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紅軍時期的連隊書屋建設及其成效探析

2021-01-07 01:04:29凌冬梅
圖書館 2021年5期
關鍵詞:列寧識字

凌冬梅

(嘉興學院圖書館 浙江嘉興 314001)

1 引言

我國自古便認為文化建設對軍隊十分重要,戰國時期兵書《尉繚子·兵令上》云:“兵者,以武為植,以文為種。武為表,文為里。”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著眼于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提出“打造強軍文化”的戰略思想,要求各部隊結合自身傳統和任務特點,大力加強軍事文化建設,打造強軍文化,培養官兵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1]。“強軍文化”的提出,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標志,也是中華燦爛軍事文明的歷史延續,更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建軍方略。中共對軍隊的文化建設,始自紅軍時期的三灣改編,成功地將軍閥官僚作風未消的舊軍隊建設為無產階級新型人民軍隊,最終奪取革命勝利。在紅軍基層文化建設中,連隊書屋發揮了積極作用。書屋在紅軍時期并無特定稱呼,有時也稱之為圖書室或列寧室。目前學界對革命時期軍隊書屋(圖書館/室)的較深入研究,僅見解放戰爭時期“隨軍書店—圖書館”模式、特征研究[2]及全面抗戰時期救亡室(附設有圖書室)的探究[3]。對紅軍時期軍隊書屋建設的研究僅以下論文稍涉:《黨的基層部隊文化建設新成就新興文化資源:“軍營書屋”——兼談紅軍時期的“列寧室”》一文,對西安區縣駐軍武警部隊的軍營書屋進行了調研,認為“軍營書屋”是中共文化事業建設及軍隊基層部隊建設新成果,其雛形可追溯至紅軍時期的列寧室,但忽略了作為組織的列寧室和作為活動場所的列寧室的區別[4];《紅軍時期的列寧室》一文梳理了作為組織的列寧室的沿革、機構設置及歷史地位[5]。缺乏對紅軍時期書屋建設的深入研究,使中共的基層軍隊文化建設研究缺乏整體性和歷史性,實為遺憾。本文基于史料爬梳,力圖梳理紅軍時期連隊書屋建設的發展脈絡,分析其特色,并探究其建設效果,以期豐富中共軍隊文化建設的研究內容。

2 紅軍時期連隊書屋建設概況

2.1 萌芽之初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的爆發揭開了中共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是年9月底,秋收起義的失敗使毛澤東洞察到必須破除舊軍隊殘存的制度和習氣才能從根本上創建一支為人民服務的新型軍隊,軍隊隨即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軍魂”建樹由此開端[6]。三灣改編的重要內容之一便是在連以上建立各級士兵委員會,“分管宣傳、組織、土地、財政經濟、文教(包括情報和識字)、文娛”[7]。士兵委員會兼管組織學習和文娛活動,只是對于彼時學習、文娛的具體內容與組織方式,現有文獻鮮有提及,但我國士兵委員會初創者彭德懷于1927年元旦在湖北宜昌救貧會會議中這樣論述:“組織士兵委員會……士兵有閱讀進步書報的自由。”[8]可見士兵委員會有管理書報、組織閱讀之責。1929年12月底,紅軍第四軍在福建上杭縣古田村召開第九次黨代表大會,毛澤東起草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明確提出要以大隊為單位在士兵會內建設俱樂部,充實士兵會娛樂部的工作,還要求各級政治部征集并創作表達各種群眾情緒的革命歌曲,并把革命故事、社會進步故事、革命歌曲、圖畫、報紙列為對士兵進行政治訓練的教材[9]。自此,紅軍開始了有組織、有領導的文化建設工作,連隊書刊建設初步萌芽。

2.2 普遍建設

1930年冬,中共中央制定《中國工農紅軍政治工作暫行條例(草案)》,規定紅軍中以師為單位設俱樂部,以連為單位設列寧室,其中俱樂部是其文化、娛樂、教育領導機構,計劃進行娛樂工作和指導推進各列寧室的工作。列寧室逐漸代替士兵委員會行使相關職能。1932年,《中國工農紅軍俱樂部列寧室暫行條例》頒布,規定連級單位設立列寧室,下設射擊、讀報、講演、識字、唱歌、游藝、表演、體育及青年九組,連隊逐漸普遍開展列寧室活動。但在實踐中,許多列寧室因缺乏指導,效果不盡如人意,如紅四軍團中墻報有時不能按期出版甚至停辦,讀報不講究方式,僅呆板照念……故組織上一再強調要“實際的建立不要形式上的建立”[10]。 1933年9月18日,紅軍總政治部出版《列寧室工作》一書,對列寧室工作的開展與組織規則等事項進行了指導(該書現陳列于云南省宣威市虎頭山紅軍烈士陵園展覽室)[11]。1934年,紅軍總政治部頒布《紅軍中俱樂部列寧室的組織與工作》,力圖通過有序組織和工作,有計劃、切實地進行娛樂、體育、文化教育,消除戰士的不良習慣,提高其文化政治水平,規定每一列寧室至少須有識字班、圖書室及墻報,此外還必須有運動及游藝室的設備(規模小的列寧室,則與圖書室可以合用一間)[12]104。圖書室建設被明確提出,作為列寧室的必要組成部分。需指出的是,此時列寧室有兩種意思:第一,作為一種組織團體,有名稱、制度、成員、場所、會議等構成要素;第二,單指作為組織的列寧室的場所,圖書室即設于此,并同時開展讀書、娛樂等活動,即為本文所指書屋。連隊書屋隨著連隊列寧室的設立而正式創設并逐步發展,其時“紅軍每到一地,凡住宿三天以上,就要布置列寧室”[12]349。1932年8月紅三軍團在攻打宜黃縣城前,各連隊甚至在山岡陣地前沿用樹枝搭起列寧室[13]。

2.3 困境中的堅守

1934年10月,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開始艱苦的長征歲月。紅軍總政治部于1935年4月6日發布《關于連隊組織工作命令》,暫時取消列寧室工作,但連隊仍盡可能布置列寧室。1934年10月初,瑞士籍英國傳教士薄復禮在貴州舊州(黃平)境內,與任弼時、蕭克、王震率領的紅六軍團不期而遇后被扣留。至1936年4月12日他在云南富民縣被釋放,經歷了為期約560天的隨軍長征,并在離開紅軍不到四個月后在英國倫敦口述并出版了The Restraining Hand:Captivity For Christ in China(中國畫報出版社據此于2018年出版《一個西方傳教士的長征親歷記》)。薄復禮在該書中記載:“紅軍只要在某個地方住得稍久一些,都要設置‘列寧室’。宿營的地方沒有合適房子時,他們就緊張地建造一個。這間屋子結構簡單,埋八根立柱,上面用席和草搭頂,周圍用綠竹枝圍成墻,然后在綠墻上裝飾紙花和紅旗,面對入口的墻則一定要掛上馬克思和列寧的畫像。”[14]37。一些老紅軍的回憶也印證了其記述,如紅二方面軍陳靖回憶:“長征期間,只要在一個地方住得久一些,紅軍就要設置列寧室,或者設在逃走了的土豪家里,或者在破廟里找一間不漏雨的房子,有時候干脆自己造一間簡陋的茅棚。掛上馬克思和列寧的像就成。戰士們可以在列寧室里讀到一些普及革命知識的書報,也可以自由討論一些問題。”[15]據袁林回憶,1935年7月底至8月底,紅三軍團在預旺縣城一帶駐扎時這樣布置列寧室:“掛著戰士自繪的馬克思、列寧畫像,貼著文圖并茂的墻報,陳列著《紅色中華》《斗爭》和從白區流傳來的進步刊物”[16]。在充滿艱難險阻的長征中仍不放棄對書屋的建設,不僅是紅軍渴求文化知識的寫照,更體現了經過文化建設的軍隊,其精神面貌已煥然一新。

2.4 發展擴大

1936年10月,紅二、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與紅一方面軍會師,長征勝利結束,列寧室活動得到進一步發展。1937年4月5日,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楊尚昆在致羅榮桓的信中,高度評價了列寧室工作,認為它“現在大有可觀……而且變成了課堂”[17]。全面抗戰爆發后,紅軍于1937年8月1日被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中央組織部頒布《關于改編后黨及政治機關的組織決定》,對列寧室進行調整,改名俱樂部。書屋內的布置及活動與先前大同小異,只是列寧、馬克思的畫像改換為毛澤東、朱德的畫像。因抗日救亡的主題,很多俱樂部又被稱為救亡室。1937年秋,李琦參觀了彭德懷領導的抗日部隊:“我們參觀了連隊的‘救亡室’(即紅軍時期的列寧室)……正面并列貼著毛澤東同志和朱德同志的畫像,使人一看,肅然起敬。”[18]1939年春,周恩來視察中村董家祠堂新四軍連隊救亡室時,認為中國并未亡也不可能亡,不適合稱救亡室,應改稱抗日軍人俱樂部。1940年10月10日,《關于營連黨組織的規定》明確要求將救亡室改稱軍人俱樂部。盡管名稱頻繁更換,但所設書屋的內容與活動仍延續紅軍時期的傳統,并隨著國共兩黨再度合作而擴展至國民黨軍隊。如1938年8月鄭巖平、曹荻秋等中共秘密黨員在國民黨張自忠第二十七軍團干部訓練團中,仿列寧室做法在每個中隊內都設“中山室”,室內陳列《時與潮》《展望》《世界知識》《新華日報》等進步報刊,出墻報、辦展覽,無形中擴大了共產黨的影響[19]。

3 紅軍時期連隊書屋的特色

3.1 布置:“粗糙”而“熱鬧”

紅軍時期的列寧室或設專門的圖書室,或與圖書室合而為一,仍習稱列寧室,即本文所言之書屋。其形式大凡為:屋子正中懸掛或書寫“列寧室”三個大字,正面懸掛或張貼馬克思、列寧的畫像,四周墻上書寫標語,懸掛錦旗,既作為政治宣傳、榮譽表征又作為裝飾。據黃雨山回憶,他們連隊的列寧室經常張貼“學習、學習、再學習!”“少說漂亮的話,多做實際的事”等標語[20]167。現存于湖南的紅二方面軍留下的列寧室中,貼有“猛烈擴大紅軍”等標語[21]。若是合而為一者,屋內大凡設若干區域,如書刊區、識字區、模型區、墻報區、娛體區及展示區。1936年6月,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訪問陜甘寧邊區,看到在紅軍營房中,團的列寧室用的是最好的房子,但大多數仍很粗糙,像是臨時搭建而成的[22]234。在艱苦的革命歲月中,紅軍常常駐扎在窯洞、馬廄、棄置的場院里,故“粗糙”的外在在所難免。他們在沒有屋子可利用時,只能用竹竿或樹樁臨時搭建,如前述薄復禮所見的竹枝做墻、稻草做屋頂。盡管條件簡陋,但紅軍因地制宜、盡其所能將列寧室布置得干凈、整潔、熱鬧、井井有條,甚至在其中展示戰士打的草鞋、挖的野菜等,充滿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2 形式:專人負責且流動

書屋作為列寧室的一部分,在管理上由列寧室干事會負責。干事會由全體指戰員民主選舉產生(其中一人任主任),在連政治指導員和師俱樂部領導下開展工作。列寧室下設青年組、墻報組、識字組、體育組、游藝組、講演組等,書屋作為其活動場所,各組均有布置與管理的職責,如識字區由識字組布置并計劃開展識字課,墻報區由墻報組布置并組織讀報等活動。也就是說,書屋有專門的管理人員(專職或兼職)。除緊急行軍作戰外,列寧室都可以靈活地開展活動,“占用一個房間布置起來,首先掛起馬克思、列寧像,繼而將墻報、書刊、文體活動用品一一排出”[23]44,書屋便布置起來了,各類活動即可開始。連隊開拔時,將藏品一一收拾進木箱、竹籃等容器,做好標記。行軍時,由專人負責,“每個連隊都有一副挑子,一頭是連長、指導員的部分行李和文件,一頭是列寧室的書報和文體活動用品等。”[23]43書屋由此隨著連隊行進而流動,見縫插針開展文化活動。

3.3 藏品:“簡單”而“豐富”

書屋的藏品,由干事會及主任負責搜集并陳列,許多為自制品,顯得“簡單”,卻又別出心裁、類型豐富。

書刊區。綜合斯諾、陳仁洪等人的回憶可知,列寧室收藏的書刊主要有紅軍課本和講義,俄國革命史類書籍,可能從國統區偷運或繳獲來的各種雜志,《紅星》《青年實話》《紅色中華》《每日電訊》《黨的工作》《斗爭》等中國蘇維埃出版物,以及各種油印、手抄的馬克思、列寧的理論書籍、畫冊等。陳仁洪回憶說:列寧室是戰士們最愛去的地方,一有空便去那兒看書學習[24]。洪水則專門作有《在列寧室》一詩抒發戰士對列寧室的喜愛:“你看《紅色中華》,我看《青年實話》,他跑來笑哈哈!列寧室真好呀!”[26]除自行閱讀外,墻報委員會負責組織讀報班并指導其工作,宣讀各種報紙并進行講解。

識字區。識字區大凡設于列寧室一角。據斯諾所見:“墻上指定的釘子上掛著每一名戰士的筆記本。這個角落有3個識字組:識字不到100個的編1個組,識字在100到300個之間的編1個組,能讀寫超過300個漢字的編1個組。紅軍為每個組印制了自己的課本(學習材料用的是政治宣傳資料)。”[22]234不同連隊的識字方式各具特色,汀東新橋區模范營各赤少隊建立列寧室后,以屋為單位進行看圖識字,每次識字兩個[26]。也有連隊采取每人做一個竹牌子,吊在槍上,每天換四個生字的方法[27]。當然,連隊的識字活動并不局限在室內,行軍時也會進行,前面行走的人背包上貼幾個字條,后面的人邊走邊認前面背包上的字[20]167。

模型區。模型區設于列寧室一角,模型大凡用黏土做成,有的專門用于軍事戰術的研究。據斯諾所見,“這些角落里建有微縮版城鎮、山巒、堡壘、河流、湖泊和橋梁,學員們研究戰術問題時,就用軍隊模具在這上面來回演示作戰。因此,你在有的地方能看到中日淞滬會戰的再現,在其他地方又能看到長城戰役……這些模型也用于展現軍隊駐扎地區的地理特征,構擬一場虛擬戰役的戰術,或者僅僅用于增加地理課和政治課的趣味性——紅軍要學習這些課程,將它們作為軍事訓練的一部分。”[22]234根據不同連隊的特色,模型亦有變化,如在衛生連的列寧室中,布置著展示人體各部位的黏土模型,用以說明某些疾病的癥狀,闡釋人體衛生健康知識。

墻報區。墻報即辦報者將宣傳內容寫于紙上后貼于交通要道墻壁上的一種報刊,由留蘇學生引入中國,又稱壁報,其形式活潑,內容充實,被認為是一種真正的大眾讀物[28-29]。墻報由墻報委員會負責更新,大致有革命類、文藝類、“揭露類”三類。據斯諾記載,紅二師三團二連駐在預旺堡時,列寧室9月1日的墻報內容有:共產黨與共青團每日和每周通告;新識字者撰寫的兩篇簡單稿件,主要寫的是革命性箴言和口號;紅軍在甘肅南部打勝仗的電臺公告;要學習的新歌;白區的政治新聞;用來表揚的紅榜和用來批評的黑榜[22]235。

展示區。如展出“閩北蘇區革命斗爭史,各區、縣、各部隊的戰史、戰績統計,以及英模人物事跡等”[24],展出“各小隊、個人的戰利品啦,誰打的草鞋既好看又耐穿啦,誰找的野菜最好吃啦;誰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執行得好、作戰勇敢、地形地物利用得好啦”[30]62;等等。

娛體區。若圖書室與文娛室合一,一般會在屋子中央設置有一張大乒乓球桌,戰士可打球,在飯點時便成為餐桌。有些列寧室配有從舊官員或白軍軍官處繳獲的留聲機,在娛樂活動時可播放音樂。有的則設有下棋的區域,如古聞斌所見,“有一張小臺子,畫了一黑一白相間畫,此棋叫作俄國棋”[31]。

4 紅軍時期連隊書屋建設的效果

連隊書屋以其特有的組織形式,在特殊年代中取得了較好效果,尤其在提升部隊文化素質、加強政治教育、增強部隊凝聚力、助推群眾工作開展中發揮了良好作用。

4.1 提升了部隊文化素質

紅軍在農民斗爭和游擊戰爭中發展壯大,他們大多出身于貧苦工農,不識字者占絕大多數,故無論是在政治學習還是軍事技術學習上,都有很多困難,如紅四軍中有的連排干部說:“戰斗命令很簡單,只有幾條條,可是相了半天,就是念不下來,字和我不熟,我也認不得它!”[32]有了連隊書屋后,“一有空,許多同志都去那里看書學習。同志們識字有限,多半是幾個人湊在一起,邊讀、邊議、邊揣測,從字里行間,尋求思想上的啟迪,汲取知識和力量”[24]。亦由有文化的紅軍帶領學習,如劉培善帶領大家在毛竹搭架、杉樹皮蓋頂的棚子里辦起列寧室,組織大家學習毛澤東同志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和古田會議有關決議等[33]。再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劉清明,1932年在福建省軍區司令部(總指揮部)警通連擔任通信員時,被推舉為連隊列寧室墻報委員,正是在出版墻報過程中得到了鍛煉和表揚,不僅逐漸能獨立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更“如饑似渴地學習革命知識和理論”,獲得了更大進步[34]9。在軍事學習上,尤其是1933年紅軍總政治部發出加強部隊軍事訓練的指示后,各部隊利用列寧室書屋建立軍事沙盤并探討軍事政治問題,“每隔一天上一次軍事研究‘軍事問題’”[35]。紅軍戰士的文化素質逐漸提升,如紅五軍團“有百分之九十的青年能向墻報投稿”“青年的文盲現象消滅了……大部分同志能夠自己寫信回家”[36],紅三軍團“不識字的現象,消滅得很快,文化水平一天天的提高”[37]。誠如《紅軍識字課本》第26課中云:“列寧室,真正好,他是我們的學校。”[38]

4.2 加強政治教育

據《紅軍中俱樂部列寧室的組織與工作條例》,列寧室設置的初衷之一是“培養紅色戰斗員活潑的生活興趣,消滅不良習慣,提高文化以補助政治教育所不及”[12]120。在列寧室書屋中進行的讀報、教唱革命歌曲等活動,都在有形無形中塑造著戰士的革命思想。讀報是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40],也是紅軍連隊列寧室的重要工作之一,尤是1933年紅軍總政治部發出加強部隊政治教育指示后,“大多數同志(包括通訊員、勤務員)都購買《斗爭》《紅色中華》《紅星》《青年實話》等報,并在列寧室領導之下,組織讀報組及政治工作人員開展政治討論會,討論黨及蘇維埃、總政治部的決議與策略路線,使政治水平較低的同志,更能深刻的了解。”[35]教唱革命歌曲則被認為是文化生活中最大眾化、簡便易行、容易傳播及最具戰斗力的方式,如《慶祝蘇維埃歌》《土地革命歌》《消滅“會剿”歌》《歡迎紅軍歌》《窮人歌》《勸夫參軍歌》等革命歌曲,“既有詩的語言,又富有革命內容”[40],故“教戰士們唱會一支歌,等于上了一堂政治課”[41]。政治教育的效果頗明顯。如賀龍部隊中赤衛軍第5軍第4中隊的中隊長,系原國民黨軍隊的軍官反正而來,舊軍官氣息濃重,愛賭博、發脾氣、打罵戰士,在他影響下該隊紀律松弛。1930年,傅忠海任該隊黨代表后,設法布置野外列寧室,在書屋里辦展覽、辦壁報、開展紀律比賽等活動,戰士們的政治、文化水平很快提高,對黨代表也逐漸尊重起來;中隊長也改變了舊軍人的毛病,不再喝酒、賭錢和打人,后在一次淤泥河遭遇戰中為掩護部隊轉移而壯烈犧牲[30]55-62。前述劉清明將軍,其實最初投身國民黨軍隊,但所在國民黨第11師新兵訓練營好似囚籠似的監牢,訓練中稍有差錯,就得遭到一頓暴打,根本不把他們當人待[34]4。他十分迷茫,在聽說紅軍官兵平等、親如兄弟、為勞苦大眾求解放之后,便找機會投奔了紅軍,在經過包括列寧室活動的連隊政治教育后,“懂得了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之所以能夠所向披靡是《古田會議決議》在紅軍中貫徹執行的結果,而且初步認識到共產黨員就是他的學習榜樣,要做一個像共產黨員那樣為革命奮斗,為人民利益獻身的人”[34]10。

4.3 增強了部隊凝聚力

書屋是部隊的公共場所,新兵入隊時,列寧室一般會召開軍人大會舉行歡迎儀式,幫助新戰士適應環境,讓他們深感革命隊伍的溫暖。書屋中懸掛的錦旗,展示的戰利品、烈士事跡等,戰士們看到往往肅然起敬。墻報的“紅黑榜”是紅軍戰士民主生活園地之一,在這里,官兵處于同等地位,大家都是主人翁。紅榜對“個人或者集體的膽略、英勇、無私、勤勉和其他美德”進行稱贊,黑榜則對落后行為進行嚴肅批評,“在黑榜上,同志們互相進行嚴肅的批評,還批評他們的指揮員(指名道姓),例如沒有擦干凈步槍,學習勁頭松懈,丟失一顆手榴彈或者一把刺刀,執勤的時候抽煙,‘政治落后’‘個人主義’‘反動習氣’,等等”,“在一張黑榜上,我看到有個炊事員挨了批評,因為他做了‘夾生飯’;在另一張黑榜上,有個炊事員指責某人‘總是埋怨’他做的飯菜口味差”[22]235。如此,紅軍戰士不斷以先進模范來約束與激勵自己,部隊凝聚力逐漸提升。

4.4 助推群眾工作開展

書屋不僅是紅軍的活動場所,也向當地群眾開放,成為發動與凝聚群眾的重要空間。如讀報活動,讀報組負責宣傳當地群眾讀報;不能讀的人,俱樂部的讀報組應當負責定期召集他們到一定的地點,最好就在俱樂部的圖書室宣讀各種報紙,同時講解給他們聽,甚至逐字逐句的解釋[42]。再如教唱革命歌曲,“特別是教歌子,我們(筆者注:指在列寧室教革命歌曲的宣傳隊員)教戰士,戰士再去教駐地群眾,一傳十,十傳百,黨的政策和鼓動號召,便通過歌唱,很快地傳到每個人的心里。”[43]湖南攸縣鸞山南沖村陳新章、陳初恒等老人回憶此地留存的列寧室時感慨地說:“我們那時也年輕,常到這里學唱歌,聽報告,學軍事,那股子革命勁頭是現在一般人沒有的。”[44]

5 結語

強國必強軍,強軍必強魂。軍隊文化的建設對軍魂的塑造至關重要,也催生著部隊強大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梳理紅軍時期書屋建設歷史可知,中共對軍隊的文化建設認識深刻、高度重視,盡管彼時的書屋條件簡陋、形式簡單、藏書有限,卻在提升部隊文化素質、補充政治教育、增強部隊凝聚力以及助推群眾工作開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體現了書刊所具有的思想引領、文化傳播、精神塑造的功能,彰顯了書屋(圖書館/室)在文化建設中的不可替代性。在物質文化日益豐富、價值觀念日趨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充分發揮各類圖書館/室的功能,值得我們每一位圖書館人深思。

猜你喜歡
列寧識字
列寧的偉大人格及其當代意義
識字
啟蒙(3-7歲)(2018年8期)2018-08-13 09:31:10
列寧晚年意識形態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識字兒歌
識字兒歌
巧妙引導,快捷識字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24
民意調查:列寧和斯大林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
列寧的贈言
紀念列寧
環球時報(2013-01-22)2013-01-22 17:43:57
拆合識字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 亚洲第一区在线| 色婷婷在线播放|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91成人|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99re热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不卡|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99视频在线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亚洲国产欧美自拍| 亚洲v日韩v欧美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2区| 欧美成人第一页| 五月婷婷综合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毛片免费高清免费| 亚洲综合色吧| 极品国产在线| 四虎永久在线| 青青久久91| 91亚洲免费| 一级成人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拍爱|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99re经典视频在线| 欧美激情福利|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日韩二区三区无|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国产毛片基地|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 国产毛片基地| 久久综合一个色综合网|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精品| 欧美日韩专区| 国产传媒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a毛片在线| 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美女自慰喷水|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毛片在线看网站|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青青久视频|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a在线观看免费|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国产亚洲精|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