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通渭縣溫泉路學校 牛紫鋅
小籃球運動在國外的發展是比較成熟的,但在國內小籃球運動卻始終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直到2017年以姚明為代表的新籃球協會的領導,開始正式推行“小籃球”計劃,并將青少年籃球作為中國籃球協會未來發展工作的重心,也正是大規模小籃球運動聯賽的開展,才進一步推動了小籃球運動在我國的發展。小籃球運動在學生健康成長的道路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首先,籃球運動對少兒的身高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據相關科學研究表明,從小打籃球的幼兒其身高會多增長五到十厘米;其次,打籃球對學生專注力、自信心、合作意識、規則意識等都是非常有幫助的。籃球作為一類團隊類運動,需要各成員之間的相互配合,而且作為競技項目,需要遵守一定的規則。為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小籃球運動,有效開展小籃球運動教學。
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弱,在小籃球教學訓練中,教師要重視動作的示范練習,而盡量少給學生講解一些理論知識。在動作講解時,要從正面、側面等多角度來進行示范,從而使學生能夠真正掌握這一動作。同時,還要采用定格式的訓練方式,讓學生固定在某一個動作上,教師挨個進行檢查,從而發現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出現的動作不完整問題。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在小籃球教學中按照輕講解、重示范的原則是非常有必要的。
籃球這項運動的開展是基于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熟練掌握之上的,而且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身體素質以及知識接受能力存在顯著差異,為此,在小籃球教學中教師還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充分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來進行教學。循序漸進在小籃球訓練中是非常重要的,欲速則不達,如果過于著急,在學生動作技術掌握不扎實的情況下開展籃球訓練,不僅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還容易使學生身體受傷,為此,教師需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去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在原來的教學中教師都是先讓學生熟悉球性,再學習運球,對此,教師可以調整為先讓學生運球,再讓學生熟悉球性。先運球,讓學生和籃球有一定的接觸之后,再熟悉球性,會對學生籃球學習更有幫助。同時,在傳球動作上也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因為學生的手指力量相對較弱一些,如果在傳球時沒有控制好傳球的動作,則很有可能會導致手指受傷。
理論是實踐的基礎,開展小籃球運動教學同樣也需要先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充分了解理論知識,不僅有助于籃球運動的開展,而且可以盡量避免學生在籃球運動中受傷。但是從傳統體育課堂教學來看,理論知識是相對匱乏的,基本上體育教學都是在室外進行,教師只簡單地講解一些運動步驟并進行相應的示范,之后就是讓學生進行相應的練習。這種教學方式不但存在一定的弊端,而且也不利于籃球教學的長遠發展。為此,在開展小籃球教學時,教師不能再使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而要注重理論教學的開展,只有讓學生掌握了豐厚的理論基礎,在籃球訓練中他們才可以進行更高效的練習。例如,在小學低段開展小籃球教學時,教師可以專門抽出一節課的時間來進行室內體育教學,從而為學生統一講解與小籃球有關的知識,如小籃球的場地規模、籃球大小以及籃球比賽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哪些屬于犯規動作等。同時,還要教給學生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籃球屬于一種身體對抗賽,在籃球運動的過程中如果操作不當,還很容易受傷。在學生正式進行籃球運動之前,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掌握一些理論知識,這樣才可以進一步提升教學有效性,從而幫助學生強化身體素質。
1.游戲訓練法。在小籃球教學中,需要不斷地讓學生重復動作,才可以使學生靈活掌握該項動作技能,但是如果讓學生重復進行單一的動作,難免會使其感覺比較枯燥無聊,學生對此的積極性也不是很高。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小籃球教學的動作以及學生的身體體能等多種因素,為學生設計相應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不斷強化籃球動作。例如,在原地訓練中,教師就可以采用游戲訓練的方式。原地訓練是小籃球運動中很常見的一種訓練,像原地運球、胯下繞球、接拋球等這些都屬于原地訓練的項目內容。根據這些內容,教師可以這樣來為學生設計教學:在原地運球的過程中,如果聽過短哨聲肚則需要踐行胯下繞球,而如果聽到長哨聲則需要進行拋球訓練,然后將學生分成兩列進行面對面練習,在練習過程中反應較慢的一方要進行淘汰,在一輪結束后留下的學生再自由補成兩隊繼續練習,最后給予勝利的學生相應的鼓勵。這種的游戲方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訓練的積極性,而且還可以強化訓練的效果,在游戲過程中學生往往不容易感到疲倦乏味,運動技術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2.口訣訓練法。對于一些籃球的動作技巧,小學生可能在理解上會存在一定的難度。對此,教師可以將動作技巧編成口訣,以便學生理解記憶。小學生畢竟對于小籃球運動比較陌生,如果動作理解相對比較難的話,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對小籃球的興趣,甚至會使學生產生畏懼和抵觸的情緒。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邊朗讀口訣邊進行動作示范。例如,在拍球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朗讀這樣的口訣:一雙小小手呀,小課小籃球呀,將手放球上,手指用力拍,手隨球在走。通過口訣的方式,教師不僅讓學生清楚了拍球的這個過程,而且讓學生邊念口訣邊進行動作示范,這樣更容易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一般情況下,口訣都朗朗上口,學生對口訣的接受度也比較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口訣訓練更側重于對小學低年級教學。
3.混合訓練法。小籃球適用年齡為4~12歲的小學生,這個階段的小學生尚處于成長發育的初級階段,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從事某項活動所能維持的時間也相對較短,在這種情況下,可能單一的訓練就難以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為此,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混合訓練的方式,將不同的訓練項目或者不同的訓練手段結合在一起,這樣可以減少重復性,從而保障學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訓練中,進而使訓練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原地運球訓練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采用數數運球、聽哨聲運球、聽音樂運球、學生相互結對運球、跟教師節奏運球等。同樣的運球訓練,教師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穿插不同的方式,這樣每種方式所用的時間也都比較短,在短時間內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都是相對比較集中的,在這種情況下更容易提升運球訓練的效果。在小籃球訓練中,教師可以根據訓練項目和內容來為學生設計多元的訓練方法,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小籃球訓練的效果,進而逐步提升小籃球教學。
籃球作為一種對抗類競技項目,籃球比賽是必不可少的。在小籃球教學中,教師還要組織學生開展小籃球對抗賽,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動作技能,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充分感受體育精神,進而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小學低學段學生剛開始接觸小籃球運動,而且動作技能也停留在單向技能的訓練上,因此針對這類學生,教師就可以為其組織運球比賽、傳球比賽等動作性比賽,進而通過比賽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動作技能。而小學高學段的學生對小籃球已經比較熟悉了,教師就可以為學生組織籃球對抗賽。但考慮到學生籃球水平和身體素質的差異,在小籃球對抗賽中教師也可以將其分成不同的層次,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安排其參加初級的對抗賽,而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安排其參加高級對抗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組織籃球比賽,這樣才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比賽不僅可以有效檢驗教學成果,還可以提高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提高運動技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比賽,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比賽中,進而提高學生的籃球水平。
教學評價作為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但也是教學中教師很容易忽視的一個問題。尤其體育教學與文化課教學有所不同,大部分體育教師都不進行教學評價,這對于教學發展來說是比較不利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還要根據小籃球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的課堂表現,為學生制定相應的籃球評價體系,進而來規范小學生的籃球訓練。在籃球評價方面,教師要從動作、技能、知識以及規則等方面入手,了解學生在小籃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這樣才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開展針對性的教學訓練,進而提升學生的籃球水平。例如,在小學中段小籃球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從小籃球知識、小籃球動作標準程度、訓練量等幾個方面來對學生進行評價。由于小學中段的學生已經開展了一段時間小籃球訓練,對于相關的知識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來制定一套完善的評價體系,進而了解學生在目前的小籃球教學中還存在哪些問題與不足,從而幫助學生進行改進。
總而言之,在小學開展小籃球教學是非常好的一個時機,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可以豐富體育課堂教學。結合小籃球的特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設計相應的小籃球教學方案,進而幫助學生提升小籃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