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光躍
(貴州省威寧縣交通建設工程質量和安全監督站,貴州 威寧 553100)
沖擊碾壓屬于是巖土工程壓實技術,主要采用沖擊壓路機處理路基,由牽引車帶動非圓形輪滾動,由于滾輪半徑大小不一,所獲的位能落差與行駛的動能相結合,以此實現對土石材料的靜壓、搓揉、沖擊,通過周期性沖擊波實現對路基的壓實。我國目前使用較多的是25 t雙輪沖擊壓路機,雙輪靜重12 t,最佳行駛速度10 km/h,可產生2 000~2 600 kN的沖擊力。
在公路路基施工中,沖擊壓實未填路基,可有效減少天然地基的工后沉降,也有利于及時發現軟弱土層;沖擊壓實已填筑路基,可代替超載預壓,提前完成土體固結,并及時修筑路面,有效縮短工期、降低造價。結合相關工程實踐經驗總結,沖擊碾壓技術適用范圍較廣,包括黃土、塊片石、砂土、軟弱土、粘土以及其他特殊土質等。
公路工程高填方路基施工中,容易產生較大的工后沉降,甚至引發路面下沉開裂的問題。在高填方路基施工時,采用振動壓實設備的同時,可配以沖擊碾壓措施,間隔1.5~2 m補壓一次,由此可較好的兼顧地基處理經濟性與效果,獲得良好的路基整體性、均勻性。
在公路路基施工中,上路床、零填挖地段與路面的距離較近,在壓實度方面的要求相對較高。基于此情況下,通過沖擊碾壓技術的運用,可有效提高路基壓實效果,獲得良好的承載力,減少路面病害的發生,目前在高等級公路中運用較為普遍。
公路工程中軟土地基十分常見,沖擊碾壓技術可對土體內部產生受拉、壓作用力,迅速排出軟土內自由水,加快軟基沉降固結速度。在公路路基施工中,部分軟土路段排水處治時存在沖擊碾壓設備難以現場就位的情況,對此考慮在完成的軟土處理后,路堤填筑時進行沖擊碾壓,獲得良好的沉降固結效果。
在公路工程舊路改造處理式,新舊路基處理不當極易出現不均勻沉降問題。對此,對于新填筑路基可采用沖擊碾壓技術,提高新建路基壓實度,減小路基后期沉降,延長公路使用壽命。
本文僅以某高速公路六標段為例展開分析,此標段主要分布有淺層亞粘土、亞砂土,地下水位較高,呈軟塑狀,屬軟弱地基土。同時,淺層土體內分布的飽和亞砂土、砂土,經判定多為液化土,埋深5~6 m。由于此標段路基地質條件相對較差,必須做好地基處理工作,切實保證工程質量。
本項目地基處理采用沖擊碾壓技術,選取南非藍派公司研發的25 t沖擊式壓實機,配備三邊形壓實輪。其他輔助設備包括:平地機、灑水車、光輪壓路機。
(1)施工工序
本項目軟土地基沖擊碾壓施工工序如下:①場地放樣、清理與周邊防護;②沖碾前壓實度、高程寬度合格報檢,監理抽檢合格;③沖擊碾壓累計至15遍,平地機刮平、壓路機靜壓處理;④測量與記錄碾壓后壓實度、高程;⑤檢查合格后進入下道工序。
(2)施工參數確定
為合理確定施工參數,本項目采用實測沉降量+灌砂法檢測壓實度,合理確定碾壓遍數。試驗段每20 m布設一個測試斷面,每個斷面在左、中、右分別布置1個測點, 共布設8個測試橫斷面。測試斷面分別碾壓0~10遍、11~15遍,完成10遍、15遍沖擊碾壓后,檢測地基下沉量、壓實度。
對比10遍、15遍沖擊碾壓后的檢測數據可得,沖碾15遍后土體的沉降基本穩定,壓實度、干密度均有效提高,對此確定沖擊碾壓遍數為15遍。
(3)施工過程控制
①沖擊碾壓前,做好清表工作,根據邊線放樣確定沖擊范圍,邊線可超出設計值30 cm,并撒上白灰線;記錄地面高程、水準點、中樁位置,為后期沉降量對比提供基礎資料;檢測路基含水量、壓實度,做好記錄。
②沖擊碾壓施工,沖擊式壓實機行駛速度控制在10~15 km/h,路基一側向另一側轉圈沖碾,遵循“先兩邊,后中間”的沖碾順序,輪跡重疊至少1/3輪寬;為防止振動導致土體側向變形,沖擊碾與涵洞邊緣相距至少2 m,與明涵、橋臺相距至少5 m;針對沖擊碾壓中的一些死角,采用振動壓路機振壓1~3遍。
③沖碾15遍結束后,使用平地機對沖碾路段進行整平處理,壓路機靜壓1~3遍,表土干燥的情況下適量灑水,獲得良好的壓實效果。
④在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報驗制度,未報驗或是驗收不合格嚴禁進入下一道工序施工。隨機檢查、糾正施工中存在的問題,保證工程質量達標。
綜上所述,現代公路建設軟基處理中,沖擊碾壓技術的運用越加廣泛,通過強大的沖擊力對土體施加沖擊壓實作用,處理效率高、效果好。在沖擊碾壓施工中,需合理選擇沖擊碾壓設備,平地機、灑水車等配合到位,切實保證沖擊碾壓處理效果,提高路基壓實度,保證路面使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