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岷縣第二中學 何 晶
在新課改下的教學活動實踐中,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比如學生在學習時如何掌握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法,遇到問題時應該如何分析問題,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些都在教學過程中被教師照本宣科地傳授知識忽略了。所以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引導學生對高中數學知識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是對當代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隨著高中數學課程教學的不斷深入,高中生所要學習的知識量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是數學知識的難度也越來越高,有些學生在數學知識越來越難的情況下,慢慢地就放棄了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也逐漸產生一種“破罐子破摔”的情緒。在日益復雜的數學知識影響下,學生非常容易對數學知識學習失去興趣,甚至還有部分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產生厭煩。針對在數學教學中出現的這類問題,主要采取的教學方式是將自主合作研究模式引入高中數學的教學實踐中,從而很好地解決學生的厭學現象。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不難發現自主合作探究教學形式在高中數學的教學實踐中出現了很多不盡如人意的行為和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很顯然,在高中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將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在合作小組內對不懂的問題進行積極的探討,然后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式。學生之間互相學習的這種方式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友誼,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但問題是,教師沒有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歸類篩選,也沒有給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只是放任學生自由地進行學習,沒有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不少教師認為在課堂上只要讓學生“動”起來,學生就能獲得學習的主動權,就能成為課堂的主人。這部分教師對自主合作探究實踐方法的認識還停留在表面上,沒有系統全面地認知其內涵,導致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在高中數學課堂上的應用虛有其表,沒有實效,最終導致課堂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
在高中數學課堂上,有效交流還沒有引起數學教師的足夠重視。一般情況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會給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更多的關注,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數學學困生的關注。在高中數學課堂上,普遍出現優秀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言、積極討論,其余學生或當沉默的聽眾,或走神開小差的現象,導致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都存在一定的溝通問題。這種情況容易導致班級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越來越好,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對數學知識失去學習欲望,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
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中,通過將教材中的疑難點進行分析,將疑難點根據教學內容將它歸納出來,并針對這些疑難點進行舉例,找出一些針對疑難點的例題和練習題。讓學生對所提的問題產生懷疑,積極鼓勵學生對于問題中存在的疑問發表自己的意見。
自主探究主要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學習或者與同學探討的形式來理解和記憶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在數學學習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應用主要是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圍繞學生展開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活動。比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出一個題型,讓學生進行討論研究。比如在學習三角函數概念時,讓學生對三角函數的概念、解題方式進行討論,在討論中,同學與同學之間進行互相交流,然后發表各自不同的看法,學生之間的交流過程也是一個互相學習、互相鼓勵的過程。在學生進行分析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之間還能通過取長補短的方式進行學習,在交流中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然后加以改正,學習別人提出的解題方式,完善自己的解題順序。學生之間的討論能激發他們的好勝心,改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習高中數學知識時,變得不再那么吃力,還能改善課堂教學質量,豐富課堂內容,構建出一個大家都喜歡的學習環境。
長期以來,大多數的數學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只是照本宣科地將教材中的內容一詞一句地講授給學生。通常情況下,在講解完知識點和例題后,就沒有了后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學生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做題反思能力,對做錯的錯題及時反思,并準備一個錯題本,在閑暇的時間對錯題本上記錄的題型一遍又一遍的反復做,這么做的目的是避免在以后遇到與錯題一樣類型的題目時再一次做錯。學生要做好反思總結,以做到熟練地掌握學習知識,及時地做出數學反思,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解題速度和解題質量。
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教師在高中數學中的教育教學活動主要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在使用獨立自主探究式教學中,主要培養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因此,教師不能只限于傳授教材上的知識,還應該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之間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在互相學習中競爭,注重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和解題技巧,在解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從而有效地強化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