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強
帶薪保姆其實不是保姆。保姆是要拿工資的。工資雖然不高,但基本地養家糊口或可保證。
多年前,我曾介紹一個農村老太太到城里做保姆,直到如今,她看到我還是千恩萬謝的,真誠地對我說,我讓她過了十幾年的好日子。而帶薪保姆做的事情雖然跟保姆相似,卻不要工資,反而要在”雇主”身上花不少錢。原來,雇主不是別人,就是他們的兒女。服務對象就是他們的孫子輩。他們為后代做點事,還要錢嗎? 況且,當初兒女本不愿要孩子,是他們急于要孫子并表示如果兒女有了兒女,由他們撫養。既如此說了,能不算數嗎?
帶薪保姆恐怕自古就有,而如此眾多的人加入這個隊伍卻是近幾年的事。出現這種現象的歷史背景是:一、讀書改變命運的觀念深入人心。誰不想自己有好的命運?誰不想子女有好的命運?既然好的命運來自讀書,那么讀書的人就多了,先是小學、初中教育的普及,然后是高中的普及。如今在我們這兒即使上到大專、甚至大學本科,仍覺得學歷太低。在這樣的背景下,祖父母們往往陪孩子要陪到孫子輩高中畢業。二、今天的年輕人大多離鄉外出工作,不可能經常回家,他們又不愿將自己的子女放在老家做留守兒童,因此,自己的孩子一旦出生,他們就可能讓父母到他們工作的城市伺候他們的兒女。三、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收入普遍提高,使得不少“保姆”有薪可帶。四、由于學業負擔過重,加上大人不愿讓孩子吃苦,對孩子嬌生慣養,使得孩子難以離開大人獨立生活。夸張點說,將餅掛在他們的脖子上,他們有些也只吃到脖子下的一部分。
不錯,帶薪保姆都要帶薪的,但多少難易大不一樣。就拿兩個退了休的相比:一個是從機關退下來的,一個從工廠病退下來的,兩人的退休金就可能相差三五倍,前者全包下全家的生活,還能講健康講可口。后者呢?兒女來的天數多了,他就不能不說實話:家中米不多了。出現這種情形本不足為怪,十個指頭有長短嘛。可有的做父母的卻覺得不能給孩子帶薪愧對兒女,其實,這是哪里的話?你已經將兒女撫育大了,讓他們上了大學,找到了工作,這就很不錯了。至于再以后的事,本不是你們的必盡義務,有什么好愧疚的?可我認識一老人,為了不愧對兒女,能多少帶點薪,竟然不顧自己的病,踏起了三輪車。他對孩子說,我現在踏車就是為了你將來不踏車。
帶薪保姆雖然干的不是苦臟累活,但責任重大,整天神經繃得緊緊的。一位高三學生的長輩說,他每天上午要看幾十次時間,為的是讓孫女準時吃飯。不能將飯菜提早上桌,以防飯菜變冷,將孩子吃得不舒服了,那就等于出了“重大責任事故”。飯菜也不能上遲了。遲了也可能耽誤了孩子的時間。時間就是北大,時間就是清華,時間就是孩子的前途,能耽誤她的時間嗎?不能!為了不耽誤她的時間,在高中最后一學期,總是在她一進門,就將一杯冷熱適宜的茶遞到她的手中。在她喝茶的時候,已經將根據她口味做的菜放到她面前。當然,對于這種做法,多數家長并不贊成,以為如此慣寶寶,必然害寶寶。
雖說要吃苦受累,做出各種犧牲,男女雙方的父母卻常常爭著做這保姆。從表面看,一些人是高姿態,主動挑擔子,實際上各打各的算盤,他們想,誰在孩子身上的投入多,孩子就對誰親。為了孩子對自己親,現在吃點苦也是值得的。也有互相推的,也有孩子跟誰的姓就誰帶的,也有輪流帶的。也有人將對孩子的撫養權爭到手后心里暗暗高興,卻顯得一臉的無奈,說,我命苦喲。
帶薪保姆命苦嗎?有人想做還做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