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嬋,黎琴
(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治未病中心,廣西 南寧 530000)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M)最常見的微血管并發癥之一,已成為主要致盲眼病,DR的患病率已經達到20.5%~46.9%[1]。DR發病5~9年內會有10%的患者出現視網膜病變,而且將在15年后會有50%的患者出現,25年后則可能達到90%[2]。我國近年來糖尿病發病率逐年升高,DR的致盲率與發生率也隨之升高[3-4],對DR患者及早進行護理干預,可以避免和延緩DR的發生[5]。“一病一品”即“對于某一種??萍膊。茉煲粋€專屬的護理品牌”,是深入貫徹優質護理服務建設的結果,是每個??扑茉熳约阂粋€高品質的??铺厣o理項目的過程[6]。相關研究顯示,“一病一品”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提升??谱o理品牌形象,從而打造醫院優質護理服務品質鏈[7-8]。本研究旨在探討“一病一品”護理模式對DR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F總結分析報告如下。
選擇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玻璃體切除手術和視網膜激光光凝術治療的DR患者66例(66眼),其中男34例,女32例。年齡48~76歲,平均(61.3±6.2)歲;DM病程6~15年,平均(10.1±2.7)年;納入標準:(1)均符合DR的診斷標準;(2)無明顯手術禁忌證者,無嚴重心腦血管、惡性腫瘤疾病者;(3)無精神病史、認知障礙及溝通障礙者;(4)患者全部簽署知情同意書。將玻璃體切除術后所有患者按照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3例,其中對照組男16例,女17例,年齡48~75歲,平均(61.2±6.5)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9例,初中8例,高中8例,大專以上8例。觀察組男17例,女16例,年齡49~76歲,平均(62.1±6.8)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8例,初中8例,高中9例,大專以上8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等方面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干預方法
1.2.1.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整體一般常規護理的方法,主要為眼科檢查、用眼衛生、積極戒煙,進行出院健康教育,遵照醫囑使用藥物,避免眼睛過度疲勞,術后嚴格堅持糖尿病飲食,如果出現不適感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用藥指導,注意血糖的控制和調節,遵照醫囑正確點眼藥水。
1.2.1.2 觀察組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一病一品”干預。(1)成立專人小組:組建DR“一病一品”護理小組,明確各自職責,“一病一品”護理小組由護士長、護理組長和高年資的責任護士組成,請經驗豐富的糖尿病??谱o士和眼科醫生對“一病一品”護理小組開展??婆嘤?,包括基礎理論知識培訓。非糖尿病??谱o士對糖尿病患者的護理過程中容易出現知識缺乏、健康教育不到位的情況?!耙徊∫黄贰毙〗M內每名護理人員均要求培訓合格,掌握DR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危險因素、護理要點、糖尿病飲食營養指導,規范護理過程中的各項護理操作。護士長全程對“一病一品”小組護理重點進行指導,護理組長負責每日檢查責任護士的護理工作情況,責任護士負責患者住院期間全面的護理工作?;颊呷朐汉笥韶熑巫o士進行首次護理評估,制定初步護理計劃,護理組長每日檢查護理計劃實施情況,并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與責任護士共同修訂護理計劃,護士長隨機抽查護理質量,及時發現問題并處理。(2)評估:“一病一品”小組對新入院病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心理和社會生活等方面進行了解,如:血糖、血壓、血脂、腎功能、病程、視力、經濟、文化程度等,重點了解病人血糖控制情況,視力情況,對糖尿病知識的了解狀況以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發展、危害、預防、治療的了解程度,患者的心理狀況及家庭支持情況。(3)健康宣教:“一病一品”小組針對每個病人具體情況共同制定健康宣教計劃單,宣教內容體現“專病化”、“個性化”和“遞進化”,由易到難,幫助患者逐步掌握。對患者進行“專病化”健康知識宣教。然后根據患者病情進行“個性化”的眼部護理指導,重點是教會患者自我護理,飲食、運動、監測血糖以及如何配合治療。健康指導采取患者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采用床旁口頭教育、健康指導手冊、建立“文化走廊”、影像資料以及眼球模型教具等形象化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在整個宣教過程中,責任護士及時評估患者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根據患者的掌握程度適當增加和減少健康宣教的內容和頻率,達到“遞進化”的健康宣教。責任護士實施相應的健康宣教后在健康教育執行單上簽字,由護理組長每日檢查護理工作落實情況。護理健康教育單放置于患者床尾,以便患者和家屬學習監督。(4)中醫外治法:患者入院第3-8天予以中醫外治法。根據我科實際DR優勢病種診療方案,予以患者以下中醫外治方法。①中藥離子導入儀療法:通過熱療和促進劑(水化劑、角質層剝離劑)的應用對皮膚進行預處理,增加皮膚的通透性;使用中藥離子導入儀,通過脈沖電流使a-螺旋結構的多肽發生翻轉形成平行排列,由無序性變為有序性,產生允許生物大分子藥物通過的生物通道。使用行氣化瘀之香丹注射液為導入藥物,選穴睛明穴、太陽穴置放電極。每天治療2次,每次15分鐘。②穴位溫灸法:局部取穴,選取患側四白穴、球后穴、承泣穴、太陽穴、絲竹空穴、魚腰穴、攢竹穴。將艾條點燃,采用溫和灸的方法,每天2次,每次灸15分鐘。(5)心理護理DR的發生加重了患者的身心負擔和經濟壓力,大多數患者存在焦慮、抑郁和恐懼心理。責任護士通過對患者進行個性化心理護理,及時疏導患者的不良情緒,促使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治療。主要的干預措施包括幫助患者正確認識DR,采用圖片和數據對患者DR情況進行前后對比,從而樹立患者治療的信心。此外,采取互助治療的方式,即科室每周組織1次患者間的座談會,相互交流治療體會,表達患者內心的感受,從而穩定患者情緒,減輕其心理壓力。
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采用視功能損害眼病患者生活質量量表進行生活質量評價[9],該量表包括臨床癥狀與視功能、身體功能、社會活動及精神心理4個方面,共20個指標??偡衷礁弑硎旧钯|量越好。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a=0.05。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兩組患者入院時生活質量量表各維度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DR是DM最常見、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也是成年人低視力和致盲的主要原因,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0]。DR的發生、發展主要與DM病程、血糖、血壓等全身因素及眼壓、屈光等眼部因素相關。對DR患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及干預對延緩其進展至關重要,可使絕大多數患者保存有用的視力?,F代玻璃體切除手術明顯降低了DR的致盲率,是治療DR比較安全、有效的方法。研究表明[11],絕大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間均能正確按照要求進行治療,但出院后其遵醫程度卻大大下降。許瑩等[12]指出,護理路徑在DR患者中,護理后治療組的調節能力與日常生活能力得分都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一病一品”護理模式其內涵較多,其中包含“優質護理”、“護理臨床路徑”、“外治護理”、“心理護理”、“品管圈”等等許多概念。優質的護理模式的確能夠使護士和患者都能夠積極參與到護理工作中,產生良好的效果,比如“優質護理”、“護理臨床路徑”等,對于患者而言,優質的護理模式能使患者徹底知曉疾病的防治知識,提高患者依從性和生存質量。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干預前生活質量得分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得分與對照組得分比較,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