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懷齊 劉璇芝 王帆 栗麗
胎兒體重是影響安全分娩的重要因素之一,胎兒體重過高,在分娩過程中容易發生母嬰并發癥,母體和胎兒的危險性均升高[1]。因此,預測新生兒體重對產婦和胎兒的健康都具有重要意義[2]。臨床上有關胎兒體重預測的研究較多,但應用起來較繁瑣, 有時誤差較大。已有多項研究指出, 超聲測量胎兒的相關指標是預測胎兒體重的重要比對參數[3,4]。本研究通過探討臨床超聲測量胎兒腹圍值與其出生體重間的關系, 以期找到一個預估新生兒出生體重和評估巨大兒更簡便準確的手段。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5年1月~2020年4月在我院婦產科分娩的85例孕產婦。入選標準:①產檢胎齡≥37 周;②單活胎;③產婦自愿參與本項研究;④超聲測量在分娩之前的0~7d 進行;⑤產前行超聲檢查并已知無胎兒畸形。
1.2 測量方法使用儀器為西門子ACUSONS 20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 超聲探頭型號3.5MHz 的凸陣探頭。使用目前國內外通用的測量方法,在孕產婦即將分娩的0~7d 內超聲測量胎兒的腹圍、頭圍、股骨長, 每個參數測量3次后取均值。腹圍測量標準是胎體橫切面,顯示胃泡及肝內門靜脈1/3段;頭圍測量的標準是丘腦水平測量顱骨光環外緣;股骨長測量標準是股骨最長軸上一側圓形骨骺頂端至另一側斜面中點之間的距離[5]。操作過程中所有數據的測量均由熟練掌握超聲技術的醫師單人完成并追蹤記錄新生兒體重,胎兒出生后1h 內由專人測得。
1.3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17.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超聲測量值與出生后體重測量值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法進行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胎兒腹圍、頭圍、股骨長與出生體重的相關性胎兒出生體重(g)作為因變量,超聲測量胎兒腹圍(mm)、頭圍(mm)、股骨長(mm)值各自為自變量,回歸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頭圍、腹圍與新生兒出生體重呈直線正相關,其中胎兒腹圍與新生兒出生體重二者相關系數較高r=0.781(P<0.001),其次為頭圍r=0.437(P<0.001)。股骨長度相關系數r=0.186,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出生體重相關性較弱。見圖1~3。
圖1 胎兒腹圍與新生兒出生體重之間相關性
圖2 胎兒頭圍與新生兒出生體重之間相關性
圖3 胎兒股骨長度與新生兒出生體重之間相關性
2.2 胎兒腹圍與新生兒體重及巨大兒出現情況比較胎兒腹圍<340mm 的12例中,產后無巨大兒,平均出生體重為(3 245±191)g;340mm ≤胎兒腹圍<350mm 34例,平均出生體重(3 447±290)g,巨大兒1例,出生體重為4 240g;350mm ≤胎兒腹圍<360mm 13例,平均出生體重(3 437±313)g,巨大兒2例,平均出生體重(4 125±95)g;360mm≤胎兒腹圍<370mm 11例,新生兒平均出生體重(4 038±410)g,巨大兒8例,平均出生體重(4 215±314)g;370mm ≤胎兒腹圍<380mm 6例,新生兒平均出生體重(4 392±362)g,巨大兒5例,平均出生體重(4 476±373)g;胎兒腹圍≥380mm 9例,平均出生體重(4 446±305)g,均為巨大兒。
新生兒出生體重與產婦能否順利分娩、產出方式以及產程長短、母嬰結局都有密切聯系[6]。研究稱巨大兒出生時其面臨的風險也增加,更容易發生肩難產、產程過長、產道損傷、產后出血及剖宮產率上升等,并可造成胎兒及新生兒窘迫及圍產兒的死亡等[7]。臨床上準確預測新生兒體重可及早發現巨大兒,有助于更好地確定分娩方式和對可預知發生的問題做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及早地進行干預,確保胎兒能順利分娩。韋雯雯等[8]研究對比孕期孕婦增重數值、宮底高度、腹圍以及超聲測量的一些常用參數如胎兒腹圍、雙頂徑和股骨長等,發現胎兒腹圍是預測胎兒體重最有效的參數指標[9,10]。Catalin[11]研究指出孕晚期超聲測量雙頂徑數值不能準確預測胎兒出生體重,孕晚期胎兒體重的增加,在超聲測量上則主要表現為胎兒腹圍的增加,這與脂肪的不斷堆積和肝糖原的累積儲存有關,而不是頭圍和雙頂徑的改變。此外,由于孕晚期胎頭位置下降且胎方位相對孕早期、中期較固定,所以測得的頭圍及雙頂徑的數值可能并不十分準確[12],孕晚期胎兒腹圍在測量的過程中不受胎頭位置下降影響,所測數值也更準確,因此,胎兒腹圍可作為監測胎兒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一項敏感指標。
本研究中,腹圍<340mm 的胎兒共12例,平均出生體重(3 245±191)g,無巨大兒出生;腹圍≥380mm 的胎兒共9例,平均出生體重(4 446±305)g,均為巨大兒。此項研究結果表明,胎兒腹圍與其體重呈顯著直線正相關,且二者相關性較高(r=0.781,P<0.05)。同時,Hammami 等[13]的研究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相對于頭圍、股骨長,胎兒腹圍與新生兒體重的相關性最為密切,各研究結果之間的差異性可能與研究人員所選的樣本量及測量誤差有關。同時研究結果還表明隨著胎兒腹圍測量值的增加,新生兒出生后的體重以及產出巨大兒的概率也隨之增大[14,15]。因此,胎兒腹圍與新生兒體重的關系最為密切,同時,以胎兒腹圍測得值預測巨大兒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值得借鑒推廣。
綜上所述,產前超聲測量胎兒腹圍可以有效預測新生兒出生體重,胎兒腹圍與胎兒體重呈高度正相關,胎兒腹圍<350mm 提示巨大兒的可能性極低;胎兒腹圍>370mm 提示巨大兒的可能性很高,可為臨床產科巨大兒評估提供參考并及早給予重視,避免產后風險的增加。此外,因本次研究所納入的樣本量相對較少,研究結果的有效性仍有很大局限性,研究結果數據還需要多臨床大樣本的數據進行補充及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