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文
速凍水餃是我的早餐之一,隔三差五地買來吃。某品牌的速凍水餃有韭菜、香菇、白菜、芹菜、薺菜等餡料和品種,我偏愛白菜和薺菜餡的。進入超市,在冰柜里一堆水餃之間扒拉,怎么也找不到所要的品種。我說:“你們怎么不進豬肉白菜和薺菜的?”店主回答說:“有啊。”“那我怎么找了半天都沒找到。”店主立即放下手中的活過來幫我找。
果然,不一會她就找到了我所要的品種。我說:“喲,還是你會找。”店主立即對一個店員發出指令:“你來把水餃分類擺好。”結賬時才知道,這家超市的店主店員已經換人。再來選購水餃時,果然見到冰柜里的速凍水餃分門別類地整齊擺放。我禁不住夸獎她們:“你們這樣一點改進,看似無足輕重,卻給顧客帶來了方便。所謂提高服務水平,就是體現在這樣具體的細節上。”可是,又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超市冰柜里的水餃又是混亂無序。由此可見,持之以恒地做好一件簡單、具體的事情,并不容易。
世間所有事情,區分好壞的標準都是具體的。畢業于協和醫科大學的博士、被稱為“萬嬰之母”的林巧稚,是中國婦產科醫學的鼻祖和創始人。她在帶一班學生進行了一臺新生兒接生手術之后,讓學生們寫實習報告。學生們把報告交上來,林巧稚只給一個學生的報告評為“優”,其他全是“不及格”而要重寫。學生們把重寫的報告交上來,林巧稚還是給“不及格”,繼續要求重寫。
有學生把那份林巧稚給了“優”評的報告拿來,與自己“不及格”的報告對比,發現內容幾乎一樣。問林巧稚自己的報告不及格的原因,林巧稚用手指著那份評為“優”的報告上的一句話說:“你看,就是這句‘產婦的頭上冒出了成片密集的汗珠’,決定了這個報告的成績是‘優’。你的報告沒有這句話,說明你觀察不夠仔細。在醫學上,有時僅僅因為對一個很細微現象的觀察是否仔細、準確,以及處理是否及時,就決定了病人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危,尤其是婦產科,它關系到兩條生命,對醫護人員的要求就更高。”你看,決定一份報告是“優”還是“不及格”,乃至一個醫生是否合格,就取決于是否觀察到產婦出汗這樣的細節和標準。
我們經常遇見這樣的人:他什么事情都可以說出一大通冠冕堂皇的道理,立意高遠、模糊不清,恢弘闊大,漫無邊際,一千年不會錯,一百年用不上。用類似邏輯學上內涵與外延來衡量,對現象或道理的描述越模糊,其不確定性就越大,夾嫌帶私甚至指鹿為馬的機會就越多;對現象或道理的描述越具體,確定性就越大,被驗證或證偽的概率就越高。正如經國家主管部門批準生產,由醫生處方開出的藥,功能與主治的范圍都具體而有限;江湖郎中自制的所謂“祖傳秘方”或“宮中御醫”,才總是宣稱包醫百病,甚至可以起死回生。
日常生活無不是具體的。掌握具體性標準,才有可操作性。十多年前我搬入現在的住房時,因為房子面對交通主干道,室外噪音對室內干擾較大。有人上門推銷雙層玻璃窗,即在原有玻璃窗的里面,再安裝一層玻璃窗。我說要看具體效果。推銷者說這棟樓已經有人安裝了。我說那好,我去體驗一下。經過現場對比,雙層玻璃窗對于隔離噪音,有明顯的可感覺到的效果,我二話不說立即選擇安裝。后來又有人推銷隔音膜,即在窗戶玻璃上再貼一層膜,進一步減少噪音。經過現場對比,我沒有感覺到它的效果,于是斷然拒絕。
世間任何事務,都圍繞具體的目的,有具體的發生原因和發展路徑,最終達成具體的結果。你的成功一定付出了具體的辛勞,取得了具體的成績,你的受騙也一定是陷入了具體的騙局。所謂活在當下,就是以具體的標準衡量事物,以具體的心態和行為體驗和創造生活。把握這一點,生活會因具體而充實,工作和學習會因具體而日有所進。同時,凡是云山霧罩把你繞暈的人或事,你都要對之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