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昂
摘要:目的 研究扶正抗癌湯配合化療治療胃癌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方法 選擇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間收入的胃癌患者72例進行研究,按隨機法分為兩組均36例,對照組采取常規化療處理,研究組配合扶正抗癌湯進行治療,分析兩組治療效果、免疫功能、不良反應發生率。 結果 兩組治療前免疫功能無差異,P>0.05,治療結束研究組均優于對照組,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75.00%高于對照組58.33%,研究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44.44%低于對照組61.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扶正抗癌湯配合化療對胃癌患者療效較好,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安全性較高,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值得應用。
關鍵詞:扶正抗癌湯;化療;胃癌;療效;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73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4--01
胃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年來在人們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改變的影響下發病率有所上升,患者早期無特異性癥狀,或表現為上腹不適等,與慢性胃病的癥狀相似,易被患者忽視,導致大多患者確診時已處于晚期階段[1]。可發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胃竇部最為常見,其他部位還包括胃大彎、胃小彎等,通過胃癌根治術能夠整塊切除癌灶及可能累及的部位,但部分中晚期患者通過化療仍然較為重要[2]。化療期間藥物毒副作用反應大,機體免疫功能會受到較大的打擊,使得生活質量下降,而中醫指出通過中藥湯劑能夠緩解患者癥狀,對多種胃癌均有一定幫助[3]。本文通過將扶正抗癌湯納入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72例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時期收治的胃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法分為兩組均36例。納入標準[4]:①患者均符合《現代腫瘤學》[4]中關于胃癌的診斷標準;②患者需要進行化療治療;③近3個月為進行手術、放化療;④預計生存期超過3個月;⑤均符合我院倫理委員會認可。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并發癥;②依從性較差;③無法參加本文研究。對照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為51-74歲,平均為(62.41±3.23)歲;TNM 分期為Ⅲ期23例,Ⅳ期13例。研究組:男21例,女15例,年齡為51-74歲,平均為(62.23±3.35)歲;TNM 分期為Ⅲ期25例,Ⅳ期11例。上述基本資料,無差異,P>0.05,可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化療處理,治療第1天給予多烯紫杉醇(60mg /m2)靜脈滴注,持續1h,奧沙利鉑(100mg /m2)靜脈滴注,持續進行2-6h,5-FU(1g /m2)靜脈滴注,每日1次,連續使用5天。化療前常規予托烷司瓊止吐,靜滴多烯紫杉醇前給予地塞米松預處理,3周為1個周期,所有患者至少完成 2個化療周期。化療期間,每周復查血常規2次。每個療程結束后出現Ⅲ、Ⅳ度白細胞計數減少,則給予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療。
研究組配合扶正抗癌湯進行治療,自擬方:降香3g,檀香3g,茜草4g,白僵蠶9g,鱉甲12g,枳殼9g,法半夏9g,竹茹12g,竹葉12g,梔子9g,茵陳12g,浮小麥48g,雞內金15g,蜘蛛香6g,八月札12g,蜈蚣5條,砂仁6g,六神曲15g,葛根12g,白芍12g,厚樸9g,綠梅花9g,硝石6g,滑石20g,生甘草9g,三叉苦12g,白花蛇舌草30g,柴胡12g,白術15g,炒麥芽24g。
1.3 觀察指標
(1)采用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的RECIST標準療效評價[5],CR:可測病灶消失,維持至少4周以上,PR:減少≥30%,維持至少4周以上,SD:介于PR和PD之間,PD:增加20%,或出現新病灶。總有效率=(CR+PR+SD)/例數×100%。
(2)免疫功能選擇堿性磷酸酶-抗堿性磷酸酶免疫酶標技術,對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水平進行測定,選擇治療前、治療結束評定[6]。
(3)觀察整個治療期間不良反應。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本文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治療效果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75.00%高于對照組58.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治療前后兩組免疫功能
兩組治療前免疫功能無差異,P>0.05,治療結束研究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
研究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44.44%低于對照組61.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胃癌臨床消化系統中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隨著人們生活方式轉變,發病率已經出現逐年增高的趨勢,中晚期胃癌患者較多,病死率也隨之上升。化療作為胃癌患者主要治療方案,能夠對腫瘤細胞有一定殺傷作用,但同樣會對正常細胞造成一定影響,多數中晚期胃癌患者體質較弱,并伴隨一定并發癥,因此在治療期間需要提升化療后患者治療效果。中醫認為胃癌多屬于“胃脘痛”、“反胃”以及“積癥”范疇,認為正氣虧虛,氣滯、痰阻以及血瘀是胃癌重要的發病因素。
中醫認為化療藥物屬于熱毒之邪,長時間使用會對人體氣陰造成虧損,需要通過益氣健脾養血、活血化痰,達到補益與攻伐相結合的效果。本文通過將扶正抗癌湯結合化療后,結果顯示:治療結束研究組免疫功能均優于對照組,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75.00%高于對照組58.33%,研究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44.44%低于對照組61.11%,P<0.05。結果證實聯合扶正抗癌湯后,患者治療效果明顯提升,且安全性較高,且患者免疫功能出現提升,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數量明顯減少。中醫化療期間藥物為熱毒之邪,日久會損耗人體氣陰,使正氣愈虛,從而出現免疫功能低下,出現骨髓抑制與消化道反應,因此保護增強正氣是防止化療毒副反應的根本原則。治療上益氣健脾養血以扶正,活血化痰清熱解毒以祛邪,扶正、祛邪并用,攻伐與補益兼施。組方中白術、甘草益氣健脾、養胃合中,半夏、陳皮健脾和胃,增加食欲,緩解嘔吐,白花蛇舌草消積化堅,滑石清熱、滲濕、利竅,六神曲健脾和胃,雞內金促進消化。現代藥理學中能夠對腫瘤細胞具有抑制與殺傷的作用,并提高機體免疫力,減少化療對骨髓的抑制,降低化療藥物毒副作用。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對急性淋巴細胞型、單核細胞型以及慢性粒細胞型的腫瘤細胞有較強抑制作用。因此在治療后患者不良反應出現下降,由于腫瘤的治療十分復雜,摸索探索求真,有扶正祛邪有補益氣血有滋補肝腎,臟腑傳變等等諸多辯證,經方千金方時方相結合,博取眾多醫家的經驗,比如葉天士對溫病的又一大貢獻辛潤通絡法,大劑量治頑疾,傳遍依臟腑經絡,防轉移的五行生克各種經驗相結合,形成獨特療法。
綜上所述,胃癌患者可采取扶正抗癌湯進行治療,能夠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提升患者治療效果,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 田璐. 扶正抗癌湯含藥血清調節EMT進程抑制人卵巢癌HO-8910PM細胞轉移及侵襲作用的研究[J]. 中國比較醫學雜志,2021,31(1):43-49.
[2] 朱曉虹,許雯,趙秋楓,等. 健脾為主中藥復方聯合化療延長晚期胃癌復治患者生存期的前瞻性同期對照研究[J]. 中華中醫藥學刊,2018,36(8):1844-1848.
[3] 肖敬,程曉云,張淑平,等. 固攝扶正抗癌湯聯合阿法替尼、培美曲塞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效果觀察[J]. 解放軍醫藥雜志,2019,31(11):20-23.
[4] 湯釗猷.現代腫瘤學[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3: 425-427.
[5] 邵杰,劉包欣子,劉沈林. 中藥結合西藥治療胃癌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腫瘤標志物 、免疫功能和生命質量的影響[J]. 世界中醫藥,2019,14(4):966-969,973.
[6] 顧國群,張斌忠,范耀華,等. 中藥方劑口服聯合化療對老年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及血清MMP-9、TIMP-1和VEGF表達的影響[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20,40(3):526-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