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湉
摘要:目的:評價治療高血壓伴發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時使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兩種藥物的臨床效果。方法:以對照組和實驗組區分88例高血壓伴發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對比兩組患者血壓指標、血脂指標、動脈斑塊分級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實驗組SBP、DBP水平,HDL-C、TC、LDL-C、TG水平以及動脈斑塊情況、不良反應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阿托伐他汀聯合阿司匹林治療高血壓伴發動脈粥樣硬化有顯著療效,使患者血壓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時延緩動脈粥樣硬化進展,且藥物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
【中圖分類號】R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4--01
長期高血壓會出現多種并發癥,其中心血管疾病是臨床常見并發癥,且隨著高血壓病程進展,還可誘發機體出現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造成患者心臟損傷、心功能降低,為延緩疾病進展,控制病情,需及時給予患者藥物等治療干預[1]。基于此,本次研究主要對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展開分析,了解二者聯合使用治療高血壓伴發動脈粥樣硬化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時間及病例數:2020年2月-2021年9月,88例,抽選樣本:我院收治的高血壓伴發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男女患者比48:40,平均年齡(62.4±5.7)歲,平均病程(4.3±1.2)年,根據診治順序平均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4例。樣本數據經組間相比后差值不大,P>0.05。
納入標準:①臨床癥狀、生命體征表現均符合診斷標準;②了解研究內容后同意參與;③對本次研究使用藥物無過敏。
排除標準:①存在既往心肌梗死病史;②肝腎功能不全;③配合度低者。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接受常規降壓治療,對照組1次/d,75-160mg/次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生產企業:江蘇平光制藥有限責任公司,規格:25mg*100s,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6317)。
研究組在此基礎上1次/d,10-20mg/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生產企業:輝瑞制藥有限公司,規格:20mg*7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1408)聯合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血壓指標:動態監測并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舒張壓(DBP)、收縮壓(SBP)水平變化情況。②血脂指標:監測、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TC(總膽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TG(甘油三酯)指標并對比分析。③動脈斑塊分級:患者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在1.2mm以下為0級,1.2-2.0mm或者單純存在1個斑塊為1級,2.0-4.0mm或者存在1個以上斑塊為2級,厚度在4.0mm以上且有多個斑塊為3級[2]。④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觀察并記錄治療期間患者出現惡心、嘔吐、頭暈、便秘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血壓指標、血脂指標以()形式表示,t檢驗;斑塊分級和不良反應發生率以n(%)形式表示,卡方檢驗,使用SPSS21.0軟件統計數據。
2 結果
2.1 血壓指標
治療后實驗組SBP、DBP水平均較對照組低,P<0.05,結果詳見表1。
2.2 血脂指標
治療后實驗組HDL-C水平較對照組更高,TC、LDL-C、TG水平較對照組更低,P<0.05,結果詳見表2。
2.3 動脈斑塊分級
實驗組斑塊分級較對照組更低,P<0.05,結果詳見表3。
2.4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對照組5例惡心、2例嘔吐、4例頭暈、2例便秘,不良反應發生率29.55%,實驗組2例惡心,1例頭暈,不良反應發生率6.82%,較對照組更低,P<0.05(X2=7.638,P=0.005)。
3 討論
高血壓伴動脈粥樣硬化在老年患者中具有較高發病率,以往臨床常規采用硝苯地平緩釋片聯合阿司匹林治療,但由于該疾病發病過程涉及諸多因素,血漿中脂質在巨噬細胞、血管平滑肌細胞內聚集,導致細胞中膽固醇流入和流出失衡,加重內皮損傷,予以上述藥物治療改善血脂和減輕內皮損傷效果不明顯,進而影響療效[3]。動脈粥樣硬化與高血壓有著密切的關聯,它可以誘發高血壓,而高血壓則能夠加快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高血壓伴發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因血壓波動使血管內皮損傷加重,便會形成動脈粥樣斑塊,因此臨床治療應當在控制患者血壓的同時調節血脂水平,還要注意血小板的抑制,減少內皮炎性反應。
本次研究應用的藥物中,阿司匹林是常見抗血小板聚集藥物,通過抑制環氧化酶活性及血小板聚集從而起到動脈粥樣硬化防治效果,雖然其作用力比較強,但是降低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疾病并不理想[4-5]。因此需要聯合其他藥物已達到康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血壓水平、血脂指標、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動脈斑塊分級均存在明顯差別,P<0.05。他汀類藥物用藥后能夠改善機體的內皮功能,且在影響動脈粥樣硬化炎癥方面有積極作用,讓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下,降低形成血栓的風險及可能性[6]。本次研究中所應用的另一種藥物,阿托伐他汀是一種強效降脂藥,可抑制甲戊二酰基輔酶的還原作用,減少肝細胞膽固醇生成,促進LDL-C清除,使斑塊縮小,并增加HDL-C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穩定斑塊,發揮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7]。兩種藥物聯合使用能夠降低阿司匹林在患者體內的耐藥性,有著協同改善高血壓伴發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對患者病情有著良好的控制效果,相較于單一用藥治療效果更好。而且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少,即便患者存在不良反應,癥狀也輕,經過臨床處理后便能夠得到緩解,安全性高。另外,在患者治療的過程中醫師應當叮囑患者合理飲食,控制熱量,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鍛煉,還需減少吸煙飲酒頻率,保證患者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這對于疾病的防控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聯合阿司匹林治療高血壓伴發動脈粥樣硬化有確切療效,可以改善患者的血壓和血脂水平,減少動脈粥樣斑塊,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是理想的臨床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孫凱,陳靜.阿托伐他汀鈣聯合阿司匹林對高血壓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心鈉素、心率及心肌酶譜的影響[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1,15(02):111-113.
[2]烏仁圖雅.彩超評價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與血流動力學變化的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3):57-58.
[3]趙素貞,謝橋濤.阿托伐他汀聯合依那普利葉酸對高血壓伴頸動脈粥樣硬化老年患者血清學指標及頸動脈狹窄程度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1,34(19):3361-3363.
[4]董衛.高劑量阿伐他汀聯合阿司匹林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并動脈粥樣硬化的效果及藥理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23):37-38.
[5]譚昀.阿托伐他汀聯合阿司匹林治療高血壓伴發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療效及其安全性[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0,13(33):75-76.
[6]張煜.阿托伐他汀聯合阿司匹林治療高血壓伴發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效果[J].山西醫藥雜志,2020,49(11):1373-1375.
[7]劉翔宇.高劑量阿托伐他汀聯合阿司匹林治療原發性高血壓并動脈粥樣硬化的療效評價[J].藥品評價,2021,18(05):3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