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昱極,趙梓萱,鄧家肴,楊彩杰,李世杰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腫瘤一科,四川 成都 610075)
肺癌至1985年以來逐漸發展為世界上最常見惡性腫瘤,發病率在全球逐年遞增,而我國因發展化工業,空氣污染較嚴重,加之煙民較多,已成為世界上肺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1]。而失眠是肺癌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臨床上常因腫瘤壓迫、咳嗽、呼吸困難以及治療存在的毒副作用而導致睡眠質量下降,從而引起失眠癥狀,肺癌伴失眠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極大,并且加速病情進展[2]。失眠會對肺癌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負擔,減弱臨床治療效果,臨床上常稱此為肺癌相關性失眠。針對肺癌相關性失眠的臨床癥狀,使用西藥毒副作用大,會對患者造成不可逆的肝腎損害,同時停藥后病情易反復,相比較而言使用中藥辯證治療療效獨特、毒副作用小。李世杰教授從事中西醫結合腫瘤醫學多年,擁有豐富的抗腫瘤及腫瘤相關疾病的治療經驗,筆者有幸跟隨李世杰教授學習其臨床經驗,并將其運用血府逐瘀湯治療肺癌相關性失眠的臨床經驗介紹如下。
肺癌屬于中醫中“肺積”范疇,是由正氣虧虛,陰陽失調,六淫之邪趁虛入肺,導致肺功能失調,肺氣郁阻,宣降失司,氣機不利,運行受阻,精液失于輸布,凝聚為痰,痰凝氣滯,瘀阻脈絡,日久形成肺部積塊。其病機特點為本虛標實,本虛為正氣虧虛,氣虛無力推動血脈運行,瘀血阻滯于肺,肺失宣肅,故臨床上可見咳嗽、咳痰、胸痛等標實癥狀。經多項臨床研究發現,肺癌患者多存在正氣虧虛,脈絡瘀阻,所以氣虛血淤證是發病過程中最主要的病機之一[3]。清代醫家王清任在《醫林改錯》中指出:“元氣即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滯而癖......”“氣無形不能結血受寒則凝結成塊,血受熱則煎熬成瘀”[4]。此類因虛致實的肺癌患者,臨床常表現為失眠,除了失眠外,還多夾雜著虛勞的表現,如少氣懶言、乏力倦怠、頭暈頭痛。瘀熱擾心,則見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瘀血停而不化,新血難生,無以涵養心神,濁血占據心宮,則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夢寐恍惚。治療此類肺癌相關性失眠-氣虛血瘀證之疾,當以益氣活血之法,氣盛則可推動血液運行,血液運行暢通,便能化去瘀血,復生新血,使神可藏于心,心神內斂,情志暢,則夜寐得安[5]。
“血府逐瘀湯”一方出自清代醫家王清任《醫林改錯》一書,該方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主治“胸中血府血瘀證”。《醫林改錯》中云:“頭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熱(名日燈籠病),瞀悶,急躁,夜睡夢多,呃逆,飲水即嗆,不眠,小兒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氣病,干嘔,晚發一陣熱。”胸中為氣之所宗,血之所聚,肝經循行之分野,故而胸中血府血瘀證主要臨床表現為胸痛、胸悶、失眠、心慌、煩躁。具體處方如下:桃仁、當歸、生地黃、赤芍、川芎、紅花、枳殼、柴胡、川牛膝、桔梗、甘草。方中君藥為桃仁、紅花,其中桃仁主破血行滯而潤燥,紅花活血祛瘀兼止痛;方中臣藥為赤芍、川芎、川牛膝,赤芍和川芎重在活血祛瘀,而川牛膝祛瘀通脈,并能引血下行,三藥并行,能活血祛瘀,通下焦之脈絡;桔梗、枳殼一升一降,行氣寬胸,并且桔梗載藥上行,可兼顧上焦之瘀血,生地黃和當歸能益陰養血,清熱活血,可使瘀血去新血生,柴胡疏肝解郁,理氣行滯,使氣行則血暢,上訴藥物均為佐藥;甘草作為使藥,意在調和諸藥。該方的配伍特點為:(1)活血與行氣同用,既能行血分瘀滯,又可解氣分瘀結;(2)祛瘀與養血同施,使活血而無耗血傷陰之慮,瘀去而又生新;(3)升降兼顧,即能升達清陽,又能瀉下降濁,使氣機調達、氣血和調[6]。而李世杰教授善在原方基礎上加減治療“肺癌--氣滯血瘀證”患者失眠癥狀,心腎陰虛者,加入柏子仁、五味子、麥冬滋陰養心安神;肝血不足,虛熱內擾者加入酸棗仁、茯苓、知母等寧心安神,滋陰清熱除煩,在臨床上療效甚佳。
根據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湯有改善腫瘤細胞的缺氧狀態,抵抗肺部纖維化、提高人體免疫力、提高新陳代謝、擴張血管等作用,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抗腫瘤作用[7]。另一項研究表明方中紅花、桃仁、生地黃、當歸、赤芍、穿牛膝等活血藥具有增加毛細血管網的通透性的功效;柴胡、川芎、桔梗、枳殼可以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改善腦部供血,營養腦神經,對人體的器官機能都可以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從而改善肺癌患者的失眠癥狀[8]。
4.1 患者楊某某,38歲,女,2019年6月28日于李世杰教授門診就診,主訴“肺癌術后1年余,胸悶氣緊伴失眠2+月”。患者1年余前因體檢發現肺部結節,遂于四川省華西醫院行手術治療,術后病理提示“肺惡性腫瘤 傾向腺癌”免疫組化:Ki(+, 約50%)、P63(-)、P40(-)、TTF-1(-)、CK7(+++)、NapinA(-)、PSA(-)、Villin(+++)、CD56(-)、Syn(-)。臨 床 診斷為“肺惡性腫瘤 腺癌 T2N0M0,IB期”,患者術后每三個月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復查胸部CT,均未見明顯復發轉移征象,2+月前患者因私人原因出現胸悶氣緊,情緒焦慮,夜間難以入睡,入睡后多夢易醒等癥狀。患者考慮自己肺部惡性腫瘤病史,擔心病情變化,遂至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復查,頭顱平掃+胸腹部增強CT均未見任何復發轉移征象,腫瘤標志物、血常規、血生化等指標均未見任何異常。患者遂每晚口服艾司唑侖1mg qn,但停藥后癥狀仍未見明顯改善。故于李師門診就診,癥見:神清,精神一般,胸悶氣緊,咳嗽無痰,氣短,情緒焦慮,納一般,眠差,二便可。舌質紫暗,舌苔薄黃,脈弦細。李師診斷為“1.肺癌病-氣滯血淤證2.不寐”。予血府逐瘀湯加減,具體處方如下:桃仁15g、紅花15g、當歸15g、生地黃15g、枳殼10g、甘草3g、赤芍15g、竹葉柴胡15g、川芎15g、桔梗15g、川牛膝20g、黃芪30g、制遠志15g、炒酸棗仁20g、茯苓15g、生曬參10g共30劑,一日三次,日一劑,水煎服。患者服用1月后,至李師門診復診,自訴胸悶氣緊間作,情緒尚可,睡眠得以改善。而今該患者已定期于我科門診治療1+年,病情穩定,腫瘤未見明顯復發轉移征象,無明顯胸悶氣緊,無咳嗽咯痰,睡眠可,情緒佳。
4.2 患者李某,78歲,男,2019年12月20日于我科門診就診,主訴“咳嗽胸痛伴失眠5月余,發現肺部占位4月余”。患者5+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咳嗽胸痛,夜間加重,難以入眠等癥狀,遂于當地醫院行CT檢查,發現右肺上葉一不規則軟組織腫塊影,大小約3.5×4.2cm,邊界不清,縱膈多發淋巴結顯示,肋骨骨質破壞,考慮“肺惡性腫瘤伴骨轉移?”。行痰脫落細胞培養檢查(-),當地醫院考慮該患者年事已高,遂未予其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建議其于四川省中醫院腫瘤科門診中藥治療,患者遂于2019年12月20日至李世杰教授門診就診,癥見:神清,精神差,咳嗽,胸痛,痛如針刺有定處,夜間加重,失眠多夢,急躁易怒,納差,眠差,二便可。舌質暗紅,苔有瘀斑瘀點,脈弦緊。李師診斷為“中醫:1.肺積-氣滯血淤證2.不寐;西醫:1.肺占位?惡性腫瘤可能性大2.癌因性失眠”。故予血府逐瘀湯加減,具體處方如下:桃仁20g、紅花20g、當歸20g、生地黃10g、枳殼10g、炙甘草5g、赤芍15g、川芎15g、竹葉柴胡15g、桔梗15g、川牛膝20g、黃芪30g、制遠志15g、茯苓15g、知母10g,共10劑,一日三次,日一劑,水煎服。10日后該患者于我科門診復診,自訴目前夜間咳嗽胸痛癥狀稍有緩解,夜寐得安,但白天胸悶氣短癥狀明顯,李師遂在原方基礎上去掉制遠志,調整黃芪量為60g,并加入生曬參10g,共30劑,一日三次,日一劑,水煎服。一個月后,患者上訴癥狀明顯改善。現仍規律于李世杰教授門診就診。
通過以上中醫西醫理論支持和李世杰教授臨床醫案舉例,不難得知,肺癌相關性失眠病機多為氣滯血瘀,治法應行氣與活血并用,李教授從事中西醫結合臨床腫瘤專業三十年余,在治療惡性腫瘤并發癥尤其是原發性肺癌相關性疾病方面積累了相當多的臨床經驗。李世杰教授通過理論與臨床相結合,運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肺癌相關性失眠,通過辨證論治治療中醫腫瘤相關性疾病,在臨床上療效甚佳。而今跟隨李教授學習已有兩年余,在教授教導下,筆者在針對肺癌相關性失眠的治療上收獲頗豐、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