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民樂縣第三中學 寧 貴
我國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傳統文化,它們都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瑰寶,支撐著國家與社會不斷健康發展。為了讓傳統文化始終成為國家與社會發展的源動力,我國愈發注重從教育入手,將傳統文化滲透在課堂中,希望具有“祖國的未來”之稱的學生可以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從中感受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讓傳統文化成為學生健康成長路上的重要精神食糧,并使其領會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性,主動承擔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責任,成為一個主動投身在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活動中的奉獻者。
初中生處于生理與心理轉變的一個關鍵成長時期,語文教師讓學生接受傳統文化熏陶,可使其免于受到外界環境過多的影響,讓學生懂得用傳統文化精神擊退不良文化的侵蝕,使其逐漸樹立積極而健康的觀念與情感態度,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與人生觀,讓他們的人生少走彎路,真正走上健康成長的道路。
以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依托,初中語文教師可采取以下幾種教學策略來推進傳統文化的有機滲透。
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相整合,這是新時期語文教學的重要發展趨勢,教師可在這一整合模式下滲透傳統文化,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元素的直觀理解,使其對傳統文化進行形象認知,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掌握。這是因為有些傳統文化以直觀可見的事物為載體,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來將這類的傳統文化滲透進來,既可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興趣,還可提高學生相應的認知能力。
以《蘇州園林》這一課為例,教師在滲透傳統文化時,可在多媒體屏幕上呈現關于蘇州園林的圖片或者動態視頻,其內容可以是蘇州園林的雕刻、花木、裝飾、匾額、疊石、書條石等事物。這些直觀的事物承載著非常豐富的傳統文化,教師可讓學生對其中承載的文化進行解讀。比如學生可對蘇州園林花木的文化及其寓意進行解析,或者對蘇州園林雕刻文化進行全面的理解,等等。蘇州園林并不單純是一種歷史文化遺產,它更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將其直觀的文化載體呈現出來,可讓學生對相關傳統文化進行形象化的感知與理解。
教師以故事形式向學生傳遞傳統文化,可很好地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內涵及其表現形式的認知與理解能力。因為有些學生雖然接觸到了一些傳統文化,但是卻難以理解它的深遠影響,所以這些傳統文化很難在學生的腦海里形成深刻的影響,時間長了,學生就會淡化這方面的記憶。比如在《紀念白求恩》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故事形式將白求恩經歷過的感人事跡講述出來,以真實的人物故事激起學生的強烈情感,使其對白求恩身上令人敬佩的精神和品質產生極強的認同感。
學生在對白求恩的精神品質產生認同感之后,會自主地向他學習,比如學習他身上的共產主義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對工作極端負責的精神、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等等。這些精神品質均可體現在每個人的生活之中,尤其是對學生未來的工作生活、社會生活都會產生深刻的影響。而且白求恩身上體現的精神品質均是非常優秀的傳統文化,教師以故事的形式將其呈現出來,實際上就是傳統文化滲透的一個重要策略。
為了深化學生對這部分傳統文化的理解與運用,教師還可鼓勵學生從生活中找出同樣具有相同精神品質的名人,了解這些名人的故事。比如學生要找出具有共產主義精神的人,則可從具有共產黨員這一身份的名人入手;學生要找出具有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這一精神的人,則可搜尋“做好事不留名”的真實故事;學生也可找出具備工匠精神的名人故事,體會他們身上對工作極端負責、對技術精益求精等方面的高貴精神品質。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能夠感受到生活中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價值,主動學習名人身上的可貴精神。
有些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會感到枯燥乏味,教師若要滲透傳統文化,保障傳統文化教育效果,則更需要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因此,教師可組織以傳統文化滲透為主要目的的趣味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趣味教學活動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并使其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內涵。比如教師在《論語十二章》的教學中,可組織學生參與到“比一比誰的語錄多”這樣的競賽性趣味教學活動中。學生可將孔子的語錄靈活地運用到趣味的教學活動中,并在講出語錄時,快速地表達自己對語錄內涵的理解。孔子留下的語錄非常多,而且每一條語錄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深刻影響。學生對孔子語錄進行廣泛又深入的理解與運用,實際上就是他們對孔子的儒家文化進行了傳承與發展的重要表現。
又比如在《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分別扮演莊子和惠子,進行情景式對話。在這一角色扮演活動中,教師可滲透道家辯證思想文化,讓扮演莊子和惠子的學生分別從他們的觀點出發,去認識同樣的事物,努力說服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這樣的教學活動充滿了趣味與活力,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并提高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專注度,有利于達到傳統文化教育的目的。
課外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旨在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的拓展學習中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拓展自己的閱讀知識面。在課外閱讀教學指導中,教師也可有機滲透傳統文化,讓學生的讀書時接受相關傳統文化的熏陶。比如教師可在《朝花夕拾》《駱駝祥子》等名著導讀的教學活動中滲透國學經典文化,讓學生體會國學經典文化的魅力。教師也可在《紅星照耀中國》這樣的紀實類名著導讀教學中滲透紅色文化,讓學生在課外閱讀學習中接觸豐富的傳統文化,切實增強其文化底蘊,提升其文化素養。
總之,初中語文教師要始終秉承著傳統文化教育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上通過多種教學策略有機滲透傳統文化,能讓學生從不同途徑、不同角度、不同形式感受豐富的傳統文化,并使其理解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進而讓學生在理解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承擔推進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責任。因此在以后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探尋更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有機滲透傳統文化,實現新時期傳統文化與語文課程整合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