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平縣劉亞樓紅軍小學 饒勇珍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基,基于學生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在自主式學習環境營設過程中,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提升小學生語文閱讀效果。而這也是提升學生意志、品質的有效方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凸顯學生主體性的實施路徑及其相關細節分析總結如下。
培養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環節的自主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信和態度,以新的教育理念方法指導學生,營造“好學”“會學”“樂學”的教學氛圍,通過進一步整合學生的閱讀習慣,更好地讓學生參與語文閱讀。如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多維思考和創造的空間,通過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學習的信心,為發揮學生主體性提供條件。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鼓勵學生,讓其嘗試自主學習,在此過程中產生成就感,更好地提升學生在未來學習中的自信。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環節,教師可通過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依據學生自身優勢、弱勢科學選擇閱讀材料,實現個性化教學。教師應以自身開明的作風和慧眼識人的氣度,在了解不同學生特點的基礎上設置分層教學方案,如針對低、中、高年級學生設置不同的作業等。教師還可嚴而有據的鼓勵和激勵方法,充分遵循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針對性給予學生客觀評價,讓學生在學習中了解自己的不足,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進而促使他們在自覺學習中找準自己位置。
教師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要時刻關注學生心理,對其言談舉止及情感進行關注,學會換位思考,以幽默的教學方法和將教學內容生活瑣事聯系起來,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體會到輕松愉快、合宜的教學氛圍。為避免學生在枯燥乏味的閱讀教學中缺失興致,教師要結合學生特點和優秀教師的教學實踐經驗,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教學點,安排閱讀教學、教材、課件、環境等,直接在閱讀材料整合和集成研究中,尋求適合學生的學習切入點。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適度穿插游戲,使用圖片、實物等教具,讓學生全面課堂。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感,教師應保持耐心,及時幫助學生,并讓學生在看電視、收聽廣播時,提升自己的閱讀量。為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要重視良好的師生關系的營造,關心學生、尊重學生,有針對性地引起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的情感共鳴,為學生創造出適合閱讀的環境,讓其在點滴閱讀積累中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和魅力。
教師應學生主動認識和參與閱讀教學,創新閱讀教學方式,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營設適合學生閱讀的環境。因小學生年齡教學,教師應重視對學生的多樣化引導。教學方式上,通過提問式、直觀教具演示、多維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等,進一步家訪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主動求知,開拓學生思路。在教學環節,教師應找準時機,巧妙利用教學引導方法,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針對語文基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應端正其主動參與學習的正確態度,并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學習習慣。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精巧設計提問和教學環節,采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想,激起學生情感,在教學中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更好地成為閱讀學習的主體。
給予《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應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進一步加深其對閱讀知識的理解和感悟,啟迪學生智慧,提升其閱讀審美情趣。同時“以人為本,關注人文精神,體現趣味化、個性化閱讀”。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給學生選擇適合他們的讀物,還需考慮學生閱讀基礎。如:某位同學在入學前有無讀過繪本?讀過多少繪本?是否開始過深度閱讀?已經讀過的書目類型是啥,暢銷書還是兒童文學類多一些?基于以上情況,教師應指導學生買書時不能“漫天撒網”,幫助學生選擇普適的書單或閱讀策略,讓學生從中汲取營養,從整體上把握方向。教師需根據自己所教學生的實際閱讀基礎安排閱讀計劃,有效幫助學生愛上閱讀,主動閱讀。此外,教師還應協同家長,引導家長在家中為學生提供自主閱讀環境,購買或借閱適合學生年齡段的相關課外書籍。教師還可引導學生在閱讀過后主動分享,鼓勵他們提出問題,在與同學討論的過程中解答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彎下腰,學會傾聽,抓住時機,適時點拔引導,為學生營設出寬松和諧的自主閱讀氛圍。
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提升教學內驅力,尋求符合學生知識、能力、心理喜好等情況和個體差異的教學方法。上文概述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特點,進一步分析了體現學生主體性的方法,以為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提供相關策略。