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茜麗
(山西省陵川縣人民醫院,山西 陵川)
剖宮產屬于婦產科中非常常見的手術之一,該手術方式可以有效解決部分產科綜合征以及難產等病例,目前已經成為挽救產婦和胎兒生命的重要方式[1]。但是剖宮產會對產婦的皮膚黏膜造成破壞,讓產婦在術后較容易出現并發癥[2]。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是剖宮產手術后比較多見的并發癥之一,其中包括裂開和感染以及血腫等癥狀,對產婦的產后恢復會帶來較為不利的影響[3]。本文旨在研究導致剖宮產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及分析改進建議,現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在我院婦產科2018 年1 月至2019 年5 月隨機抽取的12 例剖宮產術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產婦,產婦年齡18~35 歲,平均(27.15±1.23)歲。孕周36~43 周,平均(39.25±2.01)周,平均產次(1.68±0.24)次。12 例產婦中共有5 例出現切口感染,4 例脂肪液化,3 例切口裂開。
統計12 例產婦入院時的基本資料以及手術情況和術后護理情況等資料,分析12 例產婦的臨床資料,查看產婦在入院時是否出現妊娠期并發癥、合并癥。是否出現低蛋白血癥和貧血等。并查看產婦的術中表現以及術中所用的醫療工具以及方法等,還需要統計產婦術后抗生素的使用情況和治療方法等。12 例產婦中出現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分析:①感染因素,12 例產婦中共出現5 例切口感染,產婦在術前診斷出細菌性陰道炎,經過病原體實驗后,確診為內源性感染,細菌均是來自腸道或是陰道;②非感染因素,產婦在術前出現血糖過高或并發有妊娠期糖尿病時,會產生利于細菌生長的條件,并且糖尿病會讓產婦的身體出現肥胖,較為容易發生脂肪液化。并且糖尿病也會讓機體出現代謝紊亂,發生低蛋白血癥,讓患者的切口愈合受到抑制。
持續改進建議如下。
(1)護理人員在圍手術期內需要加強產婦的用藥控制,并且需要堅持無菌操作的原則。為患者換藥前需要保持手部的干凈衛生,盡量減少切口的打開次數。護理人員還需對產婦的病房環境進行改進,首先需將換藥后產生的污染物妥善處理,避免讓病房滋生細菌。并且還需經常為病房通風換氣,保證病房空氣流動暢通。
(2)需要加強妊娠期的糖尿病檢查工作,可以對并發有嚴重并發癥的產婦給予會診,并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術前可以讓產婦服用適量的抗生素,并對產婦的飲食進行干預,控制產婦飲食上的營養均衡和產婦的體脂量。
(1)統計產婦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影響因素;(2)產婦術后抗生素的應用分析。
影響因素包括胎膜早破、糖尿病、反復陰道操作、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肥胖等。其中12 產婦中共有5 例胎膜早破,4 例單純肥胖,2 例出現上呼吸道感染,1 例合并細菌性陰道炎。12 例產婦全部順利完成手術,其中2 例使用絲線間斷縫合,10 例使用連續褥式縫合。
產婦在術后可以使用頭孢硫咪和孢唑啉等抗生素,12 例產婦中共有6 例在術后第3 天出現切口滲液,術后第4 天出現2 例切口滲液,術后第5 天有3 例出現切口滲液,術后第6~8 天共有1 例出現切口滲液。為產婦使用抗生素時需要根據自身的細菌培養結果進行,并且還需要為產婦的切口進行換藥引流和抽吸等操作。
剖宮產也可以稱為剖腹產,該手術屬于外科手術的一種。手術中切開產婦的子宮及腹部,可以更加順利的分娩出胎兒。通常使用剖腹生產是為了避免因陰道生產可能對嬰兒或母親性命和健康造成損害,但是剖宮產的發生率在我國正處于不斷上升的趨勢。隨著剖宮產技術的不斷的成熟,許多產婦均傾向于選擇剖宮產,并且該手術方式也是解決難產的主要手段[4]。隨著剖宮產應用范圍的不斷增加,同時也讓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顯著上升,給產婦的產后恢復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5]。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剖宮產的發生率處于5%~10%為最佳,最好不應當超過15%。一般當產婦出現胎位不正、產程遲滯、多胞胎以及胎兒過大等因素時,醫生才會建議產婦選擇剖宮產。而剖宮產中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是并發癥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產婦在手術后也非常容易出現出血和休克的癥狀[6]。同時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發生率不僅與剖宮產手術有關,并且與患者的身體情況也有較為密切的聯系。有研究顯示[7],手術切口也是影響愈合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術中需要選擇術后反應小,容易愈合以及皮下脂肪較薄處為切口,讓患者的手術切口更易愈合[8]。
本次研究顯示,12 產婦中共有5 例胎膜早破,4 例單純肥胖,2 例出現上呼吸道感染,1 例合并細菌性陰道炎。剖宮產術后出現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影響因素包括胎膜早破、糖尿病、反復陰道操作、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肥胖等。而產婦出現胎膜早破時,會導致陰道與宮腔相通。并隨著破膜時間的不斷延長,產婦出現術后感染的幾率也越大,下生殖道感染是出現胎膜早破最為常見的原因之一。而產婦合并糖尿病時,會出現多種功能的缺陷,從而讓自身的殺菌作用下降,并會導致切口延遲愈合或是出現感染的情況發生。產婦出現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影響因素非常多,因此在提出改進建議時可以從影響因素出發。當患者在術前診斷出嚴重的并發癥時,可以采用會診的方式來確定治療方式。并且也可以從產婦的飲食以及手術衛生等方面出發,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因為感染因素出現切口愈合不良。
綜上所述,影響剖宮產術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影響因素包括胎膜早破、糖尿病、以及肥胖等。通過對高危因素采取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并制定出相應的改進方案,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發生率,從而讓產婦的身體可以更快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