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秀鎮

前些時日看到一則眼前一亮的新聞:《被誤會也要幫!小伙抱小孩找媽媽被當人販子》(《西安晚報》2021年6月4日)。說的是,六一兒童節那天,貴州凱里,小伙李先生逛街時,發現一小孩獨自一人邊走邊哭。他跟在小孩后面10分鐘沒發現家長,上前詢問,孩子太小(3歲),十分害怕,話都說不出來。李先生擔心小孩出事,便抱著孩子往商場保衛室走去,想通過商場廣播尋找小孩的親人。因李先生穿著花襯衫,戴著大鏈子,留著寸頭。路人看見他的打扮和小孩不斷地大聲哭泣,以為李先生是壞人,還沒走幾步便被周圍商鋪的叔叔阿姨攔住,并大聲呵斥:“你抱著別人家的小孩干啥去,你是不是人販子?”此刻,周圍的人都用懷疑的眼神看著他。有個姑娘還用手機拍攝李先生抱小孩的情形,想留存“證據”。聽到人們的質疑,李先生開始心里很難受,覺得十分委屈,但轉念一想,即使被誤會,也要幫小孩找到親人,不然孩子被人拐走或出現其他意想不到的事,那問題就大了。于是他顧不得人們的誤會,抱著小孩繼續向商場保安室走去,最后在警察的幫助下,幫孩子找到了家長。當記者采訪他時,他說:“即使被誤會,遇到了這樣的事也一定要幫。”
這則新聞之所以讓我眼前一亮,那是因為此前腦子里儲存了太多類似“老人跌倒無人扶”的新聞和畫面。
筆者在此無意“道德綁架”那些“老人跌倒不扶”的路人,因為現實是“骨感”的。自江蘇南京彭宇案、河南鄭州李凱強案后,老人摔倒,扶還是不扶?原本不需要考慮就可以做出肯定回答的,如今卻變得讓人糾結,甚至視而不見,那是因為后怕扶了被人誤會,自惹麻煩,甚至像彭宇、李凱強那樣被訛詐,被送上法庭,被不公正判決。結果,獻了愛心,幫了別人,得不到相應的感謝不說,還帶來無窮的痛苦。“被誤會也要幫”,顛覆反轉了我腦子里儲存的一個個怕被誤會,怕被訛詐,怕自惹麻煩,路人不敢出手相幫的眾多新聞,讓我耳目一新。
人類是群居的高等動物。人類要生存和發展需要相互關愛和互相幫助,就像“人”字一樣,一撇一捺相互支撐才成“人”。誰也不敢說,自己一輩子順順當當,無災無難,不需別人的關懷和幫助。古語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社會生活中,推己及人,我們需要別人的關愛,別人同樣需要我們的關愛。在當下,由于“彭宇案”的影響和發酵,或受世俗的偏見影響,或對人性惡意的揣測,一些人在碰到路人有難需要愛心幫助時,心中糾結,不敢出手,致使一些悲劇發生,給社會造成負面影響。“被誤會也要幫”的可貴之處,就在于他幫助別人時,不怕被誤會,不怕受委屈,敢于“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這種人性的高境界在現今特別令人敬佩和贊賞。
得到他人的關愛是一種幸福,關愛他人更是一種美德。在當今建設和諧社會中,我們期待有更多“被誤會也要幫”的人和事出現。因為和諧社會需要關愛他人的美德,美好幸福生活需要相互的關愛。
末了,我還想啰嗦幾句。“人之初,性本善”,當今我們社會不缺善良之人,缺的是保護善良的人。只有人們的愛心和善良得到社會的保護,人性之美,人性之光,人性之最高境界——真善美,才會得到充分釋放,世界才會變成更加美好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