椎內固定術后患者進行早期深部切口感染的處理措施及體會,希望能為早期深部切口感染的相關處理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現對研究結果進行于下報道。
選取我院于2016年5月至2019年10月,骨科收治的腰椎內固定術后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行敏感抗生素靜脈滴注治療方式,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分別對患者進行置管引流、清創方式、負壓引流與穿刺引流等切口感染處理措施。記錄與統計所有患者的相關病案情況,對32例腰椎內固定術后患者的切口感染處理效果進行研究分析。腰椎內固定術后患者中女性13例,男性19例,年齡48~72歲,平均(62.56±4.37)歲。全部患者腰椎內固定術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早期深部切口感染等并發癥。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常規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腰椎內固定術后患者及其家屬均已知情同意,并自愿納入本次研究中。
對所有患者的傷口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32例患者均行敏感抗生素靜脈滴注治療方式,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3例患者采用置管引流,14例患者采用清創方式(其中13例拆除部分縫線,引流片引流,加強換藥。1例多次清創,并且行椎弓根螺釘取出手術治療),10例患者采用負壓引流,5例患者采用穿刺引流措施。其中置管引流方式主要為:將患者創口的壞死組織與分泌物清理干凈后,常規安裝沖洗裝置。其中2根為出管、2根為進管,待患者腰椎內固定術后,對創口進行持續對流沖洗,沖洗液主要采用慶大霉素鹽水,待患者的血液炎性指標降低至正常水平后,將沖洗裝置拔除。清創方式:部分患者僅需簡單清創,主要包括拆除部分縫線,引流片引流,加強換藥等步驟。指導患者取俯臥位,采用碘伏、雙氧水以及生理鹽水對創口進行反復清潔,將患者骨質上黏附的壞死組織刮除干凈,直至流出新鮮血液,采用碘伏、雙氧水以及生理鹽水對創口進行反復清潔后將創口關閉。負壓引流方式主要為:待患者進行常規清創后,根據患者局部殘腔形狀與大小,采用VSD負壓材料置入透明膜后將創口封閉,連續負壓封閉引流5~12 d。穿刺引流方式主要為:待患者腰椎內固定術后進行穿刺置管,采用碘伏鹽水對創口進行反復沖洗,直至患者引流量消失后拔管。
記錄與統計所有患者的相關病案情況,對32例腰椎內固定術后患者的早期深部切口感染處理效果進行研究分析。
所有患者均獲隨訪6~38個月,平均(22.58±4.63)個月,對所有患者的傷口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其中6例呈陽性,26例呈陰性,對全部患者均采用2.0 g頭孢哌酮舒巴坦進行靜脈滴注治療,2次/d。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3例患者采用置管引流,14例患者采用清創方式(其中13例拆除部分縫線,引流片引流,加強換藥。1例多次清創,并且行椎弓根螺釘取出手術治療),10例患者采用負壓引流,5例患者采用穿刺引流措施。32例患者全部治愈,腰部疼痛癥狀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在出院時各項指標均正常。經隨訪患者無復發情況出現。多種切口處理措對于施腰椎內固定術后患者的臨床效果較為理想,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脊柱疾病是我國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2]。隨著腰椎內固定術逐漸應用于臨床脊柱疾病的治療中,脊柱疾病的治愈率得到有效提升[3]。但因為患者的脊柱結構較為特殊,脊柱手術切口較深,并且創口周圍有內固定保留[4]。患者的深部切口一旦出現感染情況通常治療困難,嚴重的情況甚至會造成內固定松動,最終造成手術失敗[5]。因此,患者的深部切口一旦出現感染情況,需盡早診斷并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急性期感染一般在3周以內,慢性感染是持續達2個月或更久的感染,亞急性感染的病程介于急性與慢性感染之間。當患者出現急性期感染時,一旦感染明確,須立即進行清創處理,同時根據患者的情況,考慮是否進行手術治療,從而緩解感染的中毒癥狀,以達到穩定病情的目的;亞急性感染需將傷口縫線拆除,引流片引流,每天定期換藥。使同時使用抗生素治療,按照切口的藥敏試驗與細菌培養決定抗生素類型和使用量。慢性感染先使用抗生素聯合治療1~3 d,待炎癥局限后,可通過切除清創術減少細菌負荷,刺激傷口收縮與上皮形成,采用手術刀去除傷口失活組織與累積的殘留物等,徹底清除炎性肉芽組織與壞死組織。
腰椎內固定術手術患者最為多發的并發癥為切口感染。手術切口在細菌與病毒等病原體入侵后,較為容易引發全身性或局部的炎癥反應。如果患者發生切口感染必然會增加患者的住院時間,造成其的經濟負擔加重,嚴重的情況甚至可能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8]。因此,全部腰椎內固定術手術患者均行敏感抗生素靜脈滴注治療方式,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分別對患者進行置管對流沖洗、清擴創、負壓引流以及穿刺引流等切口感染措施。
此研究經過對骨科收治的32例腰椎內固定術后患者進行記錄和觀察,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3例患者采用置管引流,14例患者采用清創方式(其中13例拆除部分縫線,引流片引流,加強換藥。1例多次清創,并且行椎弓根螺釘取出手術治療),10例患者采用負壓引流,5例患者采用穿刺引流措施。32例患者全部治愈,腰部疼痛癥狀均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在出院時各項指標均正常。經隨訪患者無復發情況出現。多種切口處理措對于施腰椎內固定術后患者的臨床效果較為理想,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表示,抗生素治療方式、置管對流沖洗、清擴創、負壓引流以及穿刺引流等在此研究中對于切口感染均能起到較為理想的處理效果,希望能為早期深部切口感染的相關處理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探討研究腰椎內固定術后患者進行早期深部切口感染的處理措施及體會,值得臨床推廣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