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韻
摘 要:四川地區人杰地靈,素來有天府之國美譽,孕育了大量傳統曲藝樂種。其中,四川清音就是之一,它凝聚了四川鮮明的地域風格與藝術特征,廣受人民喜愛,但在多元化的音樂市場下其地位岌岌可危。故此,本文對四川清音在當代的生存狀況做出一定分析,進而對目前狀況給予一定的思考策略,以期推動四川清音更好的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四川清音、現狀分析、保護與傳承
一、四川清音的傳承現狀分析
1. 可喜的現狀
四川清音作為川音的傳統曲藝音樂之一,經歷了漫長的歲月洗禮,體現出了鮮明的四川音樂文化特色,是值得我們每一代人追捧的藝術之一。并且,它以自身豐富的內涵、藝術價值在四川保持著一定的影響力,主要表現為以下兩方面:
(1)國家與政府的保護與傳承
四川清音能在當代保持著鮮活的生命力與國家、政府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脫離不開。在2008年6月7日,“四川清音”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重慶市曲藝團有限責任公司獲得四川清音項目保護單位資格。從此,四川清音的生存得到了官方保證。另外,為了進一步推動四川清音活化流傳,國家與政府還將其引入校園課堂中,使四川清音在祖國未來的花朵中繼續保持鮮活的生命力。
(2)學者重視
隨著2008年國家將四川清音列入國家非物質遺產中,大量的學術逐漸將目光放置該當中。學術文章不斷涌現,包含了對四川清音的歷史探源、曲目、傳播、傳承與保護等方面的探討。并且,還出了較多四川清樂的著作以及曲目集,如: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編寫、曹正禮編的《四川清音曲目選》、四川省藝術研究院編著的《四川清音傳統曲目唱詞選》。
2. 尷尬的處境
從前文可見,四川清音得到了國家與政府的重視并且還吸引了教育界、學術界的關注。但不能忽視的是,它與眾多非遺一樣也不可避免走入了尷尬處境,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消費者的缺失
新時代下,從前的受眾群體的審美隨時代發展變化或是年齡發展而變化,亦或是觀眾老齡化而又未能及時培養年輕一代對傳統曲藝的審美情趣,導致消費者缺乏。并且,市場充斥著流行音樂、古典音樂、現代音樂等藝術的競爭,在高壓、浮躁的時代以及多媒體賦予人們掌握音樂選擇權之下,人們往往選擇更為通俗易懂的流行音樂,因此使得傳統曲藝市場需求萎縮不振。
(2)演出場所的缺失
眾所周知,四川清音的表演場所一般為茶館、飯館等地,但據調查目前的茶館、飯館已很少能提供演出場所,可以說這種演出方式已經淡出人們的視野。雖然在政府的支持下,四川清音從飯館、茶館走上了大舞臺表演,但這種演出場所卻不是常有。這就導致,相比以前人們能現場欣賞到四川清音的機率大大減少。
(3)人才的缺失
最好的傳承是讓更多人熟知,而傳承人作為人民與四川清音的紐帶,他在這中間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眾的減少以及演出場所的缺失,極大可能會導致后繼無人的尷尬局面或是人才較少的堪憂。特別是在物價長漲的時代,如若未能滿足生活,那藝人哪還能兼顧詩與遠方。
二、保護與活態傳承的策略思考
四川清音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得益于國家與政府的保護與發展至今還保存有一定的新鮮生命力。但是,我們必須得正視它的影響力放在大眾文化市場中處于較劣勢地位的事實。因此,筆者根據目前的發展現狀給予一定的建議,望能促進四川清音在當代的活態傳承。
1. 進行自我革新
藝術產生于人、服務于人,只有符合大眾需求的藝術才有可能不被人民遺忘。故此,對曲藝本身進行革新是根本。首先,立足于曲藝本身的特色對伴奏、唱腔等進行大膽創新,可以是借鑒不同曲種特點、其他藝術元素等方式,使之更為符合大眾鑒賞。然后,對曲目內容進行創新,剔除過于舊縟的題材、不能引起人民共鳴的題材,創作緊貼時代熱點或是刻畫當下某一熱點人物形象等內容,使之更能引起人們話題、更為大眾所愛。其次是,在表現形式上進行創新,利用舞臺布景、燈光、服裝等外在裝橫豐富自身的表演形式,做到“色香味俱全。”
2. 運用多媒體工具
互聯網時代,多媒體工具可以使我們足不出戶就可知萬事萬物。故此,就傳播而言,需將陳舊的傳播手段廢除,利用好當下時髦的APP進行宣傳,例如快手,抖音,微博等。如今的電影、電視劇行業也正是飛速發展時期,可以將曲藝與影視行業相結合,植入在節目的主題曲、插曲當中。另外,可以模仿《朗讀者》這類節目,將朗讀名著改為演唱經典曲藝,邀請名家、名人對曲目進行講解及演唱幫助大眾對曲藝的了解。
3. 與旅游產業相結合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四川作為較著名的旅游圣地,并且四川清音又是作為國家非物質遺產之一,應與旅游業相結合發展。這不僅促使四川清音的活態發展又能促進旅游業的繁榮發展,無疑是雙贏模式。在結合過程中,由政府主導,民營企業配合,依托演藝及相關旅游產品,在加大四川清音的名氣同時并結合川劇與其它曲藝音樂,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蜀中之樂。
三、加強政府的主導力量
政府在非遺保護與傳承中是起主導性作用,它承擔著民族文化的興亡重任。筆者認為,在工作中,首先為藝人營造良好的傳承環境,提供更多穩定的演出場所。然后,在制度方面完善體制改革,保證藝人的生活質量,為他們的藝術傳承與創作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再次,加強曲藝教育建設。教育是曲藝傳承的重要載體,但曲藝教育工作也是最啃的骨頭。雖然目前政府已經將四川清音引入部分校園,但曲藝教育落實工作還需要進一步監督以及教育過程中出現的教材、師資等問題都需要相關部門的后續跟緊。
結語
四川清音作為四川傳統曲藝之一,蘊含著四川人民幾百年的悲歡離合,承載著四川地區幾百年的藝術特色,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與藝術內涵。隨著國家的重視以及非遺工作的保護與傳承,在當今仍保持著一定的鮮活力,但較之其他多元藝術而言,我們必須正視它在競爭中衰敗的事實。因此,四川清音的保護與傳承工作任重而道遠,只有在不改變核心本質之下跟隨時代發展、謀求創新才能使四川清音在新時代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讓古老的藝術代代相傳。
參考文獻:
[1]肖玲.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川清音”在重慶地區的傳承與保護[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8(06):166-172.
[2]李琴. 論四川清音傳承方式的演變與新模式的探索[D].西南交通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