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向華 方年根
摘 要:習近平青年修德觀是一個由“青年為何要修德”“青年要修什么德”“青年如何來修德”三部分內容構成的科學理論體系,其核心內涵是教育青年立志、指導青年成才、引領青年報國。當前高校課程思政的主流是好的,同時也存在部分教師在課程思政中有知識沒想法、有想法沒思路、有思路難組織、有組織低實效等問題。將習近平青年修德觀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具有重要性和可行性,有利于增強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與理論指導,提升課程思政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習近平青年修德觀;課程思政;可行性;理路
中圖分類號:G41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21)12-0088-03
所謂“課程思政”,是指在課程開展的過程中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內容融匯于學科教學當中,通過學科滲透的方式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課程思政”概念早在2014年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提出,在2016年12月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之后,特別是2017年6月教育部在復旦大學召開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上海調研片會暨高校課程思政現場推進會以后,全國高校從此掀起了課程思政的熱潮。2017年12月,教育部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提出了十大育人質量提升體系,位于首位的任務就是“課程育人質量提升體系”,強調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建立一批“課程思政研究中心”[1]。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再次強調了課程思政在培育時代新人中的重要作用。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要求課程思政建設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切實提升立德樹人的成效,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2]。
近年來,學界對課程思政的關注度不斷提高,課程思政已成為學界研究的新熱點。目前,國內學者對課程思政問題主要開展了三個方面的研究:一是關于聚焦課程思政的深刻內涵和育人功能的研究;二是關于探討課程思政的構建策略的研究;三是關于比較他國類似的教育實踐活動的研究。上述這些研究,都強調了推進課程思政的重要意義,認為課程思政要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看到了當前“三全育人”尤其是課程思政中存在的問題,從不同角度闡述了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難點與路徑。毋庸諱言,近年來高校在推進課程思政過程中業已取得明顯成效。但是,長期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孤島困境”,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存在“兩張皮”現象,影響了時代新人的培養。如何有效推進課程思政,切實解決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學“兩張皮”問題,努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發展,亟待我們這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視并努力加以解決。將習近平青年修德觀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可謂是一種全新而有效的實踐探索與嘗試。
一、習近平青年修德觀融入課程思政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多次就青年成長與發展發表重要講話、專題談話、賀信回信和重要指示。特別是2014年五四重要講話,對廣大青年樹立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了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八字箴言”,鮮明闡釋了“德”的范疇和“修德”的要求,構成了習近平青年修德觀的主要內容,標志著習近平青年修德觀的形成。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2016)、黨的十九大(2017)、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2018)、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2019)、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2019)、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2020)、考察清華大學(2021)、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以及多次給高校學生回信,就青年成長發展提出希望與要求,在本質上是對其青年修德觀的進一步豐富與發展。習近平青年修德觀內涵豐富、思想深刻,既體現了黨對青年一代的一貫要求,又富有現實針對性和戰略指導性。因此,開展習近平青年修德觀融入課程思政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理論意義:有利于深化對習近平青年修德觀的理論研究,豐富課程思政的理論體系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割裂。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人才培養的應有之義,更是必備內容。習近平青年修德觀是習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組成部分,是對中國共產黨青年觀的繼承與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青年觀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習近平青年修德觀是一個由“青年為何要修德”“青年要修什么德”“青年如何來修德”三部分內容構成的科學理論體系,其核心內涵是教育青年立志、指導青年成才、引領青年報國[3]。
當前,高校對習近平青年修德觀的研究不足、認識不深、落實不夠,在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過程中引領指導作用發揮不足。深化對習近平青年修德觀的理論研究,厘清習近平青年修德觀與課程思政的關系,探討習近平青年修德觀融入課程思政的可行性,進一步完善課程思政的頂層設計,豐富課程思政的理論體系,從而有效發揮習近平青年修德觀在課程思政中的理論指導作用。
(二)實踐意義:有利于提升教育的科學性、針對性和系統性,增強課程思政的實效性
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建設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必須將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通其中,必須抓好課程思政建設,解決好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問題。課程思政的根本出發點,就是要緊緊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課程建設“主戰場”、課堂教學“主渠道”,讓所有高校、所有教師、所有課程都承擔好育人責任,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2]。
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不夠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用馬克思主義青年觀中國化最新成果來指導課程思政的研究很少。將習近平青年修德觀融入課程思政,有利于進一步明晰課程思政目的,堅守課程思政的初心,增強教育的科學性;有利于進一步豐富課程思政內容,做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增強教育的針對性;有利于進一步完善課程思政路徑,引領教師崇德修身、明確成效如何評價,增強教育的系統性,最終達到提高課程思政實效性、助育時代新人的目的。
二、習近平青年修德觀融入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習近平青年修德觀融入課程思政的重要性
習近平青年修德觀融入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可以從國內專家學者對習近平青年修德觀的現有研究中得到充分彰顯。通過文獻梳理發現,國內學者對習近平青年修德觀的針對性研究起步于2015年,近年來主要開展了以下五個方面的研究:一是習近平青年修德觀的重要來源研究;二是習近平青年修德觀的科學內涵研究;三是習近平青年修德觀的基本內涵和現實意義研究;四是習近平青年修德觀的實踐要求研究;五是習近平青年修德觀融入大學生文明修身教育的理路研究。應該說,上述這些研究成果從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青年成長發展的重要論述中總結出習近平青年修德觀,并強調習近平青年修德觀對青年健康成長、全面成才和走向成功具有重要價值。由此可見,將習近平青年修德觀有機融入課程思政對于培育時代新人是十分重要的。
(二)習近平青年修德觀融入課程思政的可行性
明確習近平青年修德觀融入課程思政的重大意義,了解當前學術界對習近平青年修德觀和課程思政的研究現狀,對于我們探討習近平青年修德觀融入課程思政問題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必要條件。那么,將習近平青年修德觀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具有可行性嗎?如果具有可行性,那么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據目前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我們認為習近平青年修德觀融入高校課程思政的可行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習近平青年修德觀與課程思政在育人目標指向上具有一致性
這是體現可行性最根本、最重要的一點。從前面的論述可知,習近平青年修德觀是一個由“青年為何要修德”“青年要修什么德”“青年如何來修德”三部分內容構成的科學理論體系,其核心內涵是教育青年立志、指導青年成才、引領青年報國。《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強調指出,“課程思政建設內容要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系統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2]由此可見,習近平青年修德觀和課程思政兩者在育人目標指向上具有高度一致性,都是為了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2.習近平青年修德觀可以為課程思政提供科學理論指導
理論是實踐的基礎。課程思政在本質上就是引領青年學生崇德修身、全面發展。當前,高校部分教師在推進課程思政時存在有知識沒想法、有想法沒思路、有思路難組織、有組織低實效的問題,嚴重影響課程思政實踐的深入推進和時代新人培育的實效性的提升。尤其是少數教師在思想上依然存在專任教師只負責知識傳授,思想政治教育由專職思政干部負責的片面觀點。針對課程思政存在的這些問題,可以從習近平青年修德觀這一科學理論體系中找到“藥方”,從而做到“對癥下藥”。例如,“青年為何要修德”對應“為何課程思政”,“青年要修什么德”對應“課程思政什么”,“青年如何來修德”對應“如何課程思政”,從中得到有效推進課程思政的積極啟迪。
3.課程思政是貫徹落實習近平青年修德觀的有力途徑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強調指出,“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要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在全國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促使課程思政的理念形成廣泛共識,廣大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全面提升,協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體制機制基本健全,高校立德樹人成效進一步提高。”[2]習近平青年修德觀的核心要義是“教育青年立志、指導青年成才、引領青年報國”。所以,在課程思政過程中,要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將習近平青年修德觀的核心要義貫徹落實到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來,引領青年學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
三、習近平青年修德觀融入高校課程思政的理路
(一)將“青年為何要修德”融入“為何課程思政”,讓教師“明德”,解決“為何融入”的問題
因為只有明確課程思政的目的,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師思想認識不到位的問題,從而讓教師產生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責任感和原動力。習近平青年修德觀告訴我們“青年為何要修德”,即青年修德問題事關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青年修德問題事關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與人民幸福,青年修德問題事關青年健康成長、全面成才與走向成功。所以,課程思政也要圍繞引領幫助青年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開展,教育青年立志、指導青年成才、引領青年報國。同時,也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提出的“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和“四個相統一”的希望要求,通過師德師風專題培訓、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簽訂師德承諾書等形式,將習近平青年修德觀融入教師師德建設,引領教師勤修師德、言傳身教、教書育人。
(二)將“青年要修什么德”融入“課程思政什么”,讓師生“知德”,解決“融入什么”的問題
習近平青年修德觀告訴我們“青年要修什么德”,即“修德,既要立意高遠,又要立足平實。要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這是大德,養大德者方可成大業。同時,還得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開始起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踏踏實實修好公德、私德,學會勞動、學會勤儉,學會感恩、學會助人,學會謙讓、學會寬容,學會自省、學會自律。”鑒于部分教師在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時存在有知識沒想法、有想法沒思路、有思路難組織、有組織低實效的問題,我們要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出有針對性的應對策略,方能讓教師在課程思政時成竹在胸。誠然,部分教師之所以在推進課程思政過程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心里沒底,不知道“課程思政”的內容。所以,我們必須要全面把握和準確理解習近平青年修德觀的科學內涵,幫助師生“知德”。
關于“課程思政什么”的問題,我們可以借鑒習近平青年修德觀中的“青年要修什么德”,并在課程思政過程中有機融入,引領學生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是課程思政的重要內容。我們可以借鑒中國特色修德話語,將習近平青年修德觀的科學內涵中“青年要修什么德”闡釋為水滴石穿的柔韌之德(學會勵志,堅定理想,堅守信念)、奔流不息的進取之德(學會自強,鍥而不舍,攻堅克難)、源頭活水的創新之德(學會學習,勇于創新,敢于創造)、甘心處下的謙虛之德(學會謙讓,深入基層,鍛煉成長)、海納百川的包容之德(學會寬容,學會助人,與人為善)、因地制宜的自律之德(學會自省,學會自律,保持品格)、澤被萬物的奉獻之德(學會感恩,報效祖國,服務人民)、流水不腐的清廉之德(學會勞動,學會勤儉,艱苦奮斗)[3]。圍繞重點從上述“八德”切入,可以一目了然幫助教師知曉“課程思政什么”,從而適時選擇課程思政的內容,讓教師在課程思政中有的放矢。
(三)將“青年如何來修德”融入“如何課程思政”,讓師生“踐德”,解決“如何融入”的問題
習近平青年修德觀告訴我們“青年如何來修德”,即“勤學、明辨、篤實”。所以,要努力通過課程思政來引領青年學生樹立良好學風、增強辨別能力和培育奮斗精神。一是抓住課程建設“主戰場”。要有針對性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切實落實高校專業教學標準、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和一級學科、專業學位類別(領域)博士碩士學位基本要求,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二是抓住教師隊伍“主力軍”。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教師是關鍵。要推動廣大教師進一步強化育人意識,找準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確保課程思政建設落地落實、見功見效。要加強教師課程思政能力建設,建立健全優質資源共享機制,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促進優質資源共享共用。深入開展各類專題培訓,充分發揮教研室、教學團隊、課程組等基層教學組織作用,建立課程思政集體教研制度[2]。三是發揮制度建設“主作用”。立足課程思政長效機制建設,建立上下聯動的引導機制、互利共贏的工作合作機制、獎懲分明的激勵約束機制和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讓師生樹德踐德。四是抓住課堂教學“主渠道”。加強和改進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積極借鑒和努力發揮好習近平總書記在闡述青年修德觀時所展現出來的善用妙喻、善講故事、善引典故等語言藝術,讓教師“善于思政”、學生“真心喜愛”。
參考文獻:
[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EB/OL].[2021-
07-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2]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EB/OL].[2021-07-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
06/t20200603_462437.html.
[3]方年根.論習近平青年修德觀的科學內涵[J].思想教育研究,2016(3):37-40.
收稿日期:2021-08-13
基金項目:2019年度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專項課題:“習近平青年修德觀融入‘課程思政’研究”(19GXSZ36YB);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習近平青年修德思想與大學生文明修身教育研究”(17JDSZ1019)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金向華,副教授,碩士,學工部部長,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年根,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