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琢,塔 建,胡勁松
(1.廣州市中心區交通項目管理中心,廣東 廣州 510030;2.廣州市交通規劃研究院,廣東 廣州 510030)
2016年2月,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實現城市有序建設、適度開發、高效運行,努力打造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讓人民生活更美好。2016年6月,廣東省委省政府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粵發〔2016〕14號),提出要圍繞讓人民生活更美好的核心要求,科學規劃、有序建設、適度開發、高效運行,努力建成社會和諧包容、嶺南特色濃郁、人居環境質量高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強的現代化城市。2016年8月,廣州市委市政府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穗字〔2016〕9號),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核心的城市發展理念,合理調控人口規模,提高市民素質,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衡覆蓋,按照干凈整潔平安有序的要求,建設標準化精細化品質化的人居環境。
在國家省市要求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背景下,為打造干凈整潔平安有序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管理標準化精細化品質化水平,廣州市天河區陸續開展了一批道路精細化品質化改造工程,主要針對一些重要的交通性、景觀性道路,如黃埔大道、臨江大道、體育西路、廣州火車東站周邊道路等。按照國際化要求、國際國內先進城市標準,對這些主要出行通道進行人行道磚翻修及景觀綠化整治后,道路環境面貌煥然一新。但是現狀道路沿線建筑退縮空間內亂停車是較為普遍存在的問題,對道路附屬設施、景觀環境有極大的影響,直接降低城市道路對外窗口形象。其中黃埔大道作為廣州市一條非常重要的東西向交通性干道,既是交通走廊也是景觀展示的通廊,能夠展現花城時代魅力,彰顯花城城市干道迎賓形象。現狀黃埔大道沿線退縮空間亂停車現象普遍,開展亂停車整治工作迫在眉睫。
一直以來,關于退縮空間是否允許停車、退縮空間停車由誰管理監督的問題,相關規定并沒有給出十分明確的界定。由于退縮空間權屬于用地業主單位,傳統的紅線內空間管控缺乏對退縮空間規劃設計的統籌考慮,退縮空間的設計、用途均由權屬單位指定,造成道路公共空間界面不統一,直接或間接地導致退縮空間亂停車問題的產生,影響道路景觀形象。
退縮空間是指道路紅線與建筑紅線之間用于人流集散和沿街綠化用地的地帶。通常對建筑退縮空間進行管控的目的有兩個,一是退縮空間作為人行空間及綠化廊道可以填補公園綠地面積常被壓縮未達標準、人行道規模不足的問題;二是退縮空間作為道路與建筑物間的柔性連結,可以塑造多層次、多樣化的街道景觀,提供視覺穿透性效果,避免僵化壓迫感。退縮空間具有增進環境安全、提供小區社交需要、街景美化、環境保護及提供城市永續發展空間的功能。
(1)停車方式較亂,影響街道空間形象
退縮空間停車亂比較明顯的特征是停車方式亂,廣州市黃埔大道(廣州大道—科韻路)沿線退縮空間主要有平行式、斜列式、垂直式三種停車方式,由于不同的停車方式導致街道界面空間缺乏層次感、呈現零亂無序的特征。
(2)路側隔離設施種類較亂,建設標準參差不齊
道路紅線與退縮空間之間的路側隔離設施種類較多,有隔離柱、隔離墩、交通錐、移動花缽、圍欄、樹池、花壇、圍墻,以及對退縮空間進行抬升或降低等多種樣式和形式。不同類型的隔離設施景觀效果差異較大,對于部分設置較好的花壇和圍墻等硬隔離設施能夠起到較好的分隔效果,隔離墩、隔離柱、交通錐、移動花缽等軟隔離設施不能有效分隔空間,退縮空間內停車會影響道路景觀形象。
國家層面,《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了禁止在人行道上停放機動車,但關于建筑退縮空間是否允許停車未見相關說明。廣州層面,《廣州市城市規劃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穗府〔1986〕85號)規定道路紅線與建筑紅線之間為人流集散和沿街綠化用地,不得修建任何建筑物和作停車場地。《廣州市城鄉規劃技術規定》規定建筑工程退讓范圍應當作為綠化、人流集散及市政管線埋設用地。無疑,人行道、退縮空間不應作為停車場地,但關于人行道、退縮空間違停的管理主體、如何處罰、處罰力度并未見較為清晰的規定以及相關依據。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機動車數量也在逐年增加,停車供需矛盾突出。有車一族面臨無處停車或停車難問題,用地權屬業主將建筑退縮空間的空地用來停車。以黃埔大道(廣州大道-科韻路)為例,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停車需求,市政管理部門曾對近20個企業發放了退縮空間地面停車登記證。但伴隨而來的是退縮空間停車亂象迭生,停車位擠占人行空間,同時對地面鋪裝造成永久性破壞,影響城市景觀,在交通安全方面存在問題和隱患。
一直以來沿街建筑退縮空間的利用處于無據可依狀態,由土地開發者自由發揮,業主更傾向將退縮空間用來做停車位,退縮空間亂停車問題由此產生。現狀停車管理主要針對道路紅線范圍內,由交通管理部門負責執法。退縮空間內停車問題涉及市政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等多個部門,但部門之間職責沒有清晰規定,此外依據什么法律法規規章、如何處罰沒有清晰的依據,退縮空間違停究竟“該不該管”、“由誰管”、“怎么管”糾纏不清。
由于道路兩側的無障礙坡道未設置車止石或車止石設置間距過疏,機動車能夠輕易地駛入人行道及退縮空間,甚至有些車止石遭到人為破壞,從而失去作用。道路樹池間隔距離較遠,機動車能夠無視路緣石直接駛入退縮空間,也是導致退縮空間亂停車現象的原因之一。
黃埔大道(廣州大道-科韻路)現狀退縮空間地面停車泊位約為800個,取消停車后建議按照規劃加快周邊公共停車場建設,增設停車泊位。由于天河區產業高端集聚的特征,對交通吸引力遠高于其他地區,采用規范規定的一般停車配建指標難以滿足天河區的停車需求。宜針對新建、改擴建的小區、辦公樓、學校、醫院等適當提高配建停車場的建設指標,確保配建停車泊位滿足將來的使用需求。
以往多針對機動車道及人行道進行停車管理,忽略退縮空間停車管理。建議由道路紅線內空間向道路兩側建筑空間轉變,將退縮空間內停車納入停車管理范疇。協調退縮空間的私人開發和公共空間的雙重屬性,依據退縮間距和周邊建筑環境特性,明確退縮空間是主要實現人流集散和綠化景觀的功能。建議形成開放式街區,退縮空間與人行道及建筑空間一體化規劃設計。
并非所有退縮空間均應嚴格限制機動車停放,宜根據具體道路類型制定退縮空間停車管理體系辦法。對于重要的景觀性道路原則上不建議在退縮空間范圍內進行地面停車,需要進行嚴格停車管理;對于一些生活性道路及次支路可根據實際需要設置地面停車,但應符合建筑(如商業、住宅、居覽館,體育場館等)使用功能的對應規范要求,同時設置與周邊景觀環境相協調的分隔設施,避免影響街區景觀效果。
明確以交警部門作為退縮空間違法停車的執法主體,同時制定地方性的交通管理條例作為執法依據。在條例中根據退縮空間違停的各種情況建立三級處罰體系,對于嚴禁違停區域,采用“罰款+扣分”形式進行處罰;對于不宜違停區域,采用“罰款”形式進行處罰;對于違停影響不大的區域,采用“警告”形式進行勸導。為方便交警執法,重要地點應增設視頻監控設施。
對退縮空間出入口處未設車止石以及車止石過疏、被破壞的情況應進行補充改善。車止石高度不應低于0.4 m,間距應控制在0.8~1.5 m,車止石要求堅固美觀,與周邊環境協調,宜采用仿花崗巖,并配筋。可設置連續的人行道綠帶或在樹池之間增設圍欄、護欄,在不影響景觀效果的前提下可以對機動車起到很好的阻隔效果。
以廣州市天河區黃埔大道前期整治機制為例,整治實施階段主要涉及到四個職能部門,具體工作機制如下:
區街道負責統籌工作,協調場地業主,收回退縮空間停車場地,取消停車。
區住建部門負責撤銷停車場登記證。
區城管部門負責清除人行道和退縮空間之間的隔離墩、隔離柱、簡易交通錐、簡易移動花缽、簡易圍欄等。
區代建部門負責退縮空間內鋪裝改造,在部分退縮空間出入口增設車止石,加裝視頻監控設施。
以廣州市天河區黃埔大道后期管理機制為例,后期管理階段主要涉及到五個職能部門,具體工作機制如下。
區街道負責統籌做好人行道及退縮空間的管理工作,落實屬地管理職責。
區交警部門負責加強人行道和退縮空間停車的執法。
區城管部門負責“六亂”綜合執法工作以及環衛保潔工作。
區住建部門負責加強人行道及退縮空間管理維護工作。
區農園部門負責沿線綠化日常維護管理工作。
道路精細化品質化改造背景下,開展退縮空間停車整治能有效改善道路景觀形象,提升城市影響力。以廣州市黃埔大道為例,明確了建筑工程退讓范圍應當作為綠化、人流集散及市政管線埋設用地,不宜作為停車場地;退縮空間宜和人行道進行一體化設計,整體與周邊環境相協調。退縮空間亂停車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首先應將退縮空間納入停車管理范疇,并明確其執法主體,然后制定地方性管理條例作為執法依據,最后城市各職能部門應通力合作,加強溝通協調,實現還空間于行人。囿于本人知識水平有限,關于退縮空間停車治理僅提了一些初步想法,對于更為具體的策略并未闡述,希望能夠在以后的研究中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