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夯實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強化其英語基本應用能力,就必須創新教學理論和方法。本文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探究農村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的三點有效策略,希望以此為當前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關鍵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農村小學英語教學;重要性;策略
【作者簡介】潘余藝,江蘇省高郵市卸甲鎮龍奔小學。
引言
隨著素質教育及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農村小學英語教學面臨著新的更高層次的要求。由此,也引發我們對傳統教學的審視與反思。傳統教學模式下,我們更加注重教師的地位及作用,很容易犯主觀主義和經驗主義的錯誤,始終覺得只有教師立足于課堂教學,給予學生充分的講解與指導,學生才會更有效地學習。殊不知,這樣的教學已不符合新時期教學發展的新趨勢,致使教學陷入困境。這樣一來,教學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是費力不討好,教師講得干舌燥,學生們卻鮮有回應,學習興趣低下,甚至是對教學產生越發濃厚的抵觸情緒。由此看來,傳統教學模式的問題越發突出,為構建小學農村英語高效課堂,就必須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當然,我們的教學實踐探索與應用總會或多或少受制于現實的不足,特別是由于全新思路未建立,很容易產生迷茫而不知所措。直到學習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才感覺豁然開朗。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概述
陶行知是我國著名教育家,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是其生活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也是陶行知先生為我們留下來的寶貴財富。陶行知先生一向倡導“生活即教育”,在其生活教育理論中,“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觀念相當明確,強調要把教育與生活看作同一過程,二者具有密不可分的緊密關系,要善于將教育寓于生活之中。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向我們闡明教育與生活的關系,道明了教學的生活性,生活中處處、時時都蘊藏著教育。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應用于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性
1.改變教學現狀的需要。傳統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受制于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多為“灌輸式”教育,即通過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教師通過反復講授、多次強調,將知識單向傳授給學生,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項學習任務。這種看似“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卻脫離了生活,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且得不到有效提升,學習成效更是不盡人意。
英語是小學階段的一門核心課程,更是一門語言學科,來源于生活又應當服務于生活。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只有緊密聯系生活,特別是讓學生了解與感知英語的實用性,將課本規范、固化,且有限的內容同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生活實際融合于一體,在生活中學習英語,在生活中應用英語,把空洞乏味的“填鴨式”說教轉變為快樂的學習體驗,進一步增進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的同時,體會生活的美好。
2.迎合新課程改革需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教學面臨著新的更高層次的要求,相應地,新課程改革也在深入推進之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以及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以及自主創新能力。由此看來,對于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而言,推進生活教育,實施生活化教學,正是迎合新課程改革的內在需要和集中表現。
3.能夠更有效組織教學。在生活教育理論指導下,農村小學英語教學更加強調教學與生活相聯系,繼而有助于更加有效地組織教學,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有助于豐富英語教學的內容,特別是更為關注生活化教學內容。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在口語交際過程中的應用,有助于突破傳統英語教學的理論化與表面化。第二,有助于激發學習興趣。生活教育理論更加強調和諧融洽的師生、生生關系的構建,更為注重良好生活化教學氛圍的營造,這樣會使教學更具生活氣息,也更有助于喚醒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第三,有助于創新教學模式。基于與生活的融合貫通,進一步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形式,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最終對提升教學成效大有裨益。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指導下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是當前教育教學領域所秉持及追求的一種主流思想,當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轉化與應用上也有所不同。結合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而言,對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研發與探究也有很多,比如有人會從教學環境、師生關系、教學資源、教學形式、教學內容、作業設計以及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出發來貫徹和落實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筆者在結合專家學者研究的基礎上,以農村小學英語口語交際教學為例,來探究有效的教學策略。
1.深入挖掘教材,創設口語情景。教材是教師設計與開展教學的根本,為教師教學規劃了具體的內容,加上本身模塊化、主題化的優化設計,成為教學中的一種核心“工具”。當然,對于農村小學英語教師而言,在教學過程當中,要正確看待和處理教材與教學之間的關系。特別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能過度依賴教材,而是要善于利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以此來創新教學組織形式,帶領學生廣泛參與與有效學習。比如,以材料中的相關內容為基點,為學生創設口語學習與鍛煉的情景,指導學生沿著故事情景與路線來學習知識。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為例,各章節大致劃分為幾個不同的主題模塊,其中“Story time”“Fun time”“Cartoon time”等模塊內容多以故事的形式來呈現,而且故事情節貼近生活,路線清晰。為此,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就教材內容進行初步講解以疏通文意,之后再由各小組學生來進行情景再現,由各小組學生分飾各角,運用英語來進行口語交際,整個表演過程進行錄像并進行平臺公示和留檔。比如將視頻資料上傳至班級微信群以供觀看與分享,同時保存于云空間,以確保數據不丟失,復習時可隨時拿來進行學習。這樣的教學活動會比單純的文字呈現與口頭講授更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會使學生們在生活化口語交際情景中,培養英語的交際表達能力。
2.加強溝通交流,提升交際頻次。新時期,我們更加強調以生為本,更加追求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的構建。只有這樣,才會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態”環境,大家相互尊重、有說有笑、互幫互助、團結友愛等,使學生們在自然、融洽的環境氛圍下快樂而有效地學習,而這正是生活教育理論所追求的。具體來講,小學英語教師首先要做好表率,多運用課堂交際用語,比如“Beginning a class.”“Is everyone here?”“We'll learn something new.”等。與此同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先整理不同類型的日常交際用語及情景對話內容,比如日常問候和答語“Hello/Hi”——“Fine,thank you/thanks”之類的,祝福和答語“Happy New Year!”——“Happy New Year/The same to you!”之類的。而針對姓名、年齡、生日、喜好等詢問類的問答話術,也可用作日常交際練習。這些問答也是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對話內容,隨著交流頻次的提升,學生會越來越感受到英語交際的魅力所在。另外,教師還可以多給予學生一些自主表達的機會。同樣以五年級下冊為例,Unit1“Cinderella”的“Checkout time”模塊中的“Look and write”,向我們展示了四幅圖片,每幅圖片都描繪了相應的情景,而下面又對應提出一個問題,然后讓我們回答為什么。在這部分教學中,我們就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讀問題,然后來進行回答。以第二幅圖為例,通過觀察圖片中的畫面可以清楚看到一個小男孩在想象著蛋糕和禮物,面部表情很開心。下面給出的問題是“Why is Liu Tao so happy?”,需要我們回答原因“Because ? ? ? ? ? ”。學生們通過觀察后,都會知道圖片中的小男孩名叫“Liu Tao”,而且他的生日快到了,那么在教師提問“Why is Liu Tao so happy?”之后,學生回答“Because Liu Tao's birthday is coming.”(劉濤的生日快到了)。通過這樣對所熟知情景的觀察,然后根據問題給出對應的回答,可以讓學生獲得運用英語來表達與交際的機會,這也正是學生們英語活學活用的內在需要和集中表現,這樣的教學方式值得大力推廣與廣泛應用。
3.引入激勵評價,建立口語自信。結合教學觀察來看,很多農村小學生都不具備運用英語進行口語交際的勇氣,不敢開口說英語,總怕自己說錯,更怕別人嘲笑,加上傳統教學大多以筆試方式來進行測試,忽略口語方面的評價,使得學生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始終得不到有效的培養與提升。對此,在生活化教育理論指導下,我們應當引入激勵評價,鼓勵學生盡可能參與到口語交際的過程中,就學生的表現給予鼓勵與表揚,以此來指導和幫助學生逐步建立口語自信,敢于并善于運用英語進行交際與表達,只有這樣學生們才會以更加積極良好的姿態投入到英語交際學習當中。也就是說,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應用和交流。為此,就必須要幫助學生建立英語口語自信,提升口語交際的勇氣,戰勝內心的恐懼,勇敢地、大膽地說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夠獲得口語能力素養的提升。具體來講,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任務型活動情景,比如采訪調查型的任務型活動,可設置“What does she/he do?”“She/he is a(an)...”的話題,設計采訪至少6位家族成員的職業活動的任務,要求學生用英語記錄下他們的姓名、職業名稱等,然后在課上對統計結果進行匯報。對于那些態度認真、調查全面且表述清晰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與表揚,以學生建立口語自信。而基于這樣采訪類作業任務的布置,取之于生活且用之于生活的設計,更有現實意義,而且學生們也表現出樂此不疲。
結語
總而言之,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與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特別是口語教學的融合,具有尤為顯著的現實意義。特別是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構建輕松、積極、融洽、有效的教學氛圍,引領學生有效學習,全面提升學科核心素養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當然,為了切實理解和貫徹落實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教師還需要邊加強理論鉆研,邊加強實踐探究,進而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與轉化,更好地落實和推進生活教育的同時,促進和保障農村小學英語教學成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夢池.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對當代生命教育的啟示[J].教師,2021(11):23-24.
[2]王平,朱小蔓.生活中的生命: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J].中國德育,2019(24):24-29.
[3]陳福光.踐行行知教育理念 打造生命教育特色[J].生活教育,2016(13):24-26.
[4]譚兆靜.小學英語生活課堂的營造[J].校園英語,2020(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