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成龍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311231)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事業的穩步進行,各高職院校市政工程專業也紛紛加入教學教改的行列。實施市政工程專業教學教改工作,不僅順應教育部的改革思想,也是以學生為本精神的集中體現。基于此,學校應該將國家建設、社會發展需求、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專業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以宏觀的視角落實市政工程專業教學教改工作, 從而增強教學質量,為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培養高素質的生力軍。文章針對具體的教學教改策略展開簡單探討。
縱觀我國高職院校市政工程專業教學現狀,教學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追根溯源,主要是大部分高職院校在市政工程專業課程設置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在以往的市政工程專業教學中,多數高職院校只設置了道路、建筑物施工建設課程,沒有設置建筑給水排水工程和市政工程排水管道系統建設等課程, 不僅導致專業課程結構出現嚴重的缺失,而且熱門課程扎堆從而影響學生日后的就業,這是當前高職院校市政工程專業教學教改工作中亟待解決的難題[1]。
市政工程是一門內容較為枯燥的專業課,這對教師教學手段的創新應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從目前的高職院校市政工程專業教學來看,大部分教師沿用的教學手段都比較落后,不僅無法激發學生的專業學習興趣, 也大幅度降低了專業教學效率。 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生深入探究專業課程的先決條件,也是提升學生專業素養的助燃劑,高職院校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學習理解能力, 但是對專業課的探究仍舊是缺乏興趣,因此,高職院校市政工程專業教學教改要革新教學手段。
高職院校市政工程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課程,很多課程內容都需要依靠教學設施的支持,才能順利達到教學目標。 完備的教學設施不僅是落實市政工程專業教學教改工作的物質保障,也是發展學生專業素養的第一要素。 但是從目前的高職院校市政工程專業教學來看,大部分高職院的教學設施都不夠完善, 一是因為用于教學設施建設的資金不足,二是因為學校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專業學習需求,在意識層面不重視教學設施建設。 這不僅增大了市容工程專業教學效率的提升阻力,也難以高質量地完成專業教學教改工作。
古語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同樣適用于高職院校市政工程專業的教學教改工作。 市政工程是一門追求實踐的專業課程,只有依靠實踐教學,才能深化學生對教材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 從而達到理想的知識技能輸出目標。 除此之外,實踐能力是專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每個高職院校市政工程專業學生都應該具備的能力品質。 學生在不久的將來都會邁入工作崗位,如果實踐能力薄弱,不但會導致學生無法勝任崗位工作,也會使學生難以適應競爭激烈的職業環境。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在專業教學體系中對實踐教學的設置比重不足,實踐教學不到位,不但致使市政工程專業教學趨向片面化發展,也會影響學生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提升。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市政工程專業課程設置都存在很多不合理之處,阻礙著教學教改工作的順利開展。 針對這個問題,高職院校應該積極優化課程設置,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學規劃的科學性,另一方面為教學教改的突破創造有利的先決條件。 具體的策略實施主要有兩個步驟:
1)學校應該深入研究國家政策、市政建設需求和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形勢,以宏觀的視角重新審視現行的專業課程體系, 明確其中的不合理之處。如我國目前在市政工程建設方面急需大量的建筑給水排水系統建設人才,而多數高職院校在建設市政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時都沒有設置相關的課程,不但無法給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事業輸送高素質人才,也會導致學生就業供求關系緊張,不利于學生未來的就業規劃。
2)學校應該根據我國發展需要和勞動市場環境,對市政工程專業課程體系進行科學的調整[2]。如目前市政工程勞動市場稀缺建筑給水排水工程和給水排水管道系統建設人才,而道路、建筑物建設施工人才已經達到飽和狀態,引發了相關課程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高職院校在建設課程體系時,就應該增設相應的建筑給水排水工程和給水排水管道系統建設課程,并考慮減少道路、建筑物建設施工課程的安排數量,這樣不但可以提升教學規劃的科學性,也能增強高職院校教育與我國建設、就業形勢的適應性,從而初步落實高職院校市政工程專業教學教改工作。
開展高職院校市政工程專業教學教改工作的核心目標,不僅僅是課程和形式上的優化,更重要的是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深入研究所學專業,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學習能力。 想要實現這些目標,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必不可少。 基于此,高職院校在推進市政工程專業教學教改工作時,應該深化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積極創新教學手段,一方面可以為專業教學注入更多活力元素,另一方面也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幅度提升市政工程專業教學效率。 教學手段的創新工作主要由市政工程專業課的教師負責,這對教師的執教能力以及創新思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教師應該深入分析高職院校學生的興趣愛好、實際能力和心理需求,將市政工程專業課程與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有機整合,從根本上喚醒學生的學習期待,體現教學手段的趣味性和創新性。 如在實施市政工程專業教學時,教師可以積極引入案例教學法,借助真實的市政工程建設情境和事件,激發學生的深入學習興趣。 在應用案例教學法過程中, 教師可以扮演設計者或者激勵者的角色, 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合作探究,不但可以深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探索動機,也能鍛煉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與思考分析能力。 這些不僅對學生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完善大有裨益,也能助力市政工程專業教學教改目標的順利實現。
從目前的高職院校市政工程教學情況來看,教學設施殘缺不全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面對這種不良局面,高職院校必須意識到完善教學設施對于推進教學教改工作的現實意義,對教學設施的建設工作予以高度重視,一方面可以為學生創造優越的專業學習環境,另一方面也能增強專業教學模式的先進性,進一步落實教學教改工作。 如各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市政工程專業教學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量,根據市政工程專業教學特點,積極建設多媒體教室以及設計、實驗等實操基地。 這不但可以促進專業教學手段的創新,也能保障學生得到高質量的專業教育,從而顯著提升高職院小市政工程專業教學教改效率。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小在市政工程專業中實踐教學的比重太小,嚴重阻礙著學生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的發展。 基于此,高職院小應該深化改革精神,加強市政工程專業實踐教學, 一方面可以實現教、學、做的高度統一,另一方面也能凸顯教學改革的實效性[3]。 如學校可以積極發展校企合作模式,與市政工程建設單位、企業建立合作關系。 學校可以作為給企業、單位培養建設型人才的搖籃,企業、單位為學校提供實訓基地。 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理論素養之后,由專業教師帶領學生深入工程建設一線參與實踐學習。 這樣做不但可以使學生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 強化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運用能力,早日成熟起來,也能通過校企合作解決學生日后的就業問題,實現完整、科學、有效的市政工程教學教改任務。
高職院校對市政工程專業實施教學教改工作不僅順應國家政策,也是全新市場格局下高等職業教育必然的改革趨勢。 基于此,各高職院校應該順勢而為,深入剖析目前市政工程專業教學教改的關鍵點,多維度實施教改措施,多層面加快學生的專業成長步伐,從而實現專業教學教改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