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仙游縣壩下中心小學 黃志萍
本次考試題目設計大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關,主要考查了學生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的能力,這為以后的課堂教學提供了明確的教學方向,生活化教學勢在必行。立德樹人,讓學生通過學習文化知識懂得如何為人處事,這是教育的方向和原則,這一點在試卷中也是有所呈現的。那么,如何才能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滲透生活呢?
很多學生認為知識學習是枯燥的,如果將生活化的情境滲透其中,那么學習也會變得簡單和有趣。情境,因情而動,因境而入,小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時,最懼怕的便是教師傳統的說教,這不僅讓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而且也無法理解那些深奧的道理。生活化的情境創建,可以讓學生的生活影子與課程學習內容進行有機聯系,從而在無形中提升學習效果。關注學生的實際生活,以此引入課程,這無疑是使課堂更高效的實用策略。
例如,在這次考試的第一題中,出題者就利用了生活化情境設置題目,充分體現出了德育與智育之間的融合,題目設計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以情境入手,考查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思想品質,這樣的題目是靈活多變的,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不能拘泥于一些枯燥的理論講述,應在學生的生活中找尋考試的方向和理念,在課程教學中,也要一改從前單一的授課模式,讓學生說出一些尊重他人的具體事例,這樣他們學習力和感受力都可以得到發展。在以后的課程教學中,也要以此為導引,化解呆板授課的窘境。例如在“當沖突發生”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引發學生對于生活化事件的思考,教師為學生展示兩個同學因為意見不一致由動嘴到動手的沖突情況的視頻,學生對這樣的生活中常見的事情非常熟悉,借此情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尋解決策略,提升學生處理生活問題的能力。“有話好好說,不能激動”“要理解他人”“實在說不通可以找別的同學幫助解決,不要激化矛盾”……學生在這樣的討論中懂得怎樣解決生活中的沖突。
小學生內心純粹,在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中,教師可以開展一些體驗性的活動,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使學生在主觀上對知識學習更加期待,讓其純真的天性得到最大的釋放。體驗性活動開展的形式多種多樣,教師可以以角色扮演、實驗測評、討論交流等多種形式展開體驗活動,讓社會生活可以輕松走進學生的學習,具體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文本內容改編成為生活情景劇,讓學生盡情演繹,使其理解力和感悟力得到發展,從而運用課堂所學指導自己的實際生活。
比如,在本次考試第七題就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不僅展現出了生活中的具體畫面,還讓學生巧妙運用課程所學知識,這樣就凸顯出了生活化學習的重要性,這樣的題目設計,來源于日常的課堂體驗活動的安排,這也是以后教師的教學方向,不僅要引導學生學會在現實生活中處理問題,還要使學生能夠在體驗活動中科學運用,每節課教師都可以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體驗活動中掌握知識,這也是面對考試做出的正確選擇,比如在“讀懂彼此的心”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角色扮演活動,使其能夠在生活中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理解父母。“同學們,今天我們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角色扮演活動,體驗一下家庭的愛。每個小組設定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兒子、女兒等不同角色,設計劇情,將你們家庭中的小事情演繹出來,尤其是將你對父母不滿意的地方設計到你的劇本中,好不好?”學生非常開心,對于這個活動非常有興趣,在選擇劇情和演繹的過程中,學生也懂得了生活中父母的不容易,懂得了他們對自己的殷切期望,懂得了感恩父母。這樣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懂得了道理,實效性很強。
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程學習的主人,就要信任學生,讓學生可以自主體驗生活,感悟到生活中的千姿百態,從而用真切的體驗感受知識帶來的成長。具體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學生自主合作的實踐性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生活,自主探究社會生活與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提升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的眼界更寬,在社會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在選擇主題的過程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到選題與知識之間的共性,不能為了娛樂忽視教育的本真。
例如,這次考試的第四題就充分呈現出了課程實踐性的特征,在這道題目中,環境保護被提上了高度,環保是永恒的主題,但是學生如果只在課堂中,怎么會懂得垃圾分類?怎么會了解剩菜打包?這充分證實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實踐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這樣的實踐中體味道德與法治課程和生活之間的聯系,感受實踐的意義和價值。不僅是第四題,最后一道主觀題,也充分證明了出題者的實際意圖,那便是讓學生可以通過課堂狹小的空間看到更加廣闊的生活空間,引導學生懂得善惡美丑,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靈活面對這些生活化的題目,這也為我們的日常教學做出了更加科學的指導,例如在“我們當地的風俗”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實踐調查活動,了解他們身邊的風俗習慣,這也是學生融入社會生活的有效途徑。“同學們,今天,老師要交給你們每個小組一個同樣的任務,那就是調查訪談我們家鄉的風俗習慣,無論與什么相關的風俗,都可以展開調查,看哪個小組調查的內容最多。”在教師的激勵和信任下,學生的調查活動非常有效,而且在實際的調查中,學生的感受更真切,對于傳統文化以及家鄉都產生了深深的熱愛之情。實踐活動的展開,不僅可以使學生在積極快樂情緒中探究知識與生活的關聯,還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感悟能力,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能夠深刻體悟到生存之道,發揮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優勢,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
綜上所述,以此次考試為據,我們應該看到自己在日常教學活動當中的不足之處,把握好命題指向,將生活化教學融入其中,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自信。具體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情境創設、體驗活動和實踐活動等方面展開教學活動,讓課程真實地走進生活,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懂得思考和感悟,學會從容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