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娟,黃耀輝,蒙世豪,黃榆秀,潘延斌,李建民,楊猛,2*
(1.廣西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皮膚科,廣西 南寧 530031;2.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皮膚科,云南 昆明 650000)
2019年,我國湖北武漢于12月31日首次公開報道了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例[1]。隨著新病例的產生,專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可通過飛沫、咳嗽、打噴嚏及氣溶膠等途徑在人與人之間傳播[2]。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各地區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發動全民投入積極的疫情防控戰中[3]。由于該病毒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染性強,導致疾病傳播迅速,國際衛生組織在2020年3月宣布新型肺炎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階段。COVID-19的發病率感染人數仍持續上漲,全球已發現約1,948,617例確診病例和121,846例死亡病例[4]。
COVID-19全球大流行給中國甚至世界帶來的重大影響,而縱觀中國2020年之前的經濟發展呈逐漸上升趨勢,但各地區發展各有差異,地區間經濟的發展差異則反應了該地區的醫療及生活水平狀況。并且我國從事皮膚病專業的醫生數量并不可觀,部分經濟落后地區甚至沒有專業的皮膚科醫生[5],呈人才緊缺局面,導致出現有病無處尋醫的現象。
眾所周知,皮膚位于人體表面,成人皮膚總面積約2m2,具有屏障、吸收、感覺、分泌和排泄、體溫調節、代謝、免疫等功能[6],是最容易受傷和病變的器官之一。目前,皮膚病病種多,可以命名的皮膚病多達2000多種,呈“小病多、流行廣、危害大”的特點[7]。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響應國家號召,迅速控制疫情,人們都處于閉門不出、居家隔離狀態,除了有發熱、咳嗽等與新冠肺炎癥狀難以區分的患者至醫院就診[8],以排查是否患有新冠肺炎,大部分皮膚病患者常常在到醫院看病、自行購藥治療等選擇中徘徊,小部分患者對所患皮膚病不予重視且不做及時處理,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解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皮膚病患者的就診難題;如何解決經濟不發達地區皮膚病患者的就診難題;如何有效分配和利用專業皮膚科醫生看病時間;如何合理配置現有的醫療資源等等;這些問題一度成為難題。
我國長期存在醫療資源匱乏及分布不均的現象,基層群眾看病難一直是亟待解決的難題[9]。應運而生的“互聯網-醫療”模式給當前的醫療難題提供了最佳答案。“互聯網-醫學”模式使現代醫療衛生服務得到了創新,不僅提升了醫療服務效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醫患矛盾,重要的是解決了患者的看病難題。
皮膚性病學是直觀性較強的學科,與傳統的內、外科疾病不同的是,大部分皮膚病有特征性的皮損類型和伴隨癥狀,可通過典型圖片,根據皮損類型及臨床表現得出初步診斷[10]。基于皮膚疾病的視覺直觀性,皮膚科成為了最適合以互聯網為載體并發展線上醫療的學科。2015年,“互聯網+”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隨后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規定積極推動“互聯網+醫療”的有效發展。當前,“互聯網+”已與醫療深度融合,一躍成為當前的焦點[11]。2018年4月25日,國務院把“互聯網醫院”寫入相關文件;隨后國家衛健委提出實施“互聯網+健康扶貧”項目,為貧困人口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預防、管理、分級診療等健康服務[12]。我國皮膚病患者人數眾多,居住地不集中,部分患者居住在交通欠便利的區域,這給專注于皮膚病專業領域的移動醫療軟件提供了潛在的機遇,只要將移動醫療軟件服務內容細化,充分滿足患者的就診需求并且提供準確、有效的治療方案,皮膚科醫療軟件將會迅速占領互聯網醫療市場。再加上皮膚病的先天優勢是可以預測,未來皮膚病線上咨詢業務將會得到大幅度增長,其影響不僅在于患者就醫模式的改變,對皮膚科醫生本身的醫療行為、繼續教育等方面也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13]。
而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下,互聯網醫療則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即將出現互聯網醫療新的“轉折點”。互聯網醫療以互聯網為載體實現了健康教育、醫療信息查詢、電子健康檔案、遠程會診等,相比于傳統醫療模式更容易形成個性化服務[14]。借助相關醫療軟件,皮膚科醫生可隨時隨地回答患者所提的問題,遠程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方案,同時,患者亦可閉門不出就能隨時與醫生交流身體情況、用藥效果、病情變化和治療方案等。
妙手醫生APP(北京圓心科技有限公司)是專業的互聯網醫院平臺,不僅配置了全國性的專業醫患復診平臺和安全用藥配藥中心,更基于互聯網技術打造“互聯網+醫療+藥品”的全新健康管理模式。
此外,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銀屑病專委會與妙手醫生平臺合作,聯合推出針對真實世界患者流行病學研究、治療方案療效評估、護膚品防護效果評估等的研究項目,支持平臺醫生對自己的患者群體開展研究,平臺也將定期開展指南文獻解讀、研究成果報告、特殊案例分享等學術推進活動,不斷推進醫生與患者的銀屑病規范治療、慢病管理、健康促進水平。結合此次疫情狀況,妙手醫生APP在疫情期間開展了大型的線上銀屑病持續義診。本次主要分析疫情期間三個月內即2020年02月、03月、04月患者在妙手醫生APP的線上就診情況。
4.1.1 妙手醫生APP下載方式
患者可在手機應用商店或應用市場搜索“妙手醫生”并下載APP。
4.1.2 注冊用戶
患者打開妙手醫生APP,在APP上注冊用戶信息,注冊成功后即可使用。
點擊APP上方推送的標題—“妙手互聯網醫院皮膚病專科平臺”(圖1)后即可進入義診,通過APP頁面上的醫生個人主頁內容(圖2),患者可自行選擇心儀的醫生進行線上咨詢。

圖1

圖2
據統計,截止到4月份參加此次義診患者數為9763人,其中男性患者4288人,女性患者5383人,性別缺失(未填寫)的92人,其中,使用圖文咨詢的人數較多,達到9762人,僅有一人使用視頻咨詢的方式參與此次義診。
4.2.1 此次義診中皮膚科科普音頻、視頻數量及播放量

表1 音頻、視頻數量及播放量
通過表1可以看出,使用妙手醫生APP的患者關注APP上關于皮膚病的科普內容。
4.2.2 患者診斷分布
醫生通過義診患者病情和歷史病例提供復診開方。此次義診期間處方人次數為541人次,處方患者數286人。從圖3可以看出,涉及排名前三的診斷為:皮膚附屬器疾病(痤瘡)、紅斑丘疹鱗屑性皮膚病(銀屑病)、過敏性疾病。具體診斷情況見表1。

圖3 皮膚病類型分布概況

表1 具體診斷分布
全國各地多名優秀的皮膚科專家入駐妙手醫生APP,患者可通過圖文咨詢或視頻問診的方式與醫生溝通病情,最終得到相應疾病的治療方案。此外,APP定時更新各種疾病的科普內容,患者可通過瀏覽科普內容了解相關疾病的病因及預后,有助于醫患之間形成主動模式,從而提高皮膚病治療有效率、減少復發率。
目前,互聯網醫療的熱度促進了各種醫療APP的產生,但是貼近皮膚科醫生需求的并不多,妙手醫生APP有醫生端和患者端兩種模式[15],醫生能通過清晰的圖片觀察患者的皮疹情況,及時解答患者提出的就診問題,滿足了患者的就醫便捷、有效就醫的需求。與其他醫療APP不同的是,妙手醫生APP響應國家的政策,建立的妙手互聯網醫院成為了服務醫患的互聯網醫療平臺,是醫生和醫生集團的互聯網云端診室,為醫生提供線上接診、患者管理、醫生教育、電子處方及藥品等專業服務,且妙手醫生APP已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擁有行業內稀缺的“醫、患、藥”連接和服務能力。構架成熟的妙手互聯網醫院讓患者足不出戶就能完成復診買藥、等一系列繁雜的流程,適應了疫情期間的特殊需要。
通過觀察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即2020年02月、03月、04月皮膚病患者使用妙手醫生APP的線上就診情況。我們不難發現互聯網醫療已成功打入消費市場并牢固占領了一席之地,而這一次的疫情更是讓互聯網醫療發展迅猛。互聯網醫療有效改善了就診難題,采用名醫進駐APP的模式,對醫療資源進行合理配置,讓醫生利用零散時間也能為患者解決疾病困擾。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互聯網的線上醫療發展得如火如荼,傳統的線下醫療位置仍不能完全被線上醫療所取代。我們要考慮到部分中老年人是否可以像當代年輕人一樣有能力或者愿意接受這樣的新事物,以及線上就診是否可以保障患者及醫生的信息安全,醫生能否根據線上就診患者提供的疾病信息準確的判斷病情并提供有效的治療方案。妙手醫生APP下載方式及就診流程簡單,在信息安全機制、人才招納、疾病知識科普、醫生教育等方面有著成熟的管理體制,并且考慮到線上醫療必定會有部分疾病判斷的局限性,妙手醫生推出患者預約服務,節省了患者需要到實體醫院排隊掛號的時間,有效推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醫療服務模式。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思維方式的改變,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醫療模式必定會走得更長遠。此次線上義診是通過醫生開具的處方記錄患者的初步診斷,不難發現,處方患者人數仍偏少,且存在醫生診斷不規范的現象,如過敏性皮炎未明確細化診斷等,且此次為銀屑病義診,故銀屑病構成比高,存在一定選擇偏倚,期待以后有就診費用等數據,可以進一步行經濟學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