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莉
繪本是一種通過圖來講故事的文學作品。在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依托圖來開展英語繪本教學。
除了繪本中的圖,繪本封面上的圖也值得教師帶領學生細細品讀。
初讀封面:進行學習熱身。圖片環游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圖片環游的順序為“熱身引入—文本概念—圖片環游—總結評價—默讀與朗讀—交流表達”。教學時,教師先導入封面進行熱身,學生觀察封面的信息,教師再給予一些關鍵詞,如Who、What、Where、How、Why,啟發學生自主提問,然后教師及時板書學生的問題。
再讀封面:整體感知體悟。學生第一次讀封面時會根據自己已有的認知和想象對故事進行預測。當學生讀完整個故事后,教師再帶領學生回看板書上的問題,這時學生就可以基于對文本的認知和解讀,提煉故事主題,總結人物形象。如在學習“跟上兔子小學英語分級繪本”Little Zoe Looking for Mum 時,學生一開始看封面,教師提問How do you think of Zoe and the bear?當時學生答:Zoe 很傷心,熊很善良,畫面很溫暖。但是等到故事結束,教師引導學生再次聚焦封面時,學生的感悟更多了:主人公的大愛精神讓許多無家可歸的人享受到親情的溫暖。學生聯系自身的生活,感受到愛在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
按不同的順序瀏覽圖片會給學生帶來不同的閱讀體驗,因此,教師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應合理構思看圖環節,合理安排看圖順序。
快速瀏覽圖片。故事地圖法是指教師根據故事類讀物所遵循的概念圖或故事語法,形成相應的視覺圖式的方法。在繪本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完成故事地圖來梳理故事梗概和文章脈絡,進而從整體上理解故事。以繪本A Hat’s Trip 為例,會飛的帽子途經了很多地點,學生瀏覽圖片時難免會記錯地點的順序,從而降低閱讀輸出的準確性。因此,教師讓學生邊瀏覽圖片,邊在文中做數字標記,然后完成教師黑板上的板書(見下頁圖1)。
聚焦圖片細節。圖片除了能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外,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比較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如在Little Zoe Looking for Mum 的教學中,教師提問:Why does Zoe think all these animals may be his mum? 為什么小兔子會把小狗、烏龜、企鵝、斑馬這些別人一看就不像是兔媽媽的動物認成自己的媽媽呢?這引發了學生的討論。學生觀察圖片的細節,即每種動物的特征,猜測小兔子因為沒有見過自己的媽媽,所以把有長耳朵的狗、短尾巴的烏龜、大眼睛的企鵝和四條腿的斑馬,這些和自己身體某一部位相似的動物認成自己的媽媽。這些圖片中的細節就是教學設計的著眼點。
借助拼圖,使表達更具個性。拼圖閱讀是一種基于文本的合作閱讀模式。在閱讀時,教師將完整的故事分割成不同的片段,然后交給不同的學生小組。小組學習后,各小組將圖片信息組合成完整的故事,并選用復述或表演的方式進行匯報,這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提升學習效率,實現資源互補。如在繪本Halloween的教學中,學生根據圖片(見圖2)提煉關鍵詞:story、snack、game、game、play、haunted house。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方面,然后重新組合成新的小組,最后學生回到自然組,合作制作一張海報并匯報展示自己的所學。
活用作業,使思維更具發散性。繪本的作業形式多樣,教師可引導學生挖掘圖片中的留白,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填補這些留白,在這個過程中生生之間可以相互探討,自由創作。
張伊娜教授指出,繪本教學應充分發揮兒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用兒童的創新實踐使圖文交相呼應地在教學中動起來、活起來,呈現出百樣玲瓏的教學樣態,以真正實現繪本閱讀的建構性和多元性。依托圖的繪本教學并不是讓教師徹底拋棄對文的解讀,而是呼吁廣大教師對繪本的圖的價值要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如何立足圖進行繪本教學,廣大教師還需要依據繪本與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與個性化的實踐,并在研究繪本教學之路上繼續前行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